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黨論》/宋·歐陽修(選自《歷代名臣奏議》)

文】:白華金剛范辰帆/原創(chuàng)史評、切勿轉(zhuǎn)載、版權(quán)必究。歐陽修的《朋黨論》,選自《歷代名臣奏議》。
關(guān)于黨爭,有史為鑒,唐之牛李禍害深遠(yuǎn)。故在范仲淹上《百官圖》,彈劾呂夷簡的同時,呂夷簡拋出殺手锏,說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jié)朋黨,離間君臣。作為一國之君的宋仁宗,對朋黨二字異常敏感,有些舉棋不定。朝堂上下飛短流長,眾說紛紜,而他既沒有唐太宗李世民那種胸襟氣度,亦缺乏果敢,關(guān)鍵時刻沒有疑惑斷和定執(zhí)斷。保險起見,估計他不會拿江山開玩笑!慶歷四年甲申,上與執(zhí)政論及朋黨事,范仲淹是這么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自古以來,邪正在朝,未嘗不各為一黨,不可禁也。在圣上鑒辨之耳,誠使君子相逢為善,其于國家何害?范仲淹此番話,是何等率真深切,宋仁宗也是聽在心里的。但他畢竟還是擔(dān)心,內(nèi)心始終搖擺,正在此關(guān)口上,與范仲淹同樣身處興論攻擊的歐陽修,義憤激昂,揮筆寫下了《朋黨論》這篇雄文,這無疑又一聲驚雷,震動朝野。雖然這篇雄文,入選《歷代名臣奏議》,但有后人評價,這多少有些畫蛇添足,前面范仲淹基本上跟皇帝解釋清楚,歐陽修這長篇大論還不如范仲淹數(shù)句。問題在:宋仁宗這個人,從善如流,但從惡亦如流。作為皇帝,疑心重正常,本來稍微穩(wěn)定些,可看了歐陽修的《朋黨論》,過了一晚做了個夢,第二天想法就不一樣了。故言多必失也!真讓人感慨,歐陽公呀歐陽修...如范仲淹所持看法,歐陽修并不諱言朋黨,而是名正言順地指出。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有君子黨,有小人黨,關(guān)鍵看皇上你怎么辨別,怎么對待。兩人此前,應(yīng)有接頭討論過此事,可范仲淹講過了,歐陽修再長篇大論,那可真是多此一舉!他們只看到主子的圣明,卻低估了他的平庸。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奏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