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是非常成功的企業(yè)家,但他是一個好父親嗎?從孟晚舟說起

孟晚舟小時候覺得父親是一個慈父,母親是一個嚴母,而等她在華為工作后,母親成了慈母,父親成了嚴父。
對于父母和孩子,任正非一直心懷愧疚,他覺得自己對家人很虧欠,他這一生可謂對得起社會、公司和員工,卻唯獨對不起家人。
在孟晚舟的成長過程中,任正非經(jīng)常是缺位的,父女之間聚少離多。哪怕后來都在華為工作,孟晚舟跟父親的交流也不多:
“除了每個月最后一周是公司工作例會,他會在那一周在深圳露面,其它時間都在外面出差?!?/p>
無論是物質(zhì)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任正非作為父親都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創(chuàng)業(yè)維艱,任正非在華為成立后的很多年里都沒有買房,孟晚舟說那時候全家人擠在出租屋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條件很艱苦。
任正非也沒時間關心孟晚舟的學業(yè),他那時候全身心地撲在了公司上,根本顧不上教育孩子。
孟晚舟上大學的時候,還是她母親提醒任正非女兒長大了,要給她一些錢,任正非就給了孟晚舟一萬塊錢,結(jié)果后來孟晚舟又給任正非退回來9500。
“回想起來,該躲貓貓的時候沒陪他們,該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沒陪他們”,任正非不無遺憾地表示,三個兒女都不喜歡我,都不理睬我。
他曾問孩子,“是爸爸小時候天天和你們在一起玩捉貓貓好,還是像今天創(chuàng)造一個平臺給你們提供機會好?”孩子們說還是后者好,父親和孩子之間也算達成了和解。

但任正非確實是一個好父親。
他雖然基本沒管過孩子,可他對子女還是很理解很寬容的,他不像別的父母那樣對孩子有嚴格的要求和約束。任正非認為對孩子約束太多并不好,寬容一些有利于孩子的個性成長:
……你想搗亂就搗亂,想看小說就看小說,不愿意學習就不學習。不做作業(yè),說“老師說爸爸媽媽簽字,就可以不做作業(yè)”,我說“拿來,我給你簽字”。
其實任正非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和弟弟妹妹在小時候可以說是無拘無束,父母根本顧不過來,那時候的人們對孩子基本都是“放養(yǎng)”的狀態(tài),但這無意中避免了對孩子天性的壓抑,“父母對我們最大的貢獻就是不管我們,讓我們一天到處調(diào)皮搗亂。”任正非說,“由于個性得到發(fā)展,使我們有獨立思考一件小事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機會,長大后產(chǎn)生了能力。”
任正非的父親只是告訴他不要隨大流,一定要懂得學習,這些理念也就成了任正非的家風。

對于教育問題,任正非有自己的看法,他更看重孩子的獨立性和成長性,如果孩子被父母管得太嚴,那孩子的思想就會很受約束,知識豐富但創(chuàng)造動力可能會弱一些。
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很多考試很好的學生在踏入社會后,工作表現(xiàn)都一般,他們往往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太懂得隨機應變。
這樣的學生比較適合體制,當然這也不是絕對,“高分高能”的學生也有不少。
所以說,男人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太難了。嚴父不好當,慈父也不好當,對孩子放任不管不行,把孩子管得太嚴也不行。
任正非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教育孩子應該放眼長遠,以增強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為原則,讓孩子自己的翅膀硬,能飛得高,這樣才是真好。

不過,就像任正非跟子女之間,因為缺乏感情的培養(yǎng),孩子對父親不怎么依賴,那孩子在長大后就不太理睬父親,關系有些淡薄。
任正非跟孟晚舟父女關系的改善,還是因為華為遭遇危機和孟晚舟的劫難,在危難之際,血濃于水,父女之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諒。孟晚舟在任正非生日的時候?qū)懙溃?/p>
父愛如高山,巍峨而綿延......
父愛如天空,深遠而寬厚......
父愛如大海,永恒而深邃(只是偶爾會咆哮)......
字里行間,可見孟晚舟對父親的深厚感情。也許,父親和孩子之間就是這樣,雖然少有表露,但親情一直都在。
一個家庭只要樹立了正確的家風,每個家庭成員都知道獨立思考,追求上進,熱愛工作,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那這個家庭的教育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