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人退出跑團,改為一個人跑步?
近年來,跑步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隨著跑步的人越來越多,由開始的幾個人約跑到后來成規(guī)模的跑團,很多人開始跑步后加入到了各種跑團之中。
對于跑步愛好者來說,加入跑團有很多好處。跑團里面跑者互相交流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源,例如訓練計劃、跑步技巧等,可以幫助跑者更好地完成訓練。
跑團也是一個交流的平臺,跑者可以和其他跑者交流經(jīng)驗,共同進步。此外,跑團還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動,例如跑步比賽、跑步旅行等,可以讓跑者更加充實有趣。
很多人覺得一個人跑步太孤單,或者自律性不夠,那么加入跑團跑步可以幫助自己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跑步習慣。
但隨著這幾年跑步運動的不斷發(fā)展,跑者們也越來越成熟,老王發(fā)現(xiàn)有很多原來和跑團一起跑步的人逐漸退出了跑團,改為一個人跑步了。
我問了一下外地的幾個跑友,他們說確實有這個現(xiàn)象,很多跑團有好幾個群,名義的團員數(shù)量有五六百,但實際真正經(jīng)常參加各種活動的也就1/3。
即使線上交流,基本上也就是幾個老面孔在發(fā)言交流,大多數(shù)都是“潛水員”,線上線下都是看不到人的。
跑步原來是一項自由的運動,然而這種原本健康快樂的活動也在不斷“內卷”,或許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不適。這也許是很多人都選擇退出跑團,一個人跑步的原因吧。
很多跑團內會有一定的管理條例,比如要求按時參加培訓、參加比賽、每周大卡幾次、每月跑量達標等等。
這種約束的初衷是好的,但一旦制度太多,會讓人感覺上班被領導管著,在家被老婆管著,出來跑個步被跑團管著,就會讓人感到束縛,反而影響了跑步的愉悅體驗。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些要求太過繁瑣,壓力太大,因此就萌生退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攀比。從配速、跑量到裝備,似乎一切都是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實力,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
許多人感到跑團內部互相攀比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你這個月200公里跑量,我就要搞個300公里;你配速500,我非得搞到430;你去北京跑馬,那我就去東京跑。
跑團原本是為了大家能夠放松身心,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享受運動的快樂,可現(xiàn)在卻變成了一個互相攀比的地方,這讓許多人感到壓力倍增。
有人說直播的歸宿是帶貨,很多跑團最終也是如此。比如有些跑團強制性要求大家購買同一套跑步裝備,否則就不能參加團隊活動,這種行為讓許多人感到不適。
另外,有些跑團會不斷地推銷各種跑步周邊產品,團長的朋友圈就是微商帶貨現(xiàn)場,跑團群就是團購群,這讓很多人感到厭煩。
當跑步變成了為了購買某種產品而跑步的時候,不少人就開始懷疑跑步的本質,這也是很多人選擇退出跑團的原因之一。
以前剛開始跑步的時候,跑團還是比較純粹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各種光怪陸離的現(xiàn)場也層出不群。
任何事情,如果過于形式化、利益化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跟著跑團一起跑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是否適合自己,因人而異。
有人歡喜,有人離去,也是正?,F(xiàn)場。
不知道你有沒有參加過跑團?現(xiàn)在是跟著跑團跑,還是一個人跑?歡迎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