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藝術】研究 梧州海關舊址的數(shù)量及編號 No.001

(開篇聲明:本人此建筑藝術系列欄目的所有照片,若無標注說明,均為本人拍攝。非本人拍攝的照片或歷史資料,會在文章結尾分別說明備注)
?眾所周知,在梧州官方給出的簡介資料展示中,梧州海關舊址共7棟,如圖1

但根據本人多年來對其研究考察,本人不認可梧州官方所謂的「7棟」之說。
在本人的研究體系中,梧州海關舊址現(xiàn)存6棟。相關座落分布及編號如下(圖2)

下面的圖3為梧州官方所謂的7棟建筑,及其編號。

本人「6棟」說與官方「7棟」說的差異比較:
壹。數(shù)量:官方將D棟(圖4)認定為兩棟獨立的建筑,并將其分別編號為E(右者)和F(左者),所以比本人的體系多出一棟。而本人認為此棟不可拆分,實為整體一棟。分「主樓與附樓」,主樓與附樓緊密相連。

若按官方的思路拆分主樓與附樓,則C棟(圖5)和E棟(圖6)亦可拆分,因為這兩棟亦為「主樓與附樓」的形式,主樓與附樓有天橋相連通。但官方并未拆分C和E兩棟,可見官方的邏輯思維并不統(tǒng)一。


所以本人站在整個海關建筑群的角度來思考,采取統(tǒng)一的邏輯思維,不對D棟的主樓與附樓進行拆分,統(tǒng)一認為是同一棟,而非兩棟。(另有理由充分論證此觀點,此處暫略,日后將在「研究專題」詳細論述)
貳。編號:因為棟數(shù)有差異,編號總數(shù)肯定有不同。除A棟之外,本人對每一棟建筑的編號與官方的均不同。以下是本人的編號思路(搭配圖2觀看理解,效果更佳):
1。從A棟(圖7左者)開始,由南往北(配圖為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的建筑,理所當然地編排為B,C

2。位于C棟北面的F棟(圖8),其建筑規(guī)模及裝飾藝術是整個海關建筑群中檔次最低的(日后將在「研究專題」詳細論述,此處暫略),所以它不能占據D這個編號,將其編在最未,則為F。

3。剩余的兩棟建筑,在ABC的東邊,按從西往東,分別編為D和E(上文已經展示建筑其貌)。
4。本人的編號體系,有一個好處,就是將位于整個海關建筑群最東邊的建筑,編為E(圖9最右者),這與其所處的位置「東East」相呼應,便于記憶,也形成方位與編號的統(tǒng)一

在今后本人發(fā)布的作品中,一律使用本人的編號系統(tǒng)。如果各位網友朋友想進一步標記或研究這些建筑,也可以參考我的編號,或自行編號。
(備注:圖2,3,9底圖來源:梧州海關舊址修繕施工方的施工總平面圖公示,本人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