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2019高考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2019全國Ⅰ卷高考作文題目: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國Ⅰ卷滿分作文①:
????????????????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未來仿佛一部手機在手,絕大部分生活中的人工勞動都可以輕松地由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飯、衛(wèi)生保潔都可以由編程機器人替代,甚至,連媽媽叫我遛個狗,都可以讓我家的機器人代勞。科技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機器能幾十、上百倍地提高人工生產力,標準化地操作,質量也大為改觀,工作效率和本領效果更是驚人。AlphaGo先后擊敗韓國圍棋國手李世石和中國圍棋天才柯潔;無人機、無人汽車的先后投產等,極大改變了我們生活的質量和生活節(jié)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因為過度依賴科技而變懶了?是不是以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勞動事項?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我感覺我們現代人太過于依賴科技成果。從我們中學生的視角,原先需要查閱紙質工具書的煩瑣,被計算機網絡的迅速便捷替代;閱讀上,更是覺得電子書攜帶和翻閱便捷,以致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有認真拿起過一本紙質書而導致閱讀能力下降。生活中有了除塵機器人,我們都很久沒有收拾過自己的屋子,對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漸感到陌生;恍惚中,最體現生活智能化的手機即是一切……
??人工智能固然便捷高效,如果不慎重對待科技,忽略了人的勞動實踐,它也會消解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要知道,科技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對象性力量,四十多年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初衷不過是作為人的“無機的身體”。試想:如果未來發(fā)展方向,是科技一步步取代一個人的正常生活節(jié)奏,那我們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里呢?再仔細思量,人之所以成為人而區(qū)別于其他萬物,正在于人具備思考能力——能創(chuàng)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且不斷地用勤勞的雙手改變彼時和此時的生存環(huán)境。在百萬年的漫長時光里,依靠勞動實踐探索,現代人從人猿一步步進化而來,直至逐步人工智能化的今天。所以,即便是人工智能化,那也是人類為進一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并且用雙手勤奮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科技價值。它本質上是我們人勞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說:“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人工智能是我們生活的需要,是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是歷史的必然。我們需要擁抱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必須樹立科技時代的生活思維,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我們更不能主動讓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我們的思維和勞動,而成為“高能白癡”。對于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依然要理性且心存敬畏!除了防范人工智能失控等“異化”風險,作為現代人,我們更要堅持人作為人存在的價值理性和人生意義——未來的美好的智能生活,仍然需要我們現在和未來“干一行、愛一行”地發(fā)揮人的主體能動性,扎扎實實地為社會勞動奉獻,成就豐富多彩而有價值的人生。
??謝謝大家!
2019年全國Ⅰ卷滿分作文②:
?????????????????渺小與不朽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兩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詩人,歷史的塵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卻蓋不住他不朽的詩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多少年來,多少中華兒女就如這位詩人所寫的一般,耕地,織衣。在漫漫的長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無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漣漪。
??然而兩千多年后的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忘卻了勞動;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沒有時間去勞動;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了人工智能來替我們勞動;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被困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名為懶散的孤島上;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居然要依賴別人的勞動,自己萎縮在生活的角落里,并且嘲笑著光榮的勞動者。今天我在這里的講演,就要說說自己的心聲。
??我也注意到了,今天的社會中,有勤勞者,有懶散者,有熱愛勞動者,也有不尊重勞動者。
??勤勞的人,對于勞動存有一種天然,繁忙于晨興,戴月于歸途。要知道,清晨尚在熟睡的現代都市,是被清潔工喚醒的,戴上口罩,揮動掃帚,累了就坐在路邊,從懷中摸出余溫尚存的早餐,望一望街角,聽一聽風聲。
??學生與老師,不約而同前往學校,在書聲瑯瑯的窗前,等待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工人爬上了吊車,農民堆好了柴草。
??勤勞如此平常。
??熱愛勞動的人,對于勞動有著一份超然。當陶淵明除去園中雜草,荷著鋤,拭去汗,采菊東籬,種豆南山,悠然如飛鳥,超然若浮云。
??勞動對于他們,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著渺小而平凡,他們在享受勞動,享受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在此之中,自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真性情,難以割舍,難再分辨。
??勤勞如此不凡。
??尊重勞動的人,對于勞動有著一份敬畏。他們能夠敬畏路邊的清潔工,能夠停下車,靜靜等待他們掃過眼前的路,而不是鳴笛示警;能夠敬畏餐廳中的服務員,能夠耐住性子,等待他們端菜過來,而不是喝三道四,指指點點;能夠對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說一聲“謝謝”,而不是漠然路過。
??勤勞值得尊重。
??同學們,老師們,今天,此時此刻,我想對你們說:我們雖然處于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有著人工智能,但人類仍然渺小,年壽終將有盡,榮樂也不過只享受一世,真正不朽的,在于一雙勤勞的雙手,用它去勞動,去創(chuàng)造,將渺小變?yōu)椴恍唷?/strong>
??謝謝大家!
2019年全國Ⅰ卷滿分作文③: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管子》有言:“一農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卑傩詹磺?,遂有饑寒。管仲又說:“倉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备棽粌H是衣食之源,也是禮儀文明的基礎。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勞可安邦。
??回首歷史,但凡偉人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黃帝建造屋宇,縫制衣冠,制造舟車,創(chuàng)制樂律;虞舜種田補魚,燒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無事;蘇秦熟讀兵法,不舍晝夜,終有所成,名垂青史。無論是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歷史佳話,還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無不展現著勤勞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僅如此,勤勞也是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華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綿延至今?有人說是外儒內法的治國之道,有人說是農耕文明的穩(wěn)固保守,有人說是大海、大漠、大山對于外來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說是中華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諸如此類的回答,不勝枚舉。我想,中華民族的延續(xù)性與長期扎根于農耕的中國人自然形成的勤勞淳樸、任勞任怨的精神特質也不無關系。因為勤勞,我們在黃河岸邊的黃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跡;因為勤勞,我們走過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強的近代重生之路;因為勤勞,我們堅定不移、從容自信地追逐著我們的復興之夢。
?
??同學們,因為勤勞,我們也才有了聞名于世的國家名片。上面印著蒼茫山脊上的萬里長城,恢弘壯麗的兵馬俑,莊重神圣的莫高窟,橫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鐵路,深入海底的鉆井平臺,靜默不言的跨海大橋,呼嘯而過的中國高鐵。當然,仔細看去,上面還寫著一排無形的大字——勤勞的中國人。
??反觀當下,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卻存在著回家葛優(yōu)躺,洗衣靠父母,吃飯等人送,掃地不積極,學習變懶散等不正之風。英國有句諺語:“懶惰沒有牙齒,但卻可以吞噬人的智慧?!蔽蚁耄L此以往,我們失去的不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動力。有人說勞動的事可以交給人工智能,誠然,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科技給予了我們越來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決我們人類的全部需要,相反,人類需要更高級的勞動和更高的智慧來管控科技。否則,被奴役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在未來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們仍然能夠時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黃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們,想起那句:“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尊嚴的活著,勞動對每個人來說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生存需要,而是體現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任何勞動都會受人尊重。”
??同學們,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2019年全國Ⅰ卷滿分作文④:
?????????????????我們得以掙脫牢籠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勞動。
??雨果曾言:“未來將屬于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strong>換言之,勞動者始終主宰著時代。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各個時代、地點,沉默而高貴。
??陽光沿著既定的軌道滑動,那是先民們銘記于文字中的勞作日常。天有四時,他們有條不紊地揮舞著雙臂,修犁、耕種、采桑、織布、收割、釀酒……從身邊起伏而過,如松濤一般現出季節(jié)痕跡的自然之聲,仿佛一種應和:春天的鶯啼,夏日的蟬鳴,秋季蟋蟀振翅,入冬,雪沉沉壓住聲響,只有灶頭的柴火不時發(fā)出噼里啪啦的低唱,彌漫出一絲絲甜香,勞動,讓生命的脈絡由此相續(xù)。
??鏡頭一轉,穩(wěn)定而較為遲緩的農耕時代中躍入了工業(yè)革命的火種勞動以一種新的形式在延續(xù)。電光穿透蒸汽的薄霧,世界像堆積木似地層層涂上更加鮮亮的色彩,路更平坦,車如游蟻,留聲機里有婉轉清晰的聲線。文學家和哲學家們在燈光下?lián)崦^他們被打印成鉛字的作品,那些小小的黑體字將要插上翅膀飛往世界各地,再無阻礙,在各種國籍和膚色的人心里點燃起另一種光亮。新的勞動,帶來工業(yè)時代的喜悅歡欣以及覺醒,像碟片里音樂家的琴鍵,不斷呼出新的渴盼,工業(yè)時代,又促進新的勞動發(fā)展。
??時光繼續(xù)向前輪轉,如今大多數人都是電子科技的擁躉,“勞動”可以斷檔隱匿了嗎?并不,科技時代更需要勞動,唯有思考,唯有親自實踐,才能在信息爆炸時代獲得屬于自己的真知。我們習慣了簡化而便利的一切,只需手指輕輕一劃,很多問題似乎就已迎刃而解。但這不是生活全部的奧義,當然不是——冰冷的器械不能代替經驗、情感以及溝通。“為學雖有聰明之資,必須做遲鈍工夫,始得。”求學問如是,其他事業(yè)何嘗不是如此?科技的進步只是為大家提供了利器,而人的思考和直接經驗怎能被代替?要想真正了解并精通,除非自己動手,否則終究是紙上談兵,隔靴搔癢。打開網絡,搜索時爭先恐后冒出的種種“教程”,真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如何去做,此過程中幾有分符合自身情形,如何因地制宜,適時調整,都是極其現實的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去不斷地思考、嘗試。
??你仍然甘心做一個“電子奴隸”嗎?相信我,只要嘗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可得的、重復濫用的事物所蠱惑。無論身處何處,你的思想將伸向宇宙般廣大、星河般燦爛的境地,你感到無限的幸福,因為你在思考和勞動中實現了真正的獨一無二的自我。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yè)時代,從田間地頭到宇宙天空,從注目方寸到思接千里,不同時代的勞動,讓我們得以不斷掙脫牢籠,我們也可以成為新時代的新勞動者,打破新時代出現的新牢籠!
??謝謝大家。
2019全國II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xù)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jié)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國Ⅱ卷滿分作文①: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觀后感
??作為五四精神核心內容的愛國主義,始終是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重要歷史動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tài)度,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為保衛(wèi)祖國和爭取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獻身的奮斗精神。愛國主義最基本、最本質、最重要的表現,就在于不遺余力地維護祖國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作出自己的貢獻?!拔逡弧笔莿趧诱邐^斗者的節(jié)日,“五四”是青年人的節(jié)日,兩者比鄰,為奮斗中的青年人堅定愛國情懷營造了良好氛圍。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是每一個勞動者的共同奮斗出來的。在革命年代,先烈們懷著一顆顆愛國心誓死保衛(wèi)祖國,面對這鮮血淋漓的革命歷史,就更應體會到新時代中國和平的不易、發(fā)展的艱辛。進入新時代,愛國主義有了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和團結最大多數人的新內涵,成為了指引奮斗方向的明燈。只有深愛祖國,才能甘愿為祖國奉獻,奮斗中的青年人要堅定愛國情懷,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把愛國報國的熱血斗志投入祖國高質量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中來,融入到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奮斗中去,成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
??愛國從來都是具體的,是需要用奮斗去書寫的。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等各方面,都需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青年人要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的優(yōu)秀愛國主義情懷,主動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站在歷史的新起點,與時俱進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斷,讓這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強國擁有足夠的后備力量。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奮斗什么時候都不算晚,但若能在青年時便開始奮斗,定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績。青年干部作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要讓“五一”的奮斗情“五四”的愛國心激勵愛國愛黨的精神力量,滿懷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成真的勇氣去奮斗,以生死不移的愛國情懷、矢志不渝的報國志向,為民族復興大業(yè)砥礪奮進。
2019年全國Ⅱ卷滿分作文②:
????????????????任重道遠,繼往開來
??“人生七十古來稀”,就個人而言,70年幾乎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而對于“新中國”來說,70年就像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兒童成長為健步如飛的少年:你健康、陽光、朝氣蓬勃。未來就像一幅壯美的畫卷正徐徐展現在我們面前。
??祖國,我想對你說。
??70年,你有太多的故事已成為傳奇。當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宣布“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時,有多少華夏兒女熱淚盈眶,一百年所遭受的屈辱在那一刻終于得以洗刷。為了你,他們甘愿吃苦受累,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于是,為了捍衛(wèi)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為了祖國多出石油,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自己的家。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鐵人王進喜的豪言壯語,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上回蕩。正是有了這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才有了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載人飛船的翱翔太空;才有了“高峽出平湖”宏偉藍圖的實現,震驚世界的港珠澳大橋的勝利竣工。
??祖國,我想對你說。
??70年,太多太多的苦難已化為我們巨大的精神財富,為我們繼續(xù)前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忘不了唐山、汶川大地震,忘不了非典肆虐的非常時期,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用行動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互助精神。忘不了三年自然災害留下的沉痛教訓,忘不了那些倒在前進道路上無辜的冤魂。但更忘不了,你勇于面對自己失誤的勇氣,敢于壯士斷腕的魄力,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揭開了撥亂反正的序幕,奏響了向新時代進軍的號角。
??祖國,我想對你說。
??70年的風雷激蕩,鑄就了你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70年的大河奔流,涵養(yǎng)了你海納百川的恢弘氣度;70年的潮起潮落修煉了你處變不驚的非凡智慧。
?
??70年,你告訴我們如何不忘初心,你引導我們走上富裕之路,你帶領著我們走進新時代。
??70年的歷史并不算長,但你教會了我們堅強、睿智,教會了我們勇敢、擔當。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站在這個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的交接點上,我們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毫不退縮,肩負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為實現中國夢,我們將披荊斬棘,風雨兼程!
2019年全國Ⅱ卷滿分作文③:
???????????????憶五四崢嶸歲月,請長纓不負青春
??莊嚴肅穆的會場,鏗鏘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將時光壓縮了一百年,讓距離騰挪了幾萬里。五四,一個屬于新中國的詞匯,一個屬于中國青年的標識,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擊著,那個埋頭書桌的我,和我的靈魂。
??那聲音讓我想起的歷史,浮雕般一一涌現。
??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新青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師夷、體用、洋務、實業(yè)、德先生和賽先生;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于是,最黑暗處迸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艱辛地誕下了朝氣昂揚的少年中國。
?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永遠像青年一樣的斗士魯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們皮膚的底層;“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于熟睡中驚起繼而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錢玄同如此吶喊……
??五四最大的意義,我想便是打破了我們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對滿目瘡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膽氣和擔當。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百年回首,自請長纓。
??于是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放棄優(yōu)厚的國外待遇,學成歸國,獻身于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歲便登上開山島一守就是32年的王繼才,在風浪拍岸中堅守著他的赤子情懷;于是那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的徐本禹,用剛剛畢業(yè)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責任和擔當;于是在殿堂和田壟之間選擇了泥濘的秦玥飛,背負著自己的青春,離開耶魯,在荊棘和貧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夢……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剛開始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美貿易戰(zhàn)!記得曾有人說,美國如果真要打擊中國,不用長槍大炮,一個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堅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術,此刻正值青春的我們,又該做何想?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的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是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追求權位與高薪?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我還???
?
??亞里士多德曾說,時間碾碎萬物,一切都因時間的力量而衰老,在時間的流逝中被遺忘。一百年了,先驅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膽氣與擔當呢?
??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書桌前的我,抬起頭,那不遠的遠方清晰可見,那巨人的言語久久回蕩:無限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2019全國Ⅲ卷高考語文高考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2019年全國Ⅲ卷滿分作文①:
?????????????????最后一課上的師生情
??畢業(yè)前最后一節(jié)課,老師跟同學們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焙唵蔚囊痪湓?,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已經躍然紙上。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師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這一師生情誼的深厚和情感,對我們人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師者為何人?《師說》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比欢?,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還肩負著育人的使命,讓祖國的花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德智體美勞都有全面的進步,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而在這花朵的培育當中,是時間、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課上的“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便是一個側影。
??“你們再看看書”是一種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于謙所飾演的老師一心把學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吹桨嗌嫌型瑢W放棄學業(yè),到處到街上去尋找他,用盡辦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學生安靜同學利用自己的時間為其他同學進行高考復習,擔心影響她的學習而強烈反對,與此同時,還免費給這些同學上課;看到高考臨近,要求學生停止一切課外活動。但是關婷婷同學不顧反對,堅持帶領同學們參加比賽,為老師奪回第一名后,他邀請同學們到家里吃飯,講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這位老師,也是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個老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用心奉獻的真實寫照。
??“我再看看你們”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中學校園走出,走進象牙塔,走進社會,而老師一直留在校園,送學生離開,也盼望著學生?;貋砜纯础H绻f學生是箭,那么老師是弓,箭在磨煉中逐漸變得堅硬筆直,而弓也鼓足了勁,讓自己充滿力量,從而箭才能射得更準,抵達目的地。讓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與此同時,看著箭的遠去,也難免有一絲失落與不舍。
??“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更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敖逃且豢脴浜硠恿硪豢脴洹!倍芷鸬竭@種真正的撼動力量的,唯情感莫屬了。情感由人產生,并且在人與人之間流動,而這一流動會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風化雨中成為另一種感動。是春華秋實的回饋,帶來的是滿足;是把感動記在心間,躍然于紙上;是愛的傳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無論是哪一種,這種情感都是當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會中無比珍貴的東西。
??或許,我們還會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現象;可能,我們也會見到社會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年來,隨著尊師重教的提倡,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的高校畢業(yè)生愿意進入到這一領域來發(fā)光發(fā)熱,為國家之根本——教育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盡管任重而道遠,而我們一直走在路上。
????畢業(yè)前的最后一節(jié)課,一句“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中所蘊含的情感打動了人心,又引發(fā)了許多感慨。
2019年全國Ⅲ卷滿分作文②:
?????????????????愛的目送
?
??畢業(yè)前最后一節(jié)課,老師對學生說:“我再看看你們?!?/strong>
? 即將說再見,老師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長,可老師能陪伴學生走過的,終究只有一段路。這段路是艱辛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都是這條路上必經。老師要對學生們傾囊相授,讓學生從不知到知之;要對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對學生倍加關懷,讓學生感覺到他們不僅在獲得知識,尋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師的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圖中的老師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師也莫不如此。也因著這一顆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們”的那份不舍。
??當然,除了不舍,還有希冀。
??正如圖中老師對學生說的那句:“你們再看看書?!?/strong>
??對于老師而言,即將揮手作別的是學生。老師希望學生再看看書,字短情長:再看看書,學生們才能更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更好地應對考試,更穩(wěn)健地走好未來的路。
??師生一回,學生們終究要遠行,老師能給他們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場充滿愛的目送。
??這樣充滿愛的目送,我一定是擁有過的,可惜的是,在我擁有的時候不曾有太強烈的感受,直到畢業(yè)多年,才在回憶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學畢業(yè)后回東北故鄉(xiāng)探親的時候,小學班主任遠遠看見我并喊我名字,說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說這些話的時候,班主任老師眼里滿是真摯。
??那之后我在反問自己,如果是我遠遠看到老師的背影,我認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在多年之后托人打聽我的手機號碼,同我聯(lián)系,只是想知道我過得怎么樣,她說她會為我驕傲,而我呢?接到語文老師電話那一刻,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對老師也有一樣的牽掛?上述種種,應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老師對我們那份愛,那份不舍與希冀,總是在分別之后,才被感知。
??老師們知道的,是分別時,他們對學生們那一場愛的目送。
??老師們不知道的,是分別后,他們也正在或終將成為學生們心中一道愛的風景,隨著時光永恒。
??今天,因著圖中這一場愛的目送,也讓我想對曾經教過我的老師說一句:“請讓我再看看書,也請讓我再看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