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圍爐燒話(21~25):張本智和ZLC,林高遠ALC,龍5X,維佳專業(yè),OC CR

原來的圍爐燒話,有些球友很喜歡。也確實需要一個欄目(或是環(huán)境),在這里面,娓娓道來,抑或柔聲細語地,述說關(guān)于球板的味道。就像“醒壺”一般,重新喚起舊日觸覺,以及情懷。
這,也算是燒拍回憶錄吧。

張本智和ZLC
主觀評分:84分
如果讓黑馬君選擇一支最接近于吉村真晴限量的市場板,那么多半會選擇這塊張本智和Innerforce ZLC。代表人物:宇田幸矢(用的特注張本ZLC)。跟吉村限量一樣,同樣的158*152mm板面,有蓄力和底勁,有持球和速度。無論是彈擊還是拉沖,都可以很爽。但如果說在InnerforceLayer ZLC和張本智和ZLC選一塊作為主板,我又迷糊了。
小力量下的持球,Innerforce Layer ZLC顯得更為細膩。張本智和ZLC配外套還好,正手配硬質(zhì)國套如狂飚之類的話,稍微有點掉球,發(fā)力要比Innerforce Layer ZLC多一丟。這么說吧,張本智和ZLC的力量是彪悍點,但InnerforceLayer ZLC打起來確實很輕松啊。輕松因為更柔和,也因為板面比吉村限量和張本ZLC小,何況它也不缺力量。

林高遠ALC
主觀評分:84分
有什么內(nèi)置芳碳板子,像外置?張本智和Innerforce ALC。有什么外置芳碳板子,像內(nèi)置?林高遠ALC。但實際上,林高遠ALC還是保持了借力、彈擊方面的脆爽,只是說:它的弧線感像內(nèi)置芳碳一般,太飽滿了。黑馬君貼個正手F1反手F2,都懷疑是不是板子太持球了,拉起來這么輕松的。
雖然中等力量下稍微有點發(fā)空(有些球友覺得些許乏力),但發(fā)狠力了,球質(zhì)也是足夠高。這不是一支綿軟的板子。個人感覺有些蝴蝶碳素45的風(fēng)味,但球質(zhì)更兇一點。林高遠alc,雖然是寇頭面材,卻讓人想起了林巴面材的梅茲芳碳。

狂飚龍5X
主觀評分:80分
人們好像更容易喜歡原汁原味的東西。比如T05高于T05 FX,Bryce高于Bryce FX和Bryce Speed,Taksim高于Taksim X。但還是會有特殊人群有特殊的偏愛。龍5X的蓄力感沒有龍5那么綿長了,但好歹內(nèi)置芳碳嘛,持球感是夠的。只是脫板時間快了之后,原本一塊正手弧圈的大殺器,有些往正反手的均衡派走了。一速提高了,但旋轉(zhuǎn)下降了。對于那些留戀老龍5持球感和弧線能力的來說,龍5X有些四不像的感覺。但不可否認,整體球質(zhì)還是不錯的,反手位這一塊是提高了。
對于追求整體形變的橫板球友,可能仍然更喜愛狂飚龍5。而龍5X,則會有些直板選手會喜歡。一速的加成和借力的支撐力,對直板的推擋是有利的。

Vega Pro維佳專業(yè)
主觀評分:78分
黑馬君曾經(jīng)對這塊板子備受期待,因為結(jié)構(gòu)上跟超級水谷隼很像,都是林巴面材、ZLC和桐木大芯。另外也有高手前輩推崇。但對于暴徒來說,這塊板子的力量還是比超級水谷隼差了一檔。整體上更偏純木感。是很好操控、上臺率夠、不霸蠻但還算輕快的風(fēng)格。是弧圈好板,不過兇悍程度不及超水。
超水相比之下,有著更強烈的纖維感以及更明顯的剛性和支撐力。有些時候,會覺得脫板還太快了,要求我們快收前臂。而Vega Pro,則有些純木般的震手感,像是一把小型機關(guān)槍。

OC CR
主觀評分:78分
在關(guān)于打球的記憶之中,OC是最早的關(guān)于高能量的存在。所以筆者后來將狂飚龍5列為OC的升級版,雖然一個內(nèi)置芳碳,一個是純木五夾。但不可否認,兩者在整體形變、二跳加速、弧線能力方面都尤為突出?,F(xiàn)在如果配上硬質(zhì)粘套,OC CR還是比市面上很多板子暴力的。只是說,它的反手有點蹩腳,打起來又需要消耗更多的體力。
如今的塑料球時代,對球板的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現(xiàn)在一板也不容易打死了。軟板要出單板高質(zhì)量累了點。因為回合趨多,攻防轉(zhuǎn)換更頻繁,需要更有支撐力的球板來防守(借力中加力)。曾經(jīng)的“屠龍刀”,也逐步淪落為練功神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