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艦船百科R】伊利亞特級超級航母 —— 執(zhí)行決議的主要手段

Iliad-class heavy carrier是一種落伍的戰(zhàn)艦設計,由帕西格爾公司拿鳳凰級殖民艦的生產線改造而來,從頭到尾接近3公里。在將近一整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UNSC執(zhí)行決議的主要手段。

本文為同人性質內容

概述
雖然它配備的裝甲和武備不如后來的其他超級航母,但自身龐大的模塊化結構可以比上述旗艦搭載更多的戰(zhàn)斗機和運輸機。而且事實上,一艘伊利亞特級往往便足以壓制大多數(shù)叛亂殖民地的防御,這也讓它獲得了“攻城者”的綽號。
設計細節(jié)
它的體型長而寬,主船體兩側有短的側緣結構,因此它常被諷刺為其近親鳳凰級殖民艦的放大版本。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準確性,但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主要的區(qū)別是沒有鳳凰級那經典的駝峰結構和底部突出的觀測甲板。這種修改最大化了船艦的內部空間,減少了自身的潛在弱點,使其能更好的適應各種作戰(zhàn)環(huán)境。船尾結構向上大幅度擴展,以容納更大的反應堆,兩側的兩部機庫也擴展了額外的空間,因此可以同時發(fā)射兩倍數(shù)量的戰(zhàn)斗機。這些變化使得它比鳳凰級要大得多,盡管它只長幾百米。
船身的前部是巨大的盾牌,盾牌通常垂直分為兩部分。這些護盾僅由一些安裝在船體凹口中的液壓夾具連接,幾乎完全由裝甲板組成,旨在吸收動能武器的火力,以降低戰(zhàn)損。隱藏在這些裝甲板之后的是主傳感器陣列,陣列可以收納進裝甲內。

服役歷史
這些航母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結束可怕的內殖民地叛亂,許多殖民者很快便因屈服于強大的武力而承認UEG的權威,在沖突平息后,它們便幾乎銷聲匿跡。由于幾乎沒有必須部署大規(guī)模維和部隊的情況,在隨后數(shù)十年中它的行動逐漸減少。在大反叛時期,每一艘伊利亞特級都處于退役的邊緣。
隨著大反叛運動的展開,UNSC再次重啟了它們。它們在大反叛初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最終,更新、更有效的戰(zhàn)艦,如獵戶座級攻擊航母,開始逐步淘汰它們,而它們則被送往拆船廠報廢。在人類星盟戰(zhàn)爭的早期,UNSC也曾派遣過小部分的伊利亞特級。但與小型船艦相比的無效性最終促使UNSC在2537年后將該級除役,只有缺乏資源的反叛者和海盜繼續(xù)使用這些年邁的老船。
船艦名錄
CMA伊利亞特號(CV-81) —— 作為首艦于2419年12月21日下水,于2471年2月16日退役
UNSC喀拉喀托號(CV-144) —— 于2535年的空心點之戰(zhàn)被毀
UNSC歐申納斯號(CV-277) ——?2451年10月18日下水,于2529年7月29日退役并用于改裝UNSC奧德修斯號
FCNS多尼安號(CV-283) ——?2452年4月9日下水,原CMA巨像號,由福爾柯克自由邦改裝,于2522年8月9日在在弗尼亞努斯上空被毀
UNSC斯大林格勒號(CV-284) —— 原定于2537年退役,后升級為卡爾·帕特森上將的旗艦,參與了地球之戰(zhàn),于2552年11月3日在奧星沖突中被毀
FCNS蓋勒安號(CV-401) ——?2464年5月12日下水,原CMA諾曼底號,由福爾柯克自由邦改裝,于2551年的福爾柯克之戰(zhàn)被毀
UNSC袋熊號(CV-824) ——?阿爾伯特·哈姆布拉中將的旗艦
船艦信息
制造商:帕西格爾制造公司
隸屬:
UNSC海軍
CMA海軍(原)
反叛軍
后輩:
迦太基級超級航母
溫泉關級超級航母
分類符:
CVB(超級航母)(2480年前)
CVN(重型航母)(2480年后)
建造數(shù)量:84艘
類型:重型航母
長度:3,000 米(9,843 英尺)
寬度:1,013 米(3,323 英尺)
高度:789 米(2589 英尺)
船體:1.5-2米鈦-A1裝甲(2507年改裝后)
導航系統(tǒng):
AI輔助手動系統(tǒng)
UNA-輔助導航計算機
武器:
初始武器
20座雙聯(lián)裝M720點防御炮
15部M12哈迪斯導彈發(fā)射井
5枚核導彈
2467年改裝
15部M280戰(zhàn)神導彈發(fā)射井
10座M31洛基EMP導彈艙
25座雙聯(lián)裝M47 70㎜點防御炮
3枚核導彈
2514年改裝
2門Mark II重型磁力加速炮
26座四聯(lián)裝11A2R1蝰蛇400㎜海軍線圈炮
24座M42射手導彈艙
20座M810螺旋35㎜點防御炮
參與:
內殖民地叛亂
大反叛
人類星盟戰(zhàn)爭
角色:
重型航母
運輸艦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