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篇(先秦)《詩經(jīng)·周南》賞析
1、詩經(jīng)·周南·汝墳
作者:【先秦】佚名
遵彼汝墳[1],伐其條枚[2]。未見君子[3],惄如調饑[4]。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5]。既見君子,不我遐棄[6]。
魴魚赪尾[7],王室如燬[8]。雖則如燬,父母孔邇[9]。
注釋:
[1]遵:沿著。汝:水名,發(fā)源河南嵩縣東南天息山,流經(jīng)汝陽、臨汝,又東南流經(jīng)郟縣、襄城與沙河(古溵水)合,之后入淮。詩言汝墳,暗示了所思之人的方位,在汝水下游的南方。墳:河岸堤壩。 [2]條枚:樹的細枝?!3]君子:指所思的丈夫。 [4]惄(nì):內心焦灼憂煩。調(zhāo)饑:早晨的饑餓感。調,通“朝”?!5]肄(yì):樹木枝條斬伐后再生的蘗枝?!6]遐棄:遠遠拋棄,死亡的隱晦說法。丈夫沒有死在外面,就是沒有拋棄自己?!7]魴魚:一名鳊,身寬闊,扁而薄,細鱗。赪(chēng):赤色。 [8]燬:火焚。王室如燬應指王室之事十萬火急,非常急迫。 [9]邇:近。
點評:
《汝墳》,汝水一帶女子系念身處南方丈夫的篇章。詩篇年代應在西周崩潰之際(清代崔述《讀風偶識》已有此說),從西周早期開始,就曾不斷向今天淮河、漢江一帶拓展統(tǒng)治空間,因而在這里駐扎軍隊。王朝崩潰,還有許多將士留在南方,他們的命運會如何,是許多家庭最關切的事。然而詩意又不僅限于此,王室雖毀,父母猶在,家人猶在,人們仍當為之奮斗。詩的情感是沉郁的,情感的表達是頓挫的,精彩地表現(xiàn)了西周崩潰之際一些社會成員堅韌的心態(tài),隱含著不以國破而消沉的意志,十分動人。
2、詩經(jīng)·周南·漢廣
作者:【先秦】佚名
南有喬木[1],不可休思[2]。漢有游女[3],不可求思[4]。漢之廣矣[5],不可泳思[6]。江之永矣[7],不可方思[8]。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9]。之子于歸,言秣其馬[10]。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11]。之子于歸,言秣其駒[12]。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1]南:南方,周人所謂的南,即今東起淮水中下游兩岸,南至漢水、長江中游沿岸地區(qū)。從周文王時周人就開始經(jīng)營南方,至西周中后期,更因對南方物產(chǎn)的依賴而多次出兵征伐。喬木:高大的樹木。 [2]思:語氣詞。一作“息”?!3]漢:漢水。源出陜西省寧羌北,東南流經(jīng)湖北省境,至漢陽入長江。游女:野游的女子,含貶義?!4]求:追求。 [5]廣:江面廣闊?!6]泳:裸身泅渡。 [7]江:長江水。永:深長?!8]方:用小木筏渡江?!9]翹翹:高而挺拔貌。錯薪:雜亂的柴草?!对娊?jīng)》中析薪刈楚往往與婚姻之事有關。言:語助詞。刈:割取。楚:荊棘,此處指錯薪中之高大者。 [10]秣(mò):用飼料喂馬。 [11]蔞(lóu):蔞蒿高大者。 [12]駒:馬。駒本義為小馬,但《詩經(jīng)》只一例指小馬,其他均指成年馬。
點評:
《漢廣》,勸告周家子弟不要追逐南方女子的訓誡詩。舊說是一首表達思慕的愛情詩篇,然而《孔子詩論》稱道此詩內容為“知極”(“極”或隸定為“恒”),并說“《漢廣》之智”為“不求不可得”,可證舊說不可信。此外,結合篇中“游女”之稱以及“錯薪”“刈楚”的語句,可以確信,詩篇真正的意思是勸誡:要娶妻就應該選擇好的,要結婚就要遵循禮法,非分地追求江漢水邊的游女,就像貿然泅渡或用小舢板渡江漢一樣,會遭遇滅頂之災。詩是有為而發(fā),勸誡的是江漢一帶駐扎的王朝軍人。傳世文獻和出土金文都表明,從早期開始,西周王朝就用武力經(jīng)營江漢一帶,且有軍營駐扎。詩篇的勸誡應是針對軍士追逐當?shù)嘏佣l(fā)。首章正面勸告,之后的二章以翹薪刈楚喻合禮法的婚姻。三章之中,“漢之廣矣”等四句重復詠嘆,語殷意切。
3、詩經(jīng)·周南·芣苢
作者:【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1],薄言采之[2]。采采芣苢,薄言有之[3]。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4]。采采芣苢,薄言捋之[5]。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6]。采采芣苢,薄言襭之[7]。
注釋:
[1]采采:茂盛的樣子。芣苢:草本植物,一名馬舄,又名車前、車前草、蛤蟆衣、牛遺等;喜生路邊,葉子肥大,葉身呈卵形,有柄,嫩時可食;夏日葉間抽花莖,花細小,花后結黑色籽粒,即車前子。古人相信此籽??芍討言?,或治難產(chǎn)。一說芣苢即薏苡?!2]薄言:薄、言都是語氣詞,用于動詞之前,《詩經(jīng)》中常見?!3]有:藏。一說“有”是“若”字之誤;若,擇取?!4]掇(duō):拾取?!5]捋(luō):擼取籽粒?!6]袺(jié):兜入衣襟?!7]襭(xié):兜入衣襟并將衣襟系在腰間帶子上。
點評:
《芣苢》,祈子儀式的歌唱。詩篇是重章復沓的,重疊中的變化只是換用了幾個動詞,以此表現(xiàn)將車前子盡數(shù)捋采、兜入衣襟且牢系于懷的全過程。詩篇所表現(xiàn)的不是采摘芣苢,而是以采摘芣苢的動作表達祈求生育的愿望。
4、詩經(jīng)·周南·兔罝
作者:【先秦】佚名
肅肅兔罝[1],椓之丁丁[2]。赳赳武夫[3],公侯干城[4]。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5]。赳赳武夫,公侯好仇[6]。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7]。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釋:
[1]肅肅:網(wǎng)繩整飭細密的樣子。兔:老虎。據(jù)聞一多《詩經(jīng)新義》,兔當為“於菟”之“菟”,《左傳·宣公四年》:“楚人……謂虎於菟?!币徽f野兔。罝(jū):網(wǎng),兔罝即捕獲獵物的網(wǎng)?!2]椓(zhuó):擊打,指擊打固定兔罝的木樁。?。▃hēng)丁:擊打木樁聲。 [3]赳赳:威武雄壯貌。武夫:武士?!4]干城:盾牌和城墻。此指捍衛(wèi)者?!5]中逵:陸地、原野。中逵即逵中。據(jù)于省吾《澤螺居詩經(jīng)新證》。 [6]好仇(qiú):好幫手,好伙伴。仇:匹偶?!7]中林:林中。
點評:
《兔罝》,贊美那些來自諸侯的為王朝效力武士的篇章。理解此詩,應對封建制有所了解?!蹲髠鳌氛f西周封建是“王臣公,公臣大夫”,一級統(tǒng)治一級;對此,西周金文如《過伯簋銘》《班簋》《禹鼎》《不期簋》等有更具體的表現(xiàn)。這些銘文顯示,王朝有征調諸侯軍隊為王朝征戰(zhàn)的慣例,越到晚期王朝對來自諸侯的軍隊就越是更為倚重。而且,金文顯示,征調諸侯將士,王只能對諸侯下令;獎賞這些將士,王也只能獎賞諸侯,然后再由諸侯獎勵將士。本詩贊美詩中的“武夫”為“公侯”的“干城”、“公侯”的“好仇”等,原因就在于此,周王不能直接對諸侯的下屬發(fā)號施令。詩篇的格調雄壯而奔放,肅肅、丁丁、糾糾等疊音詞的使用,令詩篇更有氣勢。
5、詩經(jīng)·周南·桃夭
作者:【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宜其室家[3]。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4]。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5]。之子于歸,宜其家人[6]。
注釋:
[1]夭夭:盛壯貌?!2]灼灼:閃耀的樣子,在此為紅花耀眼的意思。華:花。 [3]之子:指出嫁的女子。之:此、這;子:《詩經(jīng)》中常見的指代詞,意為“這個人”,不分男女。于:虛詞,《詩經(jīng)》中常見,其義相當于曰、聿。歸:出嫁。女子出嫁為歸。室家:家庭、家族。所有“男有室、女有家”,“室家”及下文“家室”意思一樣?!4] 蕡(fén):大,碩大?!5]蓁(zhēn)蓁:葉茂盛細密貌?!6]家人:與家室義同。變換字序以協(xié)韻。
點評:
《桃夭》,預祝出嫁女子家庭生活美滿的詩。燦燦桃花,以喻新娘的適齡風華;碩大果實、蓁蓁其葉,則進而預祝新人在未來的日子里為家庭帶來豐饒,福祿成蔭,子女滿堂。詩人這種花盛子多的贊美和祝福,反映的不僅是當時的觀念,亦可以說是一個民族自古及今的婚姻理想。花,是生命力的象征,以桃花贊美女子,更是從天地生機方面贊美女子的可愛。
6、詩經(jīng)·周南·螽斯
作者:【先秦】佚名
螽斯羽[1],詵詵兮[2]。宜爾子孫[3],振振兮[4]。
螽斯羽,薨薨兮[5]。宜爾子孫,繩繩兮[6]。
螽斯羽,揖揖兮[7]。宜爾子孫,蟄蟄兮[8]。
注釋:
[1]螽(zhōng)斯:蝗蟲,又名蚣婿、斯螽、中華負蝗等,翅目蝗科,繁殖力很強?!2]詵(shēn)詵:眾多貌。一說象聲詞,形容螽斯羽翅振動的聲音?!3]宜:適合,有益。動詞。 [4]振振:盛壯貌?!5]薨(hōng)薨:螽斯群飛所發(fā)出的聲音?!6]繩(mǐn)繩:綿綿不絕。一說戒慎?!7]揖(yī)揖:會聚貌。 [8]蟄(zhé)蟄:眾多貌。
點評:
《螽斯》,祝愿子孫眾多的樂歌。螽斯繁殖力強,所以詩篇取以為喻,表達祝愿。詩篇是“多子多?!庇^念較早的記錄。值得注意的是詩取法自然的意識,求生育,不是乞靈于神,而是期盼人如螽斯那樣繁育,顯示出古代先民對自然界生命現(xiàn)象的觀察。
7、詩經(jīng)·周南·卷耳
作者:【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1],不盈頃筐[2]。嗟我懷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馬虺隤?[6]。我姑酌彼金罍[7],維以不永懷[8]。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9]。我姑酌彼兕觥[10],維以不永傷[11]。
陟彼砠矣[12],我馬瘏矣[13];我仆痡矣[14],云何吁矣[15]!
注釋:
[1]采采:茂盛。卷耳:植物名。又名苓耳、枲耳、胡枲,葉青白色,開白花、細莖蔓生,可煮食,滑而少味?!2]頃筐:斜口淺筐?!3]嗟:感嘆、傷嘆。懷人:所懷念之人?!4]寘:同“置”,棄置。周行(háng):大道。言所懷之人長在路途,如同棄置在大路上。一說指筐放在大路上?!5]陟:登。崔嵬(wéi):山頂有土者?!6]虺隤(huī tuí):極度疲勞的樣子。 [7]姑:姑且。金罍(léi):青銅酒器,圓形,鼓腹,刻有花紋??脊虐l(fā)現(xiàn)西周的罍,多為早期器物,如燕國琉璃河遺址的克罍等?!8]維:語助詞。以:以使、以便。永:深長,深陷?!9]玄黃:玄,深青色,玄黃意思是馬由玄變黃,馬極度勞累而變色。用語夸張。 [10]兕?。╯ì gōng):牛角狀彎曲的酒器。20世紀在安陽曾出土一件觥,彎曲如牛角,粗大一頭為口,有蓋。另《西清古鑒甲編》也有一件,形制與安陽出土者相近。兕,犀牛。此器當初或用犀牛角做成,或取其彎曲為名。觥,據(jù)《說文》,字本作“觵”?!11]傷:傷懷?!12]砠(jū):土山頂上有巖石之稱?!13]瘏(tú):馬因疾病不能前行?!14]痡(pū):人因疾病不能前行?!15]何:多么。吁:憂嘆。一作“盱”,張目遠望。似更傳神。
點評:
《卷耳》,男女互表思念的篇章。詩篇實際是對舞臺演出的男女對唱歌詞的記錄,這有新近出土的戰(zhàn)國竹簡文獻《孔子詩論》為據(jù)。《孔子詩論》說:“《卷耳》不知人。”“不知人”的語詞結構與《論語》“以不教民戰(zhàn)是為棄之”中的“不教民”相同,意思是“不相知的人”,“相知”即相互交流溝通。據(jù)此可知,竹簡所記孔子的意思是說:《卷耳》這首詩是兩位“不相知”,即沒有真正進行交流之人的歌唱。具體說,詩篇的第一章“嗟我”之“我”亦即采卷耳的“我”,與其余三章“我馬”“我姑”之“我”并非一人,前者指代的是思念丈夫的女子,后者則是被思念的遠行在外的男子。詩篇原本是一對相思男女各表思情的唱詞,后來被記錄在一起,就成了“一首詩”。弄清這一點,有助于了解周代“禮樂”中的演唱。
8、詩經(jīng)·周南·葛覃
作者:【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1],施于中谷[2],維葉萋萋[3]。黃鳥于飛[4],集于灌木[5],其鳴喈喈[6]。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7]。是刈是濩[8],為絺為绤[9],服之無斁[10]。
言告師氏[11],言告言歸[12]。薄汙我私[13],薄澣我衣[14]。害澣害否[15],歸寧父母[16]。
注釋:
[1]葛:蔓生植物,今名葛藤。藤條纖維可以紡織成布,為衣服、鞋子布料,根塊可以提煉葛粉,嫩葉可食。覃(tán):蔓延。兮(xī):語氣詞,相當于“啊”?!2]施(yì):蔓延、延長。中谷:山谷之中?!3]維:結構詞,無實在意思。萋萋:茂盛貌?!4]黃鳥:即黃雀,棲于山地平原,冬天在山隅或林間避寒,以裸子植物種子為食,也食昆蟲?!对娊?jīng)》中“黃鳥”數(shù)見。于飛:飛。于:介詞,《詩經(jīng)》中往往加在動詞之前。 [5]集:落。《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可證?!6]喈(jiē)喈:狀聲詞,形容黃鳥叫聲?!7]莫莫:茂密的樣子。與“萋萋”意同。 [8]刈(yì):割。濩(huò):煮。 [9] 絺(chī):細葛布。绤(xì):粗葛布?!10]服:穿上。斁(yì):厭煩。也作“射”?!11]言:語助詞。師氏:教導婦道的陪嫁保姆?!12]歸:回娘家探親?!13]?。号c動詞放在一起,有趕快做什么的意思。汙:同“污”,去污。私:私衣,貼身內衣。一說日常服裝。 [14]澣(huàn):同“浣”,洗滌。衣:外衣。一說為典禮的禮服?!15]害(hé):何。害、何古音相通。這句是以知道什么衣服該洗、什么衣服不該洗,來表示女子出嫁后掌握了做媳婦的分寸。 [16]歸寧:回家探望父母。按周代禮法,父母在世,出嫁女子可以按時回家探望。不過此處“歸寧”可能還屬于婚禮的延伸部分,猶如后世偕新女婿的“回門”禮,表示婚姻締結的成功。
點評:
《葛覃》,表現(xiàn)貴家女子出嫁前接受婦德教育的篇章。詩篇首章專門營造了一個暮春時節(jié)女兒思嫁的情景,傳神地表達待嫁之人的惆悵之情。這在全詩為虛。次章則由虛變實,取葛為布,紡績衣服,是寫女子的女紅(gōng),也是在表婦德培育有素。最后一章寫女子婚后探望父母,語句跳躍,充滿喜悅之情。蓬勃的葛藤變成布料衣服,比喻女孩子一次人生重大轉變,而“害澣害否”的分寸拿捏,又暗示女子順利通過了重大轉變的考驗。虛實相生,妙于取譬,是詩篇的明顯特點。
9、詩經(jīng)·周南·關雎
作者:【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參差荇菜[5],左右流之[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悠哉悠哉[9],輾轉反側[10]。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3]。
注釋:
[1]關關:狀聲詞,形容鳥叫聲。雎(jū)鳩:又名王雎,水鳥,是一種候鳥,初春時節(jié)出現(xiàn)在北方。 [2]洲:河流中的小高地。又稱沙洲。兩句的意思是:北方的河洲上出現(xiàn)了捕魚的雎鳩。 [3]窈窕:聯(lián)綿詞。女子內有氣質,外有儀容,稱窈窕,莊重高雅的意思。淑女:賢德女子。淑,善?!4]君子:這里指貴族男子?!对姟分芯右辉~多次出現(xiàn),多指有官位的人,有時也用于婦女稱自己丈夫。此處當為后者。逑(qiú):配偶?!5]參差(cēn?cī):長短不齊貌。荇(xìng)菜:水菜?!睹珎鳌贩Q接余,今名杏菜,又名水荷、金蓮兒等;生水中,葉圓形,浮在水面,夏日開黃花,花朵數(shù)瓣組成傘形,莖白可食。 [6]流:通“摎”,求取,撈取?!7]寤寐:寤,醒著;寐,睡著。不分睡著醒著的意思。一說寤寐為持續(xù)不斷的意思?!8]思:語助詞,如《楚辭》“兮”字。服:想念,放在心上。一說思與“服”同義?!9]悠:持久。悠哉可指夜漫長,也可指思緒悠長。 [10]輾轉:翻來覆去。雙聲疊韻詞。反側:與輾轉同義。 [11]琴:樂器名。傳說為神農或伏羲發(fā)明,今見最早古琴器物遺留多為戰(zhàn)國時期,如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琴身用整木雕成,有音箱和尾板兩部分。瑟:樂器名。與琴一樣古老,今所見為戰(zhàn)國遺物,器身多刻文和彩繪,據(jù)出土實物,瑟一般為二十三或二十五弦。友:親近,加深情感?!12]芼(mào):擇取?!13]鐘:青銅鑄造的敲擊樂器。此種樂器起源于商代,至西周又有長足發(fā)展,成套編鐘多有發(fā)現(xiàn)。鼓:木質敲擊樂器。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大汶口文化時期,就有用鱷魚皮蒙制的陶鼓。周代貴族典禮,堂上有樂工用琴瑟伴奏歌唱,稱為“升歌”,堂下則有鐘鼓笙磬等樂器演奏。詩言琴瑟、鐘鼓,正顯示的是典禮的用樂。樂之:令其愉悅。
點評:
《關雎》,西周貴族結婚典禮上的樂歌。周代婚禮儀節(jié)眾多,然而特重親迎,《關雎》即這一禮節(jié)上的樂歌。詩篇先以河中沙洲鳥鳴起興,繼表夫妻深情,祝愿婚姻美滿,又以琴瑟、鐘鼓的齊鳴,顯示典禮的隆重。全詩格調溫潤嫻雅,特別是開頭的起興,為詩篇增添了許多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