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縣城:有一株“千年”古槐
2019年6月7日,游覽完唐建陵后,我和家人來到禮泉縣城。經(jīng)過中山街的禮泉文廟后,在東南側(cè)的小巷子西口處,道路中間有一株參天大樹。于是,我們轉(zhuǎn)入這個巷子,專門停下車,欣賞這棵樹——
這是一株古老的槐樹,根部用水泥圈起保護,西側(cè)豎立起一塊長方形的石碑,上面寫道:“千年古槐吐新芽,百年老路換新發(fā)。沿路集資添磚瓦,小軍修路眾人夸。排難筑起豐收路,致富路上奔小康。”由此可見,這條小巷子和這株古槐樹的背后,隱藏著很多動人的故事。
這條小巷子的名字叫做“豐收路”,西連南門巷,東接建設(shè)路,呈西北—東南向,長度大約500米。過去,這里是南關(guān)村,在縣城的南邊,因而得名。這株古槐樹生長在南關(guān)村中,所以也被稱為“南關(guān)村古槐”。
遠遠望去,古槐高約10米,好像一把大傘,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也像一名衛(wèi)兵,守在巷子西口,目視著來往的行人與車輛,成為禮泉縣城一處獨特的景致。
在這株古槐的樹干上,懸掛著一塊小小的信息牌,介紹了這顆古槐的基本信息:蝶形花科,Sophora japonica L,樹齡大約300歲,被定為二級保護古樹,由城關(guān)鎮(zhèn)負責(zé)養(yǎng)護,編號為61042500003,旁邊還有一個二維碼。
?
雖然這株樹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千年古槐”,但是它卻只有300多年的歷史。然而,這根本不影響這株古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樹枝上懸掛著大量的紅綢子,表達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跟“神靈”一樣的崇高,能夠庇佑周圍的百姓。
樹干中部已經(jīng)空了,上方露出一個大洞。但是,樹冠依然翠綠,煥發(fā)勃勃生機,讓人不得不感慨這株古槐樹頑強的生命力。未來,希望它能夠繼續(xù)生長,見證這里更多的故事……
樹干的空洞
樹上的紅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