大問題:缺乏自控,怎么破?

筆記
我是一個極度拖延者,極其想改變現(xiàn)狀,所以才有興趣看完這么長的視頻。
以下筆記部分截取視頻內(nèi)容,部分來源于個人看法(????)??
一.蘇格拉底:【知而不行,實則未知】
解釋:好就是快樂,如果你發(fā)自內(nèi)心覺得某件事情是好的,那它就能給你帶來快樂,那你就不會拖延,你就會想法設(shè)法的做它。
但如果”某件事情是好的“是外界強加給你的想法,比如學習工作,外界普遍認為是好的,你卻覺得學這些東西沒有意義,你就不會積極做它,而是會拖延。
應(yīng)對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當你知識水平更高了,你就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明白什么是對的了。
個人理解:其實這里的知識水平是廣義的,即是指課本、書籍上的知識,也可以是隨著時間流逝,才明白某些【理念】。比如,童年時,我覺得長跑又累又苦,可是到了大學,我又覺得長跑過程中揮灑汗水的感覺特別迷人,我對長跑的【理念】發(fā)生改變了,所以我大學堅持長跑。但這不是因為外界說長跑有益心健康,我才運動的,而是自己真的喜歡。
另外,有些人覺得這里有一個死循環(huán),我拖延,但是要我提高認知水平才能解決拖延,可我拖延又不學習,那就無法提高認知水平,這不是矛盾嘛?我覺得人的習慣和觀念是極為穩(wěn)定的,在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或是新的認知的時候,是需要外力強迫改變的,羅翔老師說:【你做不到,那就強迫嘛!】,你可以試著去強迫自己,時間久了,沒準你就能發(fā)生認知改變、建立新的習慣。比如立有明確懲罰代價的flag。
還有一個方法將【外界認為的好】漸漸改為【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它好】就是【建立獎勵反饋機制法】,即完成某項學習或工作,獎勵自己。
二.柏拉圖:【用高級欲望替代低級欲望】
解釋: 經(jīng)過不斷訓練,培養(yǎng)一種對高級欲望的喜歡,當你在訓練中真正體會到了高級欲望帶來的快樂,你就覺得低級欲望所帶來的刺激不夠強烈,從而做到知行合一。
個人理解:感覺和我上面講到不斷強迫自己做正確的事,來建立新的習慣有點類似
三.亞里士多德:【刻意練習理性的欲望】
四.休謨:【具象原則】【30原則】
【具象原則】:不要講什么理性,就給自己畫大餅,讓自己感受學習的快樂。然后想象做某些低級行為后的不好想法。
【30原則】:你10min后怎么想,10天后怎么想,10個月后怎么想
五:弗洛伊德:分析師【話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