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小記(二)
這次是跟我爸聊,跟他老人家吃飯聊天確實難度比較大,成天神龍見首不見尾的。
說是老人家,其實才四十多歲,還是蠻年輕的。
我們家里人做飯,我最愛吃的是我爺爺做的,第二就是我爸了,他們倆做飯我是百吃不厭。
今天他做了個炒白菜,蔥姜蒜熗個鍋,幾個捏碎的小辣椒撒進去,又拿了半條蒸丸子,切片炒進去。拌了個黃瓜豆腐絲,餾了幾個饅頭,煮了一小鍋棒子面粥。
飯上桌后,邊吃邊聊,聊著聊著,就提到他原來在拖拉機廠上班的時候了。
他很少提以前的事,但一聊起來他原來在廠子里的工作和生活經(jīng)歷時,他就跟個收音機一樣烏拉烏拉說個不停,眼里都放光,精神氣都不一樣了,仿佛重回二十歲。
以前我以為這只是一種夸張的寫作修辭手法,沒想到是真的。
石家莊在建國后,直到二十一世紀初,都是全國重點重工業(yè)城市之一。曾經(jīng)最出名的就要數(shù)華北制藥廠——華藥,也就是《殺死那個石家莊人》中提到的“藥廠”;石家莊環(huán)宇電視機廠,做彩電的,銷售范圍是全國,它的規(guī)模如果類比現(xiàn)在,基本和聯(lián)想持平;綿一到棉十紡織廠……石家莊曾經(jīng)可是被稱為“紡都”。
而拖拉機廠的名聲可能就稍微低了一點點,但在石家莊當(dāng)?shù)匾彩琼懏?dāng)當(dāng)?shù)拇髲S子,咋說拖拉機廠也是國企呢。
那時廠子里的人們都很有干勁兒,有保障、福利好,節(jié)假日也會發(fā)點東西,最主要是它有單身宿舍,這就讓當(dāng)年還是單身漢的我爸,有了住的地方。
據(jù)我爸說,他的廚藝全是在單身宿舍那時候練出來的。一開始吃的是方便面,后來吃膩了,聞味兒都心里膈應(yīng),就開始自己琢磨做點飯,慢慢的做飯就好吃了。
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他讀的什么專業(yè),啥時候進的廠子,怎么進的廠子,但我估計跟年代有關(guān),可能是因為當(dāng)年的包分配。對了,我連他是什么工種都不知道。
他一說起他在廠子里的時光,必定要聊他當(dāng)學(xué)徒的日子。
當(dāng)學(xué)徒說白了打下手,很多時候師傅忙不過來的小事,都是學(xué)徒去干。
他老人家干過的小事都有:剝個線,掐個頭,走線,打磨零件,甚至還有使用機床,就是在電視劇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那種綠皮機床,但是用機床干啥沒說過。
每天早上從單身宿舍出來走到路口,往廠子里走的就是烏泱烏泱的人。
廠子里的上班時間都是固定的,但因為他是學(xué)徒,肯定要比師傅早到,到了打掃打掃衛(wèi)生,收拾收拾工具,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
到廠子里就是干活,埋頭苦干,跟師傅學(xué),師傅說干啥就干啥。
干了一段時間后,上邊說要出差,挑了幾個不錯的小伙子,其中就有他。
據(jù)他說,那次出差,出現(xiàn)了各種放到現(xiàn)在看,都是“破事”的爛事。
當(dāng)時計劃是從老火車站上車,到北京后中途轉(zhuǎn)車,從北京就直接到目的地了。
問題就出在買車票的人身上了,當(dāng)時廠子的辦公人員買車票買錯了,他們出差的幾個小伙子到了北京西后,發(fā)現(xiàn)另一輛火車不在這個站,當(dāng)時幾個人就懵了圈了。
因為那年代沒有手機,全靠座機,BP機又買不起,大哥大就更別提了。幾個人環(huán)望四周,座機全被占了,每個座機后邊都排了老長的隊伍。這下好了,沒法跟廠子那邊聯(lián)系,耽誤了工作回廠子里怎么說都不在理。
有個小伙兒愣了一會兒先回過神來,把幾個人拽一塊商量了下:不行咱們就跑到另外一個火車站去趕車。
好嗎,人生地不熟的,幾個人就從北京西站開始往另一個火車站狂奔。
那年頭不像現(xiàn)在,出火車站就是望不到邊的哈啰或者青桔,他們又沒錢,全靠腳力,一路狂奔,邊跑邊問路,終于算是在火車出站前坐上了,這幾個從農(nóng)村里出來、成天在車間里干活、正值壯年跟小牛犢子一樣的小伙子,坐車上喘了半天才緩過來神。
這只是其中一件,這次出差的其它事,他也不想講了,說是想不起來了,開始聊其它的了,但我琢磨,是因為這些事他記得太清楚了,講的太細了,導(dǎo)致耽誤他吃飯了。

講著講著就提到了當(dāng)年石家莊在全國的地位,因為石家莊是第一個解放的省會城市,很多改革都是拿石家莊作為實驗點。
上邊說的綿一到棉十紡織廠,也有幾個是從外地遷過來的,這也是他認知里石家莊為什么被稱為“國際莊”的原因——雖然和真實情況相差萬里,但也能說得通。
因為河北省各地工廠“遷都”到石家莊,導(dǎo)致石家莊聚集了河北省各地的人,而各地人歸屬的各種工廠中,他只提到了有從天津遷過來的廠子,其它的沒跟我說,所以我不清楚。
石家莊的十個紡織廠中,我在百度上只搜到了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這幾個紡織廠,棉九、棉十搜出來全是不相關(guān)的信息,仿佛棉九、棉十被虛空吞噬一樣,一點痕跡都找不到。
但是從他的口述中,這些廠子確實存在,地址就在石家莊的北邊:和平路一帶。從西到東,從一到十,排了老長一溜。拖拉機廠則在建華北大街附近。那時的石家莊遍地工廠,從他的口中,我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霧霾之都”的威力——各種威力。
那時所有人都有一種莫名的奔頭: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會過的好。
當(dāng)時拖拉機廠喊出過“大干兩個月”的口號。雖然我查了查,感覺他進廠的時間對不上,后來細琢磨了下,可能是他師傅在酒桌上炫耀光榮事跡時,提到過吧。
直到國企改革……當(dāng)時國家政策為計劃經(jīng)濟,國家為了順應(yīng)市場經(jīng)濟進行了國企改革。雖然國企改革是一點一點推行的,但廠里的員工都有一種天塌了的感覺。
日子得過,飯得吃。年輕的還好,身強力壯的啥都能干,總不可能餓死吧。但是上了年紀的老工人呢?在廠子當(dāng)了一輩子工人,突然說改革,居然要求下崗,這咋辦呢……只能問自己了。
他老人家就是下崗工人之一。我印象里,我小時候確實有那么一段時間,他確實是一直呆在家里,隔了幾個月,才又開始白天不見人影。
對了,那幾個月印象深,是因為他老人家居然能在白天見到,雖然是偶爾見到。
現(xiàn)在聊起來,他還是很懷念在廠子里上班的時光,我問他為什么,他也不說話,那個狀態(tài)一看就是聽見了,但是不想回話的狀態(tài)。

拖拉機廠提供的單身公寓我一直感覺是個神秘感特別強的“領(lǐng)地”,在他的敘述中,單身公寓就是一個家,有啥事要幫忙,吼一嗓子某人的名字,等著某人來就完事了,要是那個人沒來,就得屁顛顛的去找。
聽的時候,我琢磨這不就跟學(xué)校宿舍一樣嗎。
咬了口饅頭,吸溜一口粥,等粥進肚子才反應(yīng)過來,那是廠子,成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關(guān)系肯定和學(xué)校宿舍不一樣,反手在菜盆里找丸子片時又感覺不對,廠子里多少個車間呢,他不可能把單身公寓的人認識全啊。
他一句話又把我拉回飯桌上:“你看你們現(xiàn)在過的生活多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我們那會,廠子里下班了,幾個人就伴,去南三條進貨,弄點小玩意兒,搬到建華百貨附近,把布一鋪,就開始賣東西?!?/p>
聊著聊著就說起賣東西時的光輝歲月了,幾個人就伴在大街上叫賣,這是真練人,不光練叫賣的膽氣,還練腦子,碰見那種狂砍價的得斗智斗勇,沉得住氣;碰見不買東西,就賴你攤前邊磨磨唧唧找事的,得想招把他支走,要不影響生意,還不能動手。
他在那講的神采飛揚,邊講邊往嘴里送白菜,我是聽的興趣缺缺,直到又開始講廠子里的事情。
那時廠子里有“經(jīng)濟民警”,現(xiàn)在叫保安,一個個的全是精神小伙,專挑濃眉大眼個頭高的。
每年都開運動會,有時候還辦跳舞比賽,但那時候跳的不是廣場舞,跳的時迪斯科,還有廠子之間的聯(lián)誼活動等等……
我這兒聽的正興頭上呢,他的電話突然就響了,看來又是來事兒了。
掛了電話,他把碗里剩的那點粥喝完,披上衣服就走了,臨走還來了句:“把碗和鍋都刷了。”
我看著盆里的白菜和丸子,屬實是想不明白,現(xiàn)在我和他進廠子的年齡差不了多少了,但是我還是想不明白應(yīng)酬這個“東西”,嗯……可能這就是社恐的無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