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代火炮
很多人對于古代火炮有很大的誤解。首先在裝填上,有一部分情況確實是存在裝藥不定,一門炮跟一個固定的炮手,炮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裝填炮,防止裝藥過多導致炸膛的問題。但是辦法不止這個,古代專業(yè)火炮炮兵會使用火炮槍規(guī)尺,因為工藝問題每門火炮炮壁厚薄不一,還有銅制和鐵制的區(qū)別,所有每門火炮會跟一個叫規(guī)尺的東西。有這東西,哪怕以前沒有使用過這門火炮的炮手,只要用規(guī)尺就可以知道這門火炮的裝藥多少。防止因為裝藥過多導致火炮炸膛。還有關觀瞄的問題,不是憑借感覺,古代火炮也有自己的觀瞄器具。首先有些火炮上有準星和照門,也就是機瞄,古人稱之為望山。除了望山能確定敵人橫向的大概位置之后,古代火炮還有鉛墜,度板,度尺,炮箍。借用這些東西通過勾股定理來估算敵人位置的遠近測定豎直距離。(存在誤差,因為觀瞄精度和估算有偏差)但是古代火炮的殺傷方式不太一樣,除了開花彈,打出去爆炸外,還有實心彈,有的是鐵彈有的是石彈,還有些全是一些石子。比如鐵彈發(fā)射出去后不是擊中了一個目標后就停止了,它會繼續(xù)在地面上彈跳,滾動直到力量消失。還有臼炮的石彈,它類似迫擊炮的曲線火力,這個掉下來一般不會彈起來。這些火炮還可以裝天霰彈。用幾枚大一點的實心彈壓在小鐵彈或者石子上面,炮手點火后這些小鐵彈會以扇形散布出去。(霰彈的炮,虎蹲炮,弗朗機火炮,小磅數(shù)的加農(nóng)炮)除了這個以外還有鏈彈,這個曾被風帆戰(zhàn)艦時代海軍用來發(fā)射出去,擊斷敵艦風帆讓敵軍喪失機動能力,成在海面上的活靶子,增加己方火炮命中率。這種彈藥是兩個半圓的鐵球中間用一根鐵鏈連接起來,裝填進炮里,一旦發(fā)射出去,兩個半球因為鏈子牽引和離心力的作用飛快旋轉起來,一旦碰到桅桿,鐵鏈就會因為離心力的原因纏在上面,鐵球因為慣性繼續(xù)做功,并且向前運動會絞斷桅桿,讓敵艦失去動力。在古代陸地上,因為當時兵器發(fā)展和軍事發(fā)展,社會情況的情況下,軍隊要組建成密集的隊形開與敵人作戰(zhàn)(例如傳說中的排隊槍斃,還有古代的各種陣)這時候鐵彈擊中會撞出一條血胡同,鏈彈也會絞殺出一條血走廊,霰彈會重傷和擊殺在扇形射程內(nèi)的大片敵人。而且火炮往往不是一門唱獨角戲,火炮越多威力會超過翻倍的增長,不止是1+1=2那么簡單。尤其是由專業(yè)炮兵操作的火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