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記者沉浸式體驗莆仙戲,開啟莆仙話教學

很多人都知道莆田的紅木制品非常有名,但大家也許不知道,莆田仙游的另一種工藝品也非常暢銷——木雕。
?
探訪大型木雕作品《萬里江山圖》
?
眼前的這座大型組雕《萬里江山圖》據(jù)說是余元俊大師和團隊攜手匠心設(shè)計,將一個兩噸多種的木材,花費了五年的時間,采用了透雕、圓雕、鏤空雕等多種手法制作而成的。
?
?
正如大家所見,這座長4.5米,高1.5米,寬1米的巨型作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一棵棵枯樹在作者們的精心雕刻下,再次煥發(fā)出了生機。
?
記者體驗?zāi)镜窆に囍谱鬟^程
看完大型木雕,小林也是手癢難耐,于是就想拜師學藝,但師傅卻說“一天想要學會是不太現(xiàn)實的!”
?
?
放棄了難度系數(shù)?????的修光工序,師傅又給了一個入門級的任務(wù)——串手串!
串好手串,放入精美的禮品盒,小林也算體驗了整個制作流程。
?
?
走進媽祖祖廟 尋找“湄洲女”
作為一個第一次去莆田的游客,
第一站首選哪里呢?
?
?
沿著長長的山門往上走,就來到了祖廟。在這里,曉慧看到了一位打扮極富有特色的工作人員。
?
?
講解員雪珍告訴曉慧,她所穿戴的服飾和發(fā)飾都是媽祖千年前自己設(shè)計的,后世為了紀念媽祖,才統(tǒng)一了這樣的一個著裝。
?
湄洲島上的居民世世代代都是以出海捕魚為生,湄洲島又是媽祖文化最原始、最早的發(fā)源地帶,所以在特殊的節(jié)假日、傳統(tǒng)的節(jié)假日,島上的姑娘都會梳起這樣的“帆船頭”。
?
風俗表演年味濃
采訪的當天,還正巧趕上祖廟天妃藝術(shù)團的表演。


湄洲島南北縱向狹長,形如娥眉,猶如湄洲島人心目中的那位女神,溫柔地庇佑著這座島嶼,心懷信念,香火相傳,一代一代湄洲島人用雙手讓生活更美好。
?
感受莆仙戲曲之美
在莆田還有一件事情特別有儀式感,村里如果有喜事的話,很多村民就會請戲班子來唱大戲,這也是莆田一種深入人心的文化了。曉慧還趁機過了把戲癮!
?




?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短短幾分鐘,簡單的幾個動作,都要有扎實的戲劇功底,當曉慧下臺的一刻,才深深松了一口氣。
?
莆仙方言被喻為“中原古漢語活化石”
莆田人都愛看莆仙戲,上至古稀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幼童,即使聽起戲來懵懵懂懂,但并不妨礙他們接受莆仙戲的啟蒙,學習本地方言。
?
?
莆仙話被喻為“中原古漢語活化石”,也許以后說這種語言的人會越來越少,但莆田人民依舊在保護著它,莆田政協(xié)去年還編了一部《莆仙方言大詞典》,用以保存莆仙話。
?
古樟樹下 人才濟濟
位于莆田仙游縣石蒼鄉(xiāng)的濟川村,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近幾年先后獲得了“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歷史文化民村”等稱號,是一個過年期間游玩出行的好去處。
在講解員的帶領(lǐng)下,拍攝組一行先來到了一棵千年古樟樹下,同時它還是這個村的風水樹。
?
于茂故居搖身一變成為村史館
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隨處可見具有年代感的老房子,由于早年交通的不便,濟川村的古建筑群保存得相對完整。
除了眾多古民居之外,濟川村的人文景觀還有許多,村里有一口宋代古井,千年不減,如今依舊能為村民們提供甘甜的井水,
?
說起“濟川”二字,其實是有典故的。
?
濟川村講解員 林梅生
我們濟川以前是叫漈坑,宋朝的時候鄭僑中了狀元,皇帝召見他進行殿試,“漈坑”兩個字當時覺得比較狹隘,所以殿試的時候直接改為“濟川”,志在輔佐君王,報效朝廷。
?
如果游玩累了,可以到由于茂故居改造成的村史館,感受這個村落的變遷。
?
?
全國僅存的兩棵千年“樟抱榕”之一
秀美山區(qū)的路,革命老區(qū)的紅,金鐘水庫的藍,匯成了如今五彩斑斕的濟川。
?
?
如果覺得不過癮,可以趁著春節(jié)假期期間,約上家人或朋友,一起來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