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系年》第一百三十一篇 關于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的考證——耿鬼老師翻譯

我(錢穆)考證“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這件事的過程如下:
《戰(zhàn)國策·楚策四》記載:“莊辛對楚襄王說……”。高誘在為《荀子》做的注解(包括金正煒的《戰(zhàn)國策補釋》)中說:“莊辛對楚莊王說……。”便是“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的第一個證據(jù)。
《韓非子·喻老篇》中記載:“楚莊王想要討伐越國,杜子(王先慎根據(jù)楊倞注解的《荀子》,將此處改為莊子,《文選·廣絕交論》的注引寫為莊周子。莊周的年代當然可以跟楚襄王的年代相交接,但是這個“莊子”有可能是莊辛,“周”大概可能是別人未經(jīng)調(diào)查而注解的)勸諫說:大王的軍隊自從敗給秦國和三晉之后,又喪失了數(shù)百里的土地,這是因為軍隊弱小。莊蹻在境內(nèi)作亂,各地的官吏卻不能阻止,這是因為政治混亂。大王國家的弱小和混亂,不在越國之下。”莊蹻的事情,在《荀子·議兵篇》中也能見到,說:“楚國軍隊在垂沙陷入危險的境地,主將唐蔑戰(zhàn)死(《戰(zhàn)國策補釋》說垂沙是重丘的錯誤寫法,唐蔑就是唐昧)。于是莊蹻起事,楚國被分裂成三四塊。秦國的軍隊一到達,鄢郢就被攻下,如同擊落枯葉一樣簡單?!?/p>
這三件事是連續(xù)的。垂沙之戰(zhàn)在楚懷王時期,鄢郢被攻克在楚襄王時期,莊蹻作亂這件事,根據(jù)《韓非子》的說法是在楚莊王的時期。但是楚懷王和楚頃襄王之間沒有其他的楚莊王——這就是“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的第二個證據(jù)。(不過根據(jù)楊寬等人的研究,楚滅越大概在楚懷王二十三年以前。)
楊倞在為《荀子》做的注解中引用《韓非子·喻老篇》“杜子勸諫說……”這一段時將“杜子”寫作“莊子”。莊子就是莊辛,與楚頃襄王同處一個時代(《太平御覽·卷八十二》中《文選》鮑照的擬古詩的注解,引用《韓詩外傳》記載:‘楚頃襄王聘請莊子為相國?!@個莊子也是莊辛),這就是“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的第三個證據(jù)。
因《史記》錯記莊子為莊辛,說他是與楚威王同時期,于是就誤認為莊蹻在楚威王的時期。所以《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從楚威王時期開始,讓將軍莊蹻帶領軍隊沿江而上,攻下巴蜀和黔中地區(qū)以西”(高誘注解《淮南子·主術訓》的時候也依照《史記》記載,說莊蹻在楚威王時期。并且高誘注解《呂氏春秋·季冬紀·介立篇》時說莊蹻在楚成王時期。出自一個人的注解,不應該會互相有歧義,大概是成和威字形相近因而寫錯。)又說:“莊蹻,是以前楚莊王的后裔。”這是因為司馬遷看到先秦典籍說莊蹻是楚莊王時期的人,卻不知道楚莊王就是楚頃襄王,于是就錯誤地認為這個“楚莊王”在春秋時期,而又不明白為何戰(zhàn)國的莊蹻會與春秋的“楚莊王”同時期,便把莊蹻當做了楚莊王的后代。(《史記索隱》記載:‘莊蹻是楚莊王的弟弟’,也說他是楚莊王時期的人。但是并不知道這么說的根據(jù)是什么。)又記載:“莊蹻平定滇地之后想要回楚國匯報,正趕上秦國攻占楚國和巴國的黔中郡地區(qū),道路閉塞不通暢,因此退回滇地,帶領著他的軍隊在滇地稱王?!薄顿Y治通鑒》反駁說:“楚國在楚威王死后,楚懷王在位三十年,到楚頃襄王二十二年,秦國才奪取巫郡和黔中郡。如果莊蹻是在楚威王時期就帶兵擴張,等到秦國攻陷巫郡和黔中郡,道路不通而不能返還,總共經(jīng)過了五十二年。怎么會過去這么久?《后漢書》則說楚頃襄王時莊豪在滇地稱王,莊豪就是莊蹻?!薄锻ㄖ尽芬膊捎昧朔稌稀逗鬂h書》的說法。(《史記志疑》說:‘范曄大概是依照《華陽國志》這么寫的’,查看《史記·西南夷列傳·正義》和顏師古引用《華陽國志》注解的《漢書·地理志》,都說這事在楚頃襄王時期,那么《史記志疑》的作者梁玉繩應該是對的。只有今本《華陽國志·南中志》記載楚成王派遣莊蹻討伐夜郎——大概是被后人隨意修改了)這就是“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的第四個證據(jù)。

《韓非子·奸劫弒臣篇》又記載說:“楚莊王的弟弟春申君……”春申君侍奉在秦國做人質(zhì)的楚頃襄王的太子,所以韓非說的楚莊王,往上不能是楚懷王,往下不能是楚考烈王(即楚頃襄王的太子),所以很明確,他說的楚莊王就是楚頃襄王。這就是“楚頃襄王又稱楚莊王”的第五個證據(jù)。(《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莊王時期,有一個優(yōu)伶名叫優(yōu)孟的跟楚王說:齊王和趙王在前面陪您,韓王和魏王在后面護您’《史記集解》說:‘裴骃考察說:楚莊王時期,還沒有韓趙魏三國’。但《史記·滑稽列傳》中按順序優(yōu)孟的事情在淳于髡之后、優(yōu)旃之前,所以“楚莊王”則在齊威王和秦始皇之間,也就是楚頃襄王了。只是司馬遷不能分辨,又以為涉及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和孫叔敖,于是就被弄糊涂了)
戰(zhàn)國時期的很多國君都有不同謚號兼用的情況,后來的人不考證,像莊蹻的事情,就成為難解的一團亂麻了。
文中所用圖片出自史圖館。
耿鬼老師譯于2020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