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兵車行》揭露了唐王朝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zāi)難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唐王朝對我國西北、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頻繁用兵,這不僅給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也給廣大的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民帶來同樣的痛苦。據(jù)《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ぁぁぁぁぁぶ拼竽純删┘昂幽?、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yīng)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ぁぁぁぁぁび谑切姓叱钤梗改钙拮铀椭?,所在哭聲振野?!碑?dāng)時征兵慘狀,于其中可見一斑。《兵車行》一詩,就是杜甫天寶間困頓于長安時所作。

兵車行
(唐代)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是一首敘事詩,但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情節(jié)。通篇以兵役之苦為主旨,展現(xiàn)了一個畫面,陳述了一番對話,并從中引發(fā)詩人自己強烈情感。
全詩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咸陽道旁送別役夫的悲楚場景。這觸目驚心的一幕,成為下面役夫伸恨的生動背景,渲染了強烈的惡劇氣氛。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strong>大路上車輪滾滾戰(zhàn)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掛在腰間。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strong>年邁父母和妻兒紛紛跑來相送,灰塵彌漫天空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strong>親人們牽衣領(lǐng)足攔路痛哭,凄慘的哭聲直沖九天云霄。

第二部分,由詩人發(fā)問,引出役夫的血淚控訴。這是全詩的主體部分。役夫的訴說內(nèi)容,又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先以“點行頻”三字概括第一部分的場景,實為全篇詩眼;再以一個役夫的經(jīng)歷為例,直揭詩旨,原來惡劇來自朝廷的黷武政策:“武皇開邊意未已”。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過路的人站在旁邊詢問原因,回說官府征兵實在太頻繁。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strong>有人十五歲就到北方駐防,四十歲又被派到河西去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走時年少里長替他纏頭巾,歸來時發(fā)已白又要去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邊疆的戰(zhàn)士已經(jīng)血流成河,而皇上擴張領(lǐng)土沒有窮盡。

第二層次,由役夫遭遇轉(zhuǎn)出新意,揭露征兵帶來破壞生產(chǎn)的嚴(yán)重后果,不獨秦中,全國皆然。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你難道不曾聽說華山以東有二百多個州和縣,千村萬寨野草叢生田荒蕪。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strong>縱然有強壯的婦女掌著鋤犁耕種,田里莊稼卻荒蕪雜亂不成樣子。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strong>即使關(guān)中兵能吃苦耐鏖戰(zhàn),被人驅(qū)遣與雞狗沒有兩樣。

第三層次,由兵役之苦轉(zhuǎn)到眼前時事,控訴抽丁、催租造成民不堪命,導(dǎo)致社會心理的改變。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你老人家今天問起這些緣故,我這征夫怎敢訴說苦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strong>比方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冬雪天,關(guān)西的壯丁們至今沒有放還。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縣官衙役緊催租稅急如星火,沒有人種地哪里來的租稅銀錢。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strong>這才知道養(yǎng)個兒子倒霉遭殃,倒不如生個女兒還有希望。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strong>生女還能嫁到街坊四鄰處可以常在身邊,生個男兒就難保戰(zhàn)死在沙場埋沒在荒郊野草里。

第三部分,詩人設(shè)想邊地慘狀,無限沉痛之情包蘊其中,進一步強化了詩旨。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strong>你沒看見蒿草叢生的青海邊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strong>那里的新鬼含冤舊鬼痛哭,一到陰天冷雨凄慘哀叫聲不斷。

全詩寓抒情于敘事之中,巧妙運用過渡之句,敘述參差變化,開合呼應(yīng)井然,語言淺切,聲情并茂。詩人自創(chuàng)樂府新題寫時事,為中唐時期興起的新樂府運動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