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平安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桓武、嵯峨二天皇
日本的都城建設(shè),始自飛鳥時代。推古天皇時,定都飛鳥京,位置在奈良盆地南部。天智天皇時移都大津京,處于飛鳥京正北約40公里處。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壬申之亂中大津京毀于戰(zhàn)火,片瓦無存。
持統(tǒng)天皇在位時,遷都藤原京,位置也在奈良盆地,由大和三山包圍。藤原京首次采用中國古城類似棋盤格子的街坊結(jié)構(gòu),被認(rèn)為是日本史上“最初的”都城。
元明天皇時,遷都平城京,日本歷史進(jìn)入奈良時期。奈良一朝八位天皇,是少有的和諧盛世。仿唐律令制度的完善,遣唐使的西行,鑒真和尚的東渡以及佛教的迅速流行,都在這短短幾十年的逝水流年之中。
公元781年,73歲的光仁天皇讓位,山部皇子繼位為第50代桓武天皇,同時立同母弟弟早良皇子為皇位繼承人。同年12月,光仁上皇過世。

奈良時期,佛門勢力大張,前有玄昉,后有道鏡,寺社佛堂大肆把持干涉朝堂政治,嚴(yán)重威脅到了皇族豪門的權(quán)勢?;肝涞腔痪?,出于削弱佛教社團(tuán),刷新律令的目的,決定擺脫奈良舊都,另擇新地建造一個更加恢弘的都城。
桓武天皇的想法得到了藤原氏的大力支持,后者極力倡議遷都之舉。784年6月,出身式家的藤原種繼被任命為造宮使,負(fù)責(zé)在平城京西北約30公里處營建長岡京。785年,朝廷遷往新都。
有迎合天皇支持遷都的,自然就有遷延故地不愿離開的。785年9月,藤原種繼在長岡京巡視工地時遭到暗箭射殺?;肝涮旎室蛑笈?,借此案件瓜蔓查抄,趁機(jī)清除朝廷里面反對遷都的守舊勢力。案件最終牽連到了皇位繼承人早良皇子。
早良皇子極力爭辯,依然被廢黜了太子位,幽閉于乙訓(xùn)寺,隨即流放淡路島。早良在流放途中絕食而死,桓武猶不解恨,命令將他的尸體繼續(xù)運(yùn)到淡路安葬。
早良死后,宮中多有疫病,桓武天皇的皇妃和母親先后崩殂,連桓武天皇新立的安殿皇太子也久病不起。同時因?yàn)樘旎餍?,百姓死如刈草。朝廷請巫卜之人占卜,說是廢太子早良皇子的亡靈不得安息,在暗中作祟。當(dāng)年夏天,大雨淋漓,桂川泛濫,長岡京沒于洪水。
桓武天皇終于扛不住了,追號早良皇子為崇道天皇,重新予以厚葬。崇道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由國家供奉的怨靈,其后三位分別是菅原道真、平將門和崇德天皇。這四大怨靈都是在皇位爭奪中不幸落敗的犧牲品。
耗費(fèi)巨資營造的長岡京這時也被斷然廢棄。793年桓武天皇采納了參議和氣清麻呂的建議,在現(xiàn)今京都所在的葛野地方修建新都平安京,并于第二年秋天遷都。自此直至明治維新,平安京一直是日本的都城。而從794年直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這段歷史史稱平安時代。
選定平安京的理由是此地恰好遵循了中國風(fēng)水所謂四神相應(yīng)的地勢格局。四神相應(yīng)指的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具體到地形風(fēng)水來說就是東有河,西有路,南臨湖海,北靠山巒。平安京所在的葛野盆地北高而南低,與四神格局極為契合。由城北船岡山向南引出的直線便成為了新都的中軸線,也就是平安京的朱雀大街。
平安京東西寬約5公里,南北長約6公里,四周圍有6尺厚的城墻,墻外有10尺寬的護(hù)城壕,城市面積大約是唐長安城的三分之一。朱雀大街貫穿南北,寬約85米。按照天子面南背北的方位,左右兩側(cè)稱為左京、右京。左右兩京各自分為9條,每條4坊,每坊4保,每保16町,全城共規(guī)劃了1250個町。 朝廷大內(nèi)位于朱雀大街北端,船岡山南麓,皇宮正門稱為朱雀門。朱雀大街最南端則是作為平安京南大門的羅城門。日文當(dāng)中“城”與“生”兩個漢字讀音相近,所以后來羅城門也逐漸被寫成羅生門。黑澤明導(dǎo)演的那部同名電影就是以平安時代的羅城門為背景所演繹的故事。

平安京營建的時候,正是日本全盤西化,徹底山寨我大唐的高潮時期,所以便將西京(右京)取名為“長安”,東京(左京)取名為洛陽,其他街坊市町的命名,也往往直接取自中國兩京的地名。
由于西京長安地勢低洼,氣候潮濡,不利居住,貴族豪門遷居平安京的時候紛紛選擇東京洛陽。久而久之,西京長安銅駝荊棘,東京洛陽冠蓋如云。后人因此就拿洛陽來指代京城,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武將念念不忘的“上洛”一詞意思就是帶著老婆帶著兵,吃著火鍋唱著歌,高高興興地到京城去。

桓武天皇的母親是朝鮮半島百濟(jì)過來的移民,明仁天皇接見韓國總統(tǒng)金大中的時候還特意提到這點(diǎn)來攀親戚?;蛟S是大陸血統(tǒng)的緣故,桓武是很有點(diǎn)好大喜功的脾性的。他的功績除了興建平安京,還有一樁就是平定蝦夷的叛亂。
蝦夷人原本是日本列島的原住民,大和族占據(jù)本島以后,逐步擠壓蝦夷的生存空間。奈良時期,朝廷在東北的陸奧、出羽地區(qū)設(shè)立城柵,遷居移民,在當(dāng)?shù)赝蛪ㄩ_拓。城柵的柵戶與蝦夷比鄰而居,時常會有矛盾發(fā)生。蝦夷屢屢寇邊,朝廷派發(fā)征東軍進(jìn)剿,卻是收效甚微。
直到桓武天皇派出初代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帶兵前往平亂,才有顯著的戰(zhàn)果。明面上掛帥的是大伴弟麻呂,實(shí)際奮戰(zhàn)第一線的卻是部將坂上田村麻呂。所以后來桓武天皇索性任命坂上田村麻呂為征夷大將軍,總括雄兵十萬,一舉討平蝦夷叛亂,獻(xiàn)俘京師。傳說坂上田村麻呂就任將軍時督造了清水寺以祈求東征勝利,而后者現(xiàn)在已是中國游客游歷京都時必到的景點(diǎn)。

自古以來的人主帝王,最為窮竭民力的無非兩件事情,興修土木以及用兵境外。秦起長城,竟海為關(guān),荼毒生靈,萬里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bǔ)患?;肝湟幻嬖熳餍露?,一面用兵奧羽,國庫蕩盡,民力疲敝,他自己也意識到國家已經(jīng)接近山窮水盡。805年,平安京的營修工程在他人勸諫下一度停工。第二年桓武天皇便因病過世。他是日本歷史上少有的直到死前一刻依然在位的天皇。
桓武天皇死后,安殿皇子即位為第51代平城天皇。平城天皇雖然久病衰弱,卻在太子時期就沉溺女色,和藤原種繼的女兒藤原藥子以及藥子的女兒都有些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甚至青天白日地把藥子母女二人一齊接到東宮大啖親子丼,丼來丼去不亦樂乎。事情讓尚還健在的桓武天皇聽說以后,氣得鼻子都歪了,當(dāng)即命令將有夫之婦藤原藥子逐出東宮。
等到桓武過世,平城登基,頭一件事情就是把藥子接回皇宮,任命為宮中尚侍,侍奉天皇寢席,每日男歡女愛,雨露獨(dú)占。藥子的哥哥藤原仲成也因此平步青云,位列高官。
平城原本身體就不好,如此日夜荒淫,不加節(jié)制,到809年4月就寢食不安,無法梳理朝政了。他于是退位自稱上皇,由弟弟神野皇子即位為第52代嵯峨天皇。

平城原本的想法是將瑣碎朝政交給弟弟處理,大權(quán)還是要握在自己手里,大概意思就是送死背鍋都你去,喝湯吃肉還是我。沒料想嵯峨不吃這一套,一上臺就連湯帶肉都搶到了手。平城上皇大為不滿,跑到奈良另立中央,關(guān)鍵是藤原仲成為首的一大批官員還跟到了奈良。這一下一國二主,同時存在了兩套班子兩個中央,事情喵的就很尷尬了。
嵯峨天皇將藤原藥子逐出朝廷,另設(shè)藏人所和檢非違使廳掌管機(jī)密。平城上皇就頒旨宣布將京城由平安京遷至平城京。雙方劍拔弩張,紛紛集結(jié)部隊(duì),眾多官員百姓夾在中間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不久平安京這邊任命了曾經(jīng)的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為統(tǒng)帥,吃瓜群眾們一致表示這樣心里就有底了。只見平安京朝廷軍隊(duì)的旌旗招展,奈良軍隊(duì)望風(fēng)而逃,一潰千里。平城上皇眼見事有不可為,逃回奈良出家當(dāng)了和尚,藤原藥子則自殺身亡。
跟父親桓武、哥哥平城相比,嵯峨天皇的好色程度其實(shí)也不遑多讓。他一生擁有妻妾28人,子女50多人。而歷經(jīng)京城建設(shè)、平叛蝦夷和藥子之亂這三大役以后,朝廷的府庫已是嗚呼哀哉,一貧如洗了。
嵯峨天皇為了減輕國庫開銷,將母系身份較低的32位皇子降為臣格,賜姓源氏。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臣籍降下”,也是日本源氏的淵源。
中國史書《魏書》里面的源賀傳有記載說南涼國主禿發(fā)傉檀叫西秦攻滅,其子保周、賀以及宗室數(shù)人先逃到河西王沮渠蒙遜處,后來又逃亡拓跋北魏。北魏各授其官爵,其中禿發(fā)賀受西平公,為魏主喜愛,稱:"卿之先與朕同源,可為源氏",遂易姓為源,即名源賀。魏書所稱魏主,一般認(rèn)為是太武帝燾,資治通鑒記載此事發(fā)生在公元414年,恰恰是日本嵯峨天皇首創(chuàng)賜姓源氏整整400年前。嵯峨的這一賜姓,便是從“與朕同源,可為源氏”一句變化而來。
自嵯峨開始,歷代賜姓源氏的共有21任天皇,是以源氏有21個淵流。其中最為顯赫同時也是影響日本歷史最為深遠(yuǎn)的就是后來武家之棟梁的清和源氏,也就是源平合戰(zhàn)里面創(chuàng)立鐮倉幕府的源賴朝一族。
這當(dāng)然就是后話之后話了。
(第六節(ji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