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瑯琊榜》才懂,梅長蘇被太皇太后破格召見,背后的深意
再看《瑯琊榜》才懂,梅長蘇被太皇太后破格召見,背后的深意
霓凰郡主比武招親場地設(shè)在了迎鳳樓。初賽開始,梁帝也親臨現(xiàn)場了,皇后,越貴妃、蒞陽公主,甚至連天皇太后也都去了。這是一場皇家盛事。
太皇太后已經(jīng)九十多高齡了,能到場已是不易。沒一會功夫就去別處歇息了。
當太子、譽王正和梅長蘇套近乎,使勁拉攏的時候,高湛去了,說是太皇太后召見孩子們。
太皇太后召見也很正常,蕭景睿被賜皇姓,言豫津又是皇后的外甥,從小在宮里長大。
可是,梅長蘇一介布衣,被召見,本不合規(guī)矩。那么多人,為何沒有一個出面阻攔?
細想來,這次召見是滿足了各方勢力的需求。

言皇后
言皇后作為譽王的養(yǎng)母,對譽王視如己出,為了達成譽王的目標,她愿意為他冒風險。
身在后宮,平安度日本就是奢望,何況是皇后呢。幫譽王就相當于幫自己。
在知道梅長蘇住在侯府雪廬時,言皇后就曾親臨侯府去見梅長蘇,意圖為譽王拉攏人才。
只不過,吃了閉門羹。
那么這一次,太皇太后召見后輩,而梅長蘇剛好在場,不如借機一見,一回生二回熟。
當太皇太后問梅長蘇:這位是誰家孩子?
言皇后主動搭話:
這位想必就是蘇哲蘇先生吧。
和譽王在太子面前所說的“這位就是蘇哲蘇先生吧”,如出一轍。
也就是說,蘇哲被召見,言皇后是知道的。而她極盡討好,態(tài)度和譽王一致,意思是我早就知道你了。

越貴妃
作為太子的智謀團首席代表,越貴妃自然會抓住每一次機會。如果言皇后提出建議,越貴妃自然不會反對。
花落誰家,還不一定呢。在太皇太后叫梅長蘇“小殊”的時候,高智商越貴妃為緩解尷尬,說到:
蘇先生是聞名天下的大才子,也只有您太皇太后,一見面就喊人家小蘇。
這才緩解了大家的尷尬,也給梅長蘇圓了過去。
機敏如越貴妃,如果是她提出讓梅長蘇一同召見,也是極有可能的。
她的行動已經(jīng)落在了皇后后面,雖然皇后沒有見到人。那么這次能夠見到梅長蘇,也能扳回一局。

蒞陽公主
雖說梅長蘇住在侯府,可是作為府里的女眷,見外客,尤其的男客,也不是那么隨便的。
蕭景睿早就把梅長蘇視為兄長,作為母親關(guān)心孩子交往之人也是人之常情。
家里不方便見,能在這里見一見也是不錯的。
好歹能看一下,自己孩子到底在和何人往來,作母親的也好放心。
蒞陽公主本就不涉及朝政,不涉黨爭,只是出于一個母親的關(guān)心。梅長蘇早見晚見,見或不見都不那么重要。
能見就見也沒什么不好。
如果別人提出召見梅長蘇,她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梅長蘇本人
梅長蘇受挫骨揚灰之痛,褪去火寒毒,為的就是給赤焰軍翻案。那么他貿(mào)然覲見太皇太后,這個從小最疼他的太奶奶,會不會破防。
梅長蘇一定想到過見面時的場景,只是沒想到來的這么快。
見或不見,也都在梅長蘇的一念之間。以不和規(guī)矩為由,拒絕也沒什么不對。但是有機會看見最親近的人,任誰也很難拒絕。
于是,梅長蘇甘愿冒風險去見了太皇太后。
后來證明了,這個大膽的決定是多么正確,這一面竟是最后一面。

寫在最后
梅長蘇這次破格召見,劇中并未交代原因。原著中也只說太皇太后想看看孩子們,也并未指明讓誰來,不讓誰來。
梅長蘇來不來見,都不過是傳話人一句話的事。
那么,特意指定讓梅長蘇來,會是誰的主意呢?
最大可能在言皇后和越貴妃之間。比起機敏應變,越貴妃更高一籌。她是最善言辭和見機行事的,太皇太后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以哄太皇太后高興為由,多召見一個人也沒那么難。
皇室也不是誰想進就進的,能被召見,必然是皇室認為重要的,能奉為座上客的人,才可以跨越禮節(jié)和階層,受到殊榮。
這樣想來,這一處的處理就不是BUG,反而是精妙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