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藏天下:驚蟄萬物復蘇.不付春光.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冬天已經過去,冰雪已經消融,雷聲時常響起,草木開始生長,天氣逐漸溫暖,驚蟄時節(jié)來了。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jié)。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jié)律變化影響而出現(xiàn)萌發(fā)生長的現(xiàn)象。驚蟄時節(jié),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jié),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

牛恒哲老師作品欣賞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jié)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jié)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時節(jié)。
驚蟄三候
一候 · 桃始華
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tài)。
二候 · 倉庚鳴
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云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xù)”就成了悲聲。
三候 · 鷹化為鳩
古人稱“鳩”為布谷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仲春之時,天空尚不見飛翔的雄鷹,只看到鳴叫的布谷鳥。在古人看來,就好像是鷹變成了布谷鳥一樣。

牛恒哲老師作品欣賞
驚蟄習俗
01
1??吃梨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驚蟄節(jié)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干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02
? ? ??? 2蒙鼓皮
響雷,是驚蟄節(jié)氣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huán)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fā)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
03
3?打小人
香港、澳門一向有“打小人”的習俗。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犯之則在年內遭邪惡小人興風作浪,阻撓前程發(fā)展,引致百般不順。因此大家都要買份紙料,內含紙老虎、吉紙、小人紙等去“打小人”。
04
4?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jù)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制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牛恒哲老師作品欣賞
驚蟄春意萌動,萬物生機盎然。
春風吹暖心田,祝愿播撒心間。
辛勞灌溉智慧花,真情開滿幸福家,
真意鋪開成功路,真愛燦爛如云霞。
早春氣溫變化大,隨時常把衣服加。
驚蟄愉快,開心常在
畫院推薦藝術家

。
注:文章和圖片有些來源于網絡,不存在侵權行為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