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萬只大雁降落山東東明黃河段,游黃河吃麥苗,怎么聚集這么多
大雁是一種大型水禽,在全世界分布很廣,喜歡生活在有河流灘涂,湖泊沼澤等水域濕地的地方,絕大部分都是候鳥,夏天的時候它們飛往北方孵卵育雛,天冷了之后又會飛到南方越冬。

近日,山東菏澤地方媒體報道,大批南歸的大雁來到了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的黃河灘涂地與黃河岸邊的麥地中,在這里棲息、覓食、嬉戲,它們時而在黃河中游蕩,時而在岸邊溜達,時而飛到農(nóng)田里吃麥苗,時而成群結(jié)隊飛舞盤旋,在黃河中游蕩和在地面上覓食的時候,遠遠看去非常壯觀的一大片,飛起來的時候猶如一片烏云,場面甚是震撼。


當?shù)亓謽I(yè)局稱大雁來這里越冬已經(jīng)有七年了,從每年的11月份來到這里,直到第2年的3月份離開,在黃河灘涂區(qū)活動長達5個月之久,最早的時候每年大約有兩三萬只,現(xiàn)在每年可多達10余萬只,這樣的種群數(shù)量是相當驚人的。


那么這么多的大雁,都是從哪里來的呢?前面說了,大雁在全世界的分布很廣,在我國華北平原一帶越冬的大雁主要來自于我國東北和內(nèi)蒙古,以及蒙古國與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當那里氣溫下降河面結(jié)冰之后,覓食變得相當困難,它們就成群結(jié)隊向南飛行,飛行高度可達5000~8000米,看到有水域和食物的地方就會落下來,只要食物不匱乏,它們就可能在這里越冬,如果食物缺少,它們會繼續(xù)向南飛行尋找新的越冬地。


近年來我國華北平原一帶冬天不是特別低,黃河也不再斷流,河面結(jié)冰的時間也很少,具備大雁越冬的條件,它們也就選擇在這里越冬了,不過這里也算得上大雁大規(guī)模越冬地最靠北的區(qū)域之一了,因為再往北氣溫會更低,濕地也比較少,野外能覓食的地方也比較少,不適合大雁大規(guī)模越冬。

大雁是家養(yǎng)的鵝的祖先,兩者體型差不多大,全世界共有9種大雁,我國有7種,常見的還有鴻雁、豆雁、斑頭雁、白額雁和灰雁等,一般人很難知曉它們的區(qū)別,所以通稱為“大雁”,有的地方也稱野鵝,不過鵝與大雁都并非天鵝,天鵝的體型要更大一些,脖子也更長一些。野生大雁現(xiàn)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是不允許捕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