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古代璽印篆刻”相關 讀書筆記第4節(jié)漢朝印的故事,新莽 東漢 匈奴篇
新莽時期印章故事
王莽改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王莽進行了一系列的托古改制。
新莽時期的印章雖然還是西漢的樣子,但是它基本是五、六個字的,極少有四個字的。
王莽時期-新前胡小長
此印為新莽五字印的典型風格,起收多見方筆,結字圓轉尚存,章法平穩(wěn)端整。因此往往習以為常而會不用心體察。實際上,五字印還是有很多細節(jié)的變化值得注意。

王莽時期-五字印
王莽時期因為多五字印, 其最后一個字拉長占前字兩格, 為了避免松散, 因此在文字的篆法處理上也顯現(xiàn)出與兩漢五字印不同的特點

王莽時期-“新保塞烏桓西梨邑率眾侯印
新保塞烏桓西梨邑率眾侯印”,傳世品,早年流入日本。新莽官印中,首字刻“新”者,是頒布給少數(shù)民族首領的印。漢書:“五威將奉符令印綬,外及匈奴、西域徼外蠻夷,皆即授新室印綬。”;印文“西梨邑”是烏桓部落之名,“率眾侯”是新莽封烏桓之官號。此印是新莽授給內(nèi)附之烏恒部落首領的官印。
西漢設烏桓校尉。東漢南匈奴歸附,烏桓也向東漢臣服。公元49年,遼西烏桓各部首領922人攜奴婢、牛馬、虎豹貂皮和弓箭入洛陽朝貢。其中81酋長自動內(nèi)留,光武帝劉秀封他們?yōu)楹钔蹙L,使率眾戍守北方10個邊境郡縣。在存世烏桓官印中多有“保塞”、“率眾”字樣,如“漢保塞烏桓率眾長” 、“漢烏桓率眾長”等駝鈕官印。


? ? ?東漢時期印章故事
朔寧王太后璽
朔寧王名隗囂,是西漢末年反對王莽的義軍首領之一,東漢建武七年(公元31年)被當時割據(jù)政權首腦公孫述封為朔寧王,建武九年(公元33年)病逝。“朔寧王太后璽”是隗囂稱王時為其母鐫刻的。按《后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載:建武十一年,公孫述為光武所滅,故此印當為公元31年至35年之遺物。此印制作精美,篆法純正,布局得體,同新莽印風接近,秀麗典雅,足見漢時西南地區(qū)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同時也有較高的藝術制作水平

東漢晚期印章故事
‘軍假司馬




東瀛倭奴國的印章-漢委奴國王
漢委奴國王金印是一件文物,1784年出土于日本九州福岡縣糟屋郡志賀町,現(xiàn)藏福岡市博物館。此印可同中國史書記載相印證,對研究日本古代史和古代中日兩國關系史有極大意義。該印印面正方形,每邊長2.3厘米,印臺高約0.9厘米,臺上附蛇形紐,通體高2.2厘米,重108克。印文“漢委奴國王”5字,隸體,陰刻。中國漢代稱日本為“倭”,印文中的“委”字為“倭”字的簡略。

匈奴-印章故事



鳥蟲篆印章--淳于定國印章

鳥蟲篆印章--婕妤印章
漢代玉質(zhì)官印。初傳為漢代趙飛燕之物,后經(jīng)考證非其所用。此印質(zhì)地為羊脂白玉, 晶瑩剔透,非尋常白玉可媲美。加上幸獲此印之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好古而不識鳥蟲篆文,望文生義,將“娋”字釋成“趙”字,視為西漢初倢伃(婕妤)即佳麗趙飛燕之印,并要筑“寶燕閣”蓄藏此印,學人癡古之篤,可見一斑?!版睘楣糯鷭D女自稱,“娋”為印主之名 。


道教印章-黃神越章
“黃神越章”是漢印名?!侗阕觾?nèi)篇 登涉》上說:“古之人人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百二十,以卦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nèi)也。”神名。為巫鬼道信奉之神,又稱“黃神”、“黃越之神”、“天帝使者黃越”,此神為天帝或黃老君的使者。《太上正一咒鬼經(jīng)》:“天師曰:吾上太山渴見黃老君,教吾殺鬼語……左扶六甲,右扶六丁,前有黃神,后有越章,神師誅伐,不避豪強?!?/p>
越章乃西周時楚王熊渠少子執(zhí)疵所封之地?!妒酚洝こ兰摇份d:“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于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zhí)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越章應為南越之神,南越多鬼神,鬼象形文字里人以面蓋之為鬼,巫多通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