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升級MBTI、64型性格(一)

從MBTI(十六型性格)入手,結合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動力學療法、以人為中心的療法等已有的成果,嘗試讓心理咨詢和培訓更上一個臺階;目前普遍的認知是:人有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行為問題,第二、心理問題。我個人的想法是,先解決心理問題,才能解決行為問題。要解決心理問題,需立足于性格,完善性格類型理論,MBTI 模型有完善的價值,如下圖所示:


升級后的MBTI模型,相對于之前的有五點變化:
一、性格類型由十六型,演變成了六十四型,對人的類型進行了細化,有利于個性化咨詢和培訓;
二、強調性格的內因是遺傳因素,從這些因素中,厘清主性格和次性格的作用和切換機制,描述能量流通是健康的,能量堵塞是不健康的。
三、簡要說明和論證性格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分別是0-6歲、7-14歲、15-24歲、25-?,這四個階段是一個人身上不同性格發(fā)展的關鍵期。
四、個人價值觀、思維、智力、情緒等是性格的分支,從實踐中可得到檢驗和實證。
五、上述四方面工作的完成,意味著個人知識的初步建構,知識轉化成個人生產力,還需結合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動力學療法、以人為中心的療法等心理技術和策略。
通過對MBT的完善和升級,可以對MBTI四維度進行性格識別,主性格有四種,分別是任務導向的ST(穩(wěn)重性格)、NT(強勢性格),人際導向的SF(隨和性格)、NF(活潑性格)。
有兩位著名的MBTI學者分別是凱爾西和格里高力,凱爾西寫了《請理解我》一書,他在書中把NT、NF、SJ、SP定義為氣質,即主性格;格里高力在與人合著的《你的職業(yè)性格是什么》一書中,把NT、NF、ST、SF定義為核心性格,即主性格,這兩位學者,首先突破了MBTI模型的局限性,格里高力比凱爾西更準確地捕捉到了主性格到底是什么。
次性格為I的情況分為兩種,ST(穩(wěn)重性格)、SF(隨和性格);次性格為E的情況分為兩種,NT(強勢性格)、NF(活潑性格);次性格會與異性家長的主性格有內在的對應和邏輯關系,可實證。第三性格J分為兩種,ST(穩(wěn)重性格)、NT(強勢性格);第三性格P的情況分為兩種,SF(隨和性格)、NF(活潑性格),第三性格會與同性家長的主性格有內在的對應和邏輯關系,同樣,可得到實證。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描述一個人的性格,以ST(穩(wěn)重性格)為例,如果異性家長為E欄的NF(活潑性格)、同性家長為J欄的NT(強勢性格),此人的性格為:做事穩(wěn)重、做人活潑、應對壓力強勢;也就是說,穩(wěn)重時會體驗到主性格,活潑時會切換到次性格,有壓力時,會在第三性格。
多年來,我一直想為國內的教育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盡到自己的一己之力,始終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最近,我發(fā)現各平臺有網友做過MBTI性格測試,對測試結果樂于與大家分享,有疑問也愿意向更懂行的人求助,我自然感到了一線生機。萌生了針對MBTI的支持者和愛好者做加分服務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