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造成7大并發(fā)癥不可輕視,個個都很嚴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脊髓損傷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長,在損傷部位患者會出現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和肢體擴約肌功能障礙等。臨床上治療脊椎損傷比較常見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減少肌肉萎縮情況出現,但是在治療之后也容易出現一些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活。

那么在脊髓損傷之后都有哪些并發(fā)癥呢?
1、尿潴留
尿潴留是脊椎損傷常出現的并發(fā)癥,膀胱內充滿尿液而無法正常排出體以外,可以分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兩種類型,必須要及早進行治療,排空患者的膀胱,緩解患者的不適。
2、壓瘡
壓瘡是脊髓損傷的第二大嚴重并發(fā)癥,很多脊髓損傷的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yǎng),當護理不當時就容易導致壓瘡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保證皮膚和床單的清潔干燥,患者家屬需要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按摩,改善受壓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與其同時還應該加強患者的營養(yǎng)攝入,保證營養(yǎng)全面均衡,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3、呼吸功能障礙
脊髓損傷尤其是高位脊髓損傷的患者,會出現呼吸功能障礙,身體正常的呼吸無法維持必須要進行治療,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鍛煉,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必要時還可以進行氣管切開術。

4、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一般出現在脊髓損傷后3~6周,需要及早進行康復治療,恢復肌肉的正常功能,防止攣縮狀態(tài)加重,可以進行牽張訓練和放松的訓練,同時口服地西泮等藥物緩解肌肉痙攣的癥狀,熱痙攣狀態(tài)遲遲得不到緩解,還可以用肉毒素局部注射。
5、骨質疏松
脊髓損傷的患者鈣質流失較快,若不及時補充鈣質就容易引起骨質疏松出現,防治方法就是要在損傷之后及早進行康復訓練,早期下床活動,每天保證兩小時的站立訓練能夠降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幾率。
6、疼痛
大部分脊髓損傷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以分為軀體性疼痛和中樞性疼痛,在疼痛的影響下關節(jié)和肌肉無法發(fā)揮正常的運動功能,必須要及早進行治療,緩解患者的疼痛,治療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

7、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是脊髓損傷之后循環(huán)系統(tǒng)出現的并發(fā)癥,患者的活動功能受限長期臥床,下肢靜脈長期處于松弛狀態(tài),靜脈血流瘀滯就容易閉塞不通。為防止影響患者日后的活動功能,需要早期進行肢體活動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狀態(tài),使用彈力襪或繃帶幫助靜脈回流,有條件的患者還可以使用血流助動儀,加速靜脈血液的回流。脊髓損傷的患者在出現并發(fā)癥之后,必須要立刻治療,根據患者的損傷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患者的預后也各不相同,及早治療患者的恢復較好,運動和感覺功能會逐漸恢復,不會留下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在飲食上需要多食用富含植物纖維、高蛋白以及維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