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導演李滄東采訪小記【2018平遙國際電影展】

李滄東
出生日期:1954年4月1日
出生地:韓國
職業(yè):導演/制片人/編劇/演員
代表作:《燃燒》《綠洲》《詩》《密陽》《薄荷糖》
部分獲獎履歷:
第71屆戛納電影節(jié)費比西獎(燃燒)
第63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詩) ?????????????
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特別導演獎(綠洲)
采訪記錄:
1、關于中韓兩國的現實題材電影
?????? 現實主義電影通過電影和現實的連接引發(fā)大家思考。在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不是很多,中國也是這樣,如果一定要把韓國和中國拿來比較,我想是很困難的。
?
2、《燃燒》的結局與隱喻
?????? 不管是電影還是其他的藝術形式,都會用到很多隱喻,我通過《燃燒》這部電影就是想給觀眾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間,引發(fā)觀眾更多對于現實的思考。
?

3、《燃燒》中惠美的舞蹈
?????? 惠美跳舞的場景是在拍電影之前就有了這個構想,正是因為這段舞蹈促成了這部電影的拍攝。
?????? 這段舞蹈看起來像即興的,但前期其實有非常多的準備工作。為了表現惠美表達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對于選址有很多的考量。
?????? 這個舞蹈本身包含了great hunger的成分在里面,其實在寫劇本階段就有一定的想法了,加上我們的編?。▍钦溃┖芟矚g舞蹈,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她在構思舞蹈的時候進行了很多的研究。在拍攝這段舞蹈的時候也把我的想法和演員說了,不斷地練習,所以才有了電影中的這一幕。
??????? 看起來很即興,但其實有非常多的前期工作。

?
4、惠美是《燃燒》的核心
??????? 我的《密陽》、《綠洲》和《詩》都是從女性視角出發(fā)的。其實雖然《燃燒》看上去是以男性視角來描述,女主角惠美在表面上看是犯罪的犧牲者,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在跳舞那場戲來看,她身邊的兩個男人,一個是神秘的Ben,你不知道他是殺人犯還是心地善良的富二代;另一個是在生活中苦苦掙扎、找不到出路的兼職生,這兩個男人都是很迷茫的。可是惠美不一樣,她是唯一一個有著自己的主體性的人。雖然她生活很艱辛,但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為了尋找great hunger去非洲,她在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其實電影里惠美是核心,我也想通過惠美到底去哪里了,惠美是不是存在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fā)大家的思考。

?
5、《燃燒》中的孤獨與憤怒
?????? 目前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來看,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比以前要好很多,現在覺得貧富差距感覺不到那么明顯。
??????? 現在年輕人是很無力的,想要抗爭,但不知道和誰抗爭,像電影中的Ben究竟是不是殺人犯、惠美有沒有死,想把這些作為給社會留下的疑問。
?
6、《燃燒》為何選擇年輕人視角?
?????? 因為我覺得年輕人的問題很重要,這不僅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整個世界的問題。
?????? 其實年輕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世界的趨勢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大家生活在得到改善,質量在提高。比如韓國(年輕)人,他們找不到工作,他們在便利店兼職,賺時薪,也可以去買名牌、喝昂貴的咖啡,其實這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電影中的疑團和生活中的疑團一樣,希望通過這種連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
7、關于中韓兩國年輕人的“無力感
?????? 我其實對韓國還是中國年輕人誰的無力感更強,不好下判斷,或許是因為中國目前正處在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韓國十年前經歷過這個階段,當時生活節(jié)奏非常快,根本沒有時間體驗到這種“無力感”。像我當時不會為找不找得到工作而苦惱,到哪里都能找到事情干。但是現在不太一樣,韓國年輕人會因為這些更現實的問題而感到無力,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問題,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
8、導演會不會有憤怒,怎么解決?
??????? 通過電影語言來抒發(fā)自己的這種無力感。我也會憤怒,平時看新聞就會很憤怒。
?
9、導演希望通過作品喚醒年輕人的行動力嗎?
????? 我雖然電影里比較習慣提出各種問題,但我也沒有奢望用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幫觀眾找到答案,但我希望更多觀眾不是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就什么都不記得了,我希望觀眾能以全新的視角去詮釋這些問題。
?
10、最喜歡的創(chuàng)作階段是后期編輯,拍攝和寫劇本很痛苦
??????? 最難的是寫劇本,拍攝的過程很困難,因為拍攝和寫劇本一樣,要不斷地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
?????? 喜歡編輯的工作并不是因為本身就喜歡,因為編輯就像打掃的過程,對已有的基礎上進行一個整理,不像寫劇本一樣,要不斷地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是工作性質決定的。
?
11、作品中“父親”這個角色為什么總是缺席
?????? 作品里缺少父親的角色是有一定理由的,從現在社會來看父親在家庭中是缺席的,這也是現代年輕人中普遍出現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