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zhàn)國史·甲越春秋(18)甲相同盟破裂

與北條家的斷交
天正七年(1579年)正月八日,武田勝賴與北條氏直互相送去了賀年的書信。雖然武田家在前一年的撤兵讓上杉景虎陷入困境,但是此時的北條氏政想要全心全意地支援上杉景虎,暫時還不想得罪武田勝賴,因此讓兒子北條氏直繼續(xù)與武田家維持表面上的和平。不過,在同月二十八日,北條氏政派遣弟弟北條氏照秘密前往武田家的敵人德川家康處,給德川家康送去了太刀、馬等禮品,與德川家展開外交。
隨著上杉景虎的敗亡,武田勝賴自知理虧,十分擔心北條家會因此與武田家斷交。為了避免遭到突然襲擊來不及反應,武田勝賴命令??普〉拇巫印?nèi)藤昌秀的養(yǎng)子內(nèi)藤昌月進入上野國箕輪城出任城代。
二月下旬,武田、北條家的領國邊境上流傳著武田軍準備攻打伊豆國的消息,北條氏政下令加固伊豆國韮山城的防御。武田勝賴得知北條家的動向以后,便也開始著手邊境的防御。由于此時武田家已經(jīng)與上杉家結盟,武田家在北信濃布置的防御便毫無意義了,因此武田勝賴命令海津城城代春日信達率領川中島眾前往駿河國與伊豆國邊境防守。作為替代,武田勝賴命令自己高遠城時代以來的親信家臣安倍宗貞進入了海津城。川中島眾是川中島合戰(zhàn)的主力部隊,也是武田家在長筱合戰(zhàn)以后唯一一支保存著武田信玄時代戰(zhàn)斗力的部隊。此外,武田勝賴還命令內(nèi)藤昌月調(diào)略上野國此時從屬于北條家的景虎派勢力北條高廣與河田重親。調(diào)略盟友的家臣,在當時的外交看來是背盟的行為。
八月二十日,由于聽說德川家康可能會對駿河國發(fā)起攻擊,武田勝賴率軍進入了駿河國。二十八日,廄橋城的北條高廣宣布從屬武田家,作為條件武田勝賴派遣了使者前往春日山城會見上杉景勝,請求上杉景勝赦免北條高廣,將越后國的北條城等毛利北條家的舊領歸還給他。
此時的北條氏政依舊不想與武田家交惡,表示如果武田家、北條家交戰(zhàn)的話,將會苦了邊境的百姓們??墒?,武田勝賴卻不這么想,由于德川家并未對駿河國發(fā)起攻擊,因此武田勝賴便下令在駿河國、伊豆國邊境的沼津修筑三枚橋城,任命春日信達為三枚橋城的城代。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三枚橋城的防御對象便是北條家。
武田勝賴的無恥行為可以說是讓人嘆為觀止,北條氏政再也無法忍受武田家的表里不一了。九月三日,北條氏政下令與武田家斷交,同時還表示自己自御館之亂以來對武田家一忍再忍,但是武田勝賴卻表里不一、得寸進尺,對北條家步步緊逼,所以北條家被迫奮起抵抗。此后,北條氏政親自率軍出陣至伊豆國的三島,與在沼津著陣的武田勝賴對峙。
九月六日,常陸佐竹家給會津蘆名家去信,表示聽說武田家與北條家斷交了。佐竹家與北條家一直以來都處于敵對的狀態(tài),因此武田勝賴為了牽制北條家的東線戰(zhàn)場,開始與佐竹家商議結盟事宜。十月,武田家與佐竹家交換了盟約誓書,兩家締結了同盟,由于佐竹家并未統(tǒng)一常陸國,因此這個同盟也被稱為“甲佐同盟”。
另外一方面,雖然武田勝賴失去了北條家這個盟友,但是作為替代卻與宿敵上杉家開始交好。為了強化與上杉家的盟約,武田勝賴在九月七日派遣使者前往越后國,商議前一年與上杉景勝結親的約定。九月十七日,菊姬從甲府出發(fā)前往春日山城,與上杉景勝舉行了婚禮,甲越同盟也因此得以確立。
德川信康事件
在武田家與北條家正式?jīng)Q裂的前夕,德川家內(nèi)卻發(fā)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德川信康事件”。八月三日,一直居住在遠江國浜松城的德川家康突然來到了三河國岡崎城。次日,岡崎城城主德川信康被送往了大浜城幽禁。
德川家康為何將嫡子信康幽禁,一直以來的通說都是根據(jù)德川家家臣大久保忠教在《三河物語》中的記載來解釋的。在《三河物語》中,德川信康與正室夫人織田五德(織田信長之女)不和,再加上德川信康脾氣火爆,因此許多家臣們都對他又恨又怕。忍耐不了信康脾氣的五德給父親織田信長送去了一封書信,在信中控訴德川信康的二十條不法行為。隨后,織田信長招來了德川家家臣酒井忠次,詢問書信中的內(nèi)容是否屬實。盡管酒井忠次向織田信長表示書信中最多只有大約十條左右的內(nèi)容勉強屬實,但是織田信長依舊讓酒井忠次返回浜松城,向德川家下達讓德川信康切腹自盡的命令。
在《三河物語》之中,愛女狂魔織田信長是加害者的形象,德川信康是受害者,德川家康則是一個一頭霧水且不敢反抗強權的懦弱形象。另外,在《松平記》的記載中,德川家康的正室夫人筑山殿(信康之母)和一位來自甲斐國的明國人醫(yī)生滅敬私通。筑山殿是今川義元的養(yǎng)女,因為養(yǎng)父死于織田信長之手的緣故,對織田家一直沒有好感,因此通過滅敬開始與武田家扯上了關系。而德川信康則十分殘暴,經(jīng)常無端殺害無辜的僧侶和路人,惹得岡崎城一帶百姓怨聲載道,因此德川家康才出手制裁母子二人。
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嗎?
在太田牛一親自書寫的《信長公記》的版本之中,對德川信康事件也有所記載。在慶長年間的早期版本《安土日記》中,太田牛一提到:“聽說三河國的岡崎三郎殿(德川信康)謀反,家康和家臣們向上樣(織田信長)報告了此事,因此德川信康在八月四日被逐出了岡崎城”??墒堑鹊降麓铱党蔀槟桓畬④娭髮懙某靥镂膸毂尽缎砰L公記》、尊經(jīng)閣本《信長公記》時,又將“德川信康謀反”給改成了“德川信康發(fā)瘋了”。在《信長公記》中,德川家康擔心處置身為織田信長女婿的信康會引起織田家的不滿,這才命使者前往安土城向織田信長解釋。而織田家只是收到通知的一方,并沒有干涉德川家的內(nèi)政,自然也不存在下令讓德川信康自盡之事。
此外,在德川信康家老石川數(shù)正麾下的松平家忠所寫的《家忠日記》中提到,六月五日時德川家康曾來到岡崎城,想調(diào)解德川信康與織田五德的關系,之后一度返回了浜松城。八月三日,德川家康突然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來到了岡崎城,與信康大吵一架后,將其送往碧??ご箐撼怯慕饋怼0嗽挛迦?,德川家康移駕前往西尾城,命令松平家忠等弓、鐵炮眾前往西尾城護駕。七日,德川家康返回了岡崎城,但是卻命令松平康忠、榊原康政、竹谷清宗、鵜殿長信、松平家忠率軍接收岡崎城負責警衛(wèi)。九日,德川家康下令將德川信康從大浜城轉移到了堀江城幽禁,并在次日召集了德川信康麾下的西三河眾覲見,命令西三河眾給自己交納不與德川信康內(nèi)通的保證書。
從《家忠日記》來看,“德川信康事件”的核心矛盾并非是織田信長和德川信康的矛盾,而是德川家的父子矛盾。德川家康突然訪問岡崎城,將德川信康驅逐,此后又因為不信任西三河眾的原因不敢在城內(nèi)久留。直到親信的浜松眾接管岡崎城后,德川家康才回到了城中,并要求西三河眾交納不與信康內(nèi)通的誓書。結合長筱合戰(zhàn)時發(fā)生的“大岡彌四郎事件”來看,德川家康、德川信康的對立可能并沒有表面上的那么簡單。實際上“大岡彌四郎事件”和“德川信康事件”背后的矛盾很可能就是德川家的家臣團內(nèi)部的矛盾,所謂的父子矛盾,只是引發(fā)火藥桶的導火索而已。
三河國岡崎城是德川家康及其父祖時代的根據(jù)地,此地有著許多自松平時代就追隨德川家的家臣們,這些人被稱為“岡崎眾”或者“西三河眾”。隨著德川家版圖的擴大,德川家康的周圍不斷地涌現(xiàn)了許多新晉的家臣,這些隨著德川家康遷居到浜松城的后起之秀,便被稱為“浜松眾”。被疏遠的以岡崎城為中心的西三河眾自然不滿新貴浜松眾的崛起,聚集在了岡崎城城主德川信康的身邊,這才引發(fā)了“大岡彌四郎事件”和“德川信康事件”。
另外,德川信康的政治理念和德川家康不合,在天正元年(1573年)時,德川家康為了拉攏“山家三方眾”之一的奧平信昌,決定將女兒龜姬嫁給奧平信昌為妻,而德川信康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表示奧平信昌不過區(qū)區(qū)一國人而已,并配不上德川家的門第。雙方因此大吵了一架,在織田信長的介入下方才緩和了矛盾。
德川家康和德川信康的矛盾被浜松眾與西三河眾加以利用,使得父子二人終將有一人會成為政治場上的犧牲品。德川信康發(fā)動政變的最合適的后援本該是岳父織田信長,但是由于德川信康夫妻關系不和,因此德川信康才需要另尋盟友。從德川信康的母親筑山殿的動向來看,德川信康和西三河眾所尋找的盟友,很可能便是武田勝賴。只不過,西三河眾中參與謀反的人數(shù)畢竟是少數(shù),諸如松平家忠等許多人還是忠于德川家康的,這才會導致德川信康的謀反失敗。
史料中之所以對“德川信康事件”有不一樣的記載,這是因為德川家康在成為“天下人”以后,想要抹掉黑歷史的緣故。在德川家康的地位還沒穩(wěn)固時期,太田牛一直接將德川信康被處分的原因歸咎于謀反,而在德川家確立“天下人”地位以后,太田牛一便不再敢發(fā)表反動言論,而是改口說是因為德川信康發(fā)瘋了的緣故。而身為德川家家臣的大久保忠教的做法更是簡單粗暴,直接將黑鍋丟給了織田信長?!都抑胰沼洝贰ⅰ端善接洝分须m然沒有直接表明德川信康謀反,但是從德川家康懷疑西三河眾以及筑山殿和武田家內(nèi)通的記載來看,“德川信康事件”的性質是謀反無疑。
八月二十九日,德川家康下令將筑山殿從岡崎城移往遠江國二俁城,在路過佐鳴湖時,筑山殿因不明原因死去。九月十五日,德川信康在二俁城被勒令切腹,享年二十一歲。
攻取沼田城
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三日,德川家康派遣今川家舊臣朝比奈泰勝前往小田原城,與北條家交涉同盟事宜,兩家交換了起請文,針對武田家的“相遠同盟”成立。
九月十七日,北條軍對駿河國沼津發(fā)起攻擊,與武田勝賴在駿豆國境對峙。十九日,德川家康率軍越過當目峠侵入駿河國,攻陷了武田家的持船城,隨后在駿府等地縱火。武田勝賴得知德川軍來襲以后,便在沼津三枚橋城留下了武田信豐、春日信達等人防守北條軍,自己則率軍朝著德川家康而去。然而德川家康并未在駿河國久留,而是很快就撤回了遠江國,讓武田勝賴撲了個空。北條軍則在對三枚橋城發(fā)起強攻未果之后,撤軍返回了小田原城。疲于奔命的武田勝賴不敢大意,直到十月為止,武田勝賴都率軍在駿河國防守,加固江尻城的防御工事。
另外一方面,隨著武田家與北條家的決裂,關東方面的上野國也發(fā)生了激烈的交鋒,而在其中嶄露頭角的,便是武田家的巖柜城城代真田昌幸。真田昌幸在年少時被作為人質送往武田家,武田信玄十分看好真田昌幸的才能,將其提拔為自己的側近,還讓其繼承武田大井氏的一門眾武藤氏的家業(yè),稱為武藤喜兵衛(wèi)昌幸。天正三年(1575年)時,真田昌幸的兄長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均在長筱合戰(zhàn)中戰(zhàn)死,武田勝賴便命令真田昌幸回歸本家繼承家督,還將真田家的家格提拔為武田家的家老,出任上野國巖柜城城代,與箕輪城城代內(nèi)藤昌月一同統(tǒng)治西上野國。
八月,佐竹家等北關東眾對下總國、東上野國發(fā)起攻擊,武田勝賴為了支援佐竹家,下令對北條家一方的上野國新田金山城發(fā)起攻擊。此外,箕輪城城代內(nèi)藤昌月等人也對武藏國的缽形城發(fā)起攻擊,一度奪取了缽形城的外城。由于武田家的攻勢十分猛烈,十月,金村城城主那波顯宗宣布從屬北條家,隨后與廄橋城城主北條高廣、不動山城城主河田重親等組成聯(lián)軍,對沼田城發(fā)起了攻擊。新田金山城的由良國繁、館林城的長尾顯景等人也因為佐竹家的調(diào)略產(chǎn)生了動搖。
天正八年(1580年)二月二十三日,在武田家、北關東眾的攻擊之下,北條家在上野、下野、下總、北武藏等地均陷入了劣勢,北條氏政給弟弟北條氏邦去信時表示,再這樣下去的話,北條家就將滅亡了。此時,北條家在東上野僅剩下沼田城、猿京城、名胡桃城、小川城等地,其余的舊上杉家家臣則大多數(shù)都投入了武田家的麾下。
三月中旬,由于真田昌幸的調(diào)略,小川城城主小川可游齋宣布從屬武田家,沼田城與名胡桃城、猿京城的聯(lián)系被武田家切斷。為了救援沼田城,北條氏政派遣北條氏邦率軍進入城中防守。四月三日,真田昌幸從駿河國方面返回了巖柜城,并在八日率軍攻往沼田城。北條氏邦得知真田昌幸來襲以后,便在利根川上的后閑橋部署防線抵御武田軍的進攻。
另外一方面,雖然在上越邊境的猿京城被武田軍給包圍,但是守將尻高左馬助、木內(nèi)八右衛(wèi)門尉等據(jù)城堅守,士氣十分高昂,在閏三月時猿京城守軍甚至一度攻入越后國上田莊,攻陷了上杉家的荒戶山城,討取了數(shù)百名守軍。面對頑強抵抗的猿京城,真田昌幸沒有選擇強攻,而是通過謀略手段將猿京城內(nèi)的中澤半右兵衛(wèi)給策反了。五月初,真田昌幸率領的武田軍對猿京城發(fā)起強攻,城內(nèi)的中澤半右衛(wèi)門里應外合,在三之丸內(nèi)縱火,使得守軍亂成了一團。即便如此,猿京城依然沒有被武田軍攻陷,直到五月中旬猿京城才在內(nèi)應的背叛以及武田軍的強攻之下陷落。
在攻打猿京城期間,沼田城的支城名胡桃城也被真田昌幸調(diào)略,在真田昌幸的計策與攻擊之下,沼田城變成了一座孤城,被小川城、名胡桃城、不動山城給包圍。對沼田城真田昌幸同樣采用了調(diào)略為主,武力為輔的策略,他繞過了沼田城守將用土新左衛(wèi)門尉,將籠城眾中的金子美濃守、渡邊左近允、西山市之丞等策反。當三人率領部下從沼田城內(nèi)出逃時,沼田城的守軍士氣大受打擊,許多在城內(nèi)的國人紛紛叛變。到五月末時,沼田城外已經(jīng)布滿了武田家的勢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城將用土新左衛(wèi)門尉沒有辦法堅守城池,在真田昌幸給他送去勸降密信后,用土新左衛(wèi)門尉在城內(nèi)發(fā)動了政變,將北條家的守軍驅逐,隨后開城投降武田家。沼田城陷落后,上野國除了館林城、新田金山城外幾乎全部落入了武田家的手中,加上在“御館之亂”時上杉家割讓的許多城池,武田勝賴開創(chuàng)了武田家的最大版圖。
值得一提的是,武田勝賴十分器重用土新左衛(wèi)門尉,將武田軍的通字“信”字賜給了他,取名為用土新左衛(wèi)門尉信吉。用土信吉也十分感激武田家,不久后將苗字改為“藤田”,改名為藤田能登守信吉,此舉意味著藤田信吉將要站在武田家的立場上,與繼承藤田家的北條氏邦及其重臣富永能登守助盛(豬俁邦憲)對抗。
甲江和與的失敗
天正八年(1580年)三月九日,北條家的使者抵達京都,給織田信長獻上了禮品,表達了臣屬之意,同時還向織田信長提出聯(lián)姻請求,希望能夠讓北條氏政的嫡子北條氏直迎娶織田信長的女兒。此時織田信長的“天下人”地位日益穩(wěn)固,陷入織田、德川、北條三家包圍中的武田勝賴也意識到了與織田家對決的錯誤。
早在天正七年(1579年)時,武田勝賴便請求甲斐國惠林寺的住持快川紹喜和武田勝賴的從兄弟大龍寺麟岳作為中介嘗試與織田家和談。另外,武田勝賴還請求同織田家交好的盟友佐竹義重向織田信長提出了“甲江和與”的請求。為了表明議和的決心,同年十二月,武田勝賴給十三歲的嫡子武王丸舉行了元服禮,取名為武田太郎信勝,同時宣布退位隱居,將家督之位讓給了武田信勝。武田信勝的母親龍勝院殿是織田信長的侄女兼養(yǎng)女,武田勝賴正是想通過擁立又織田家血統(tǒng)的家督來緩和與織田家的關系。
此外,織田信長的五子御坊丸在武田信玄西進時被武田家俘虜,一直居住在甲府中。武田勝賴為御坊丸舉行了元服禮,將武田家的通字“信”字賜給了他,取名為織田源三郎信房。由于織田信長對武田家的怨念太深,導致佐竹義重的調(diào)解一直沒有取得進展。天正八年(1580年)三月,武田勝賴嫌棄佐竹義重沒有在“甲江和與”中盡力,因此在沒有與佐竹家溝通的情況下,將織田信房送回了織田家,引起了佐竹義重的不悅。
然而,武田勝賴在這次轉變外交政策時,還是沒有與盟友上杉景勝打過招呼。此時的上杉家也正在與織田家交戰(zhàn),聽聞武田家將織田信房送回織田家的上杉景勝大驚失色,還以為武田勝賴背著自己與織田家達成了和睦,連忙給武田勝賴送來的質問情況的書信。面對上杉景勝的懷疑,武田勝賴解釋這次與織田家的和談并非是武田家和織田家的單獨議和,而是武田家、上杉家、織田家三方和睦的“三和”。
盡管武田勝賴自認為武田家對這次和談十分有誠意,但是在織田信長看來卻并不是這樣的,武田家的使者在安土城等了一個月左右才見到了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很不客氣地拒絕了武田勝賴的請求,還讓武田家的使者將禮品全部照單拿回。武田勝賴提出的請求是建立織田家與武田家、上杉家之間的對等盟約,相比之下北條氏政早已看出“天下人”織田信長是不可能容許有大名與自己并立,因此他派來的使者是商議臣從織田家,放低了自身的姿態(tài),這才受到了織田家的禮遇,二者對政治局勢的判斷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