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外語讓我們的人格變得高級了嗎?
《 學習外語讓我們的人格變得高級了嗎? 》 看著現在的情形說,我們的小孩子們對外語的學習從接觸母語的第四、第五年就開始了。 學習外語讓他們的人格變得高級了嗎?進而,搞這種東西使我們的家庭更優(yōu)越于往昔嗎? 只是讀和寫。 對嗎? 只是讀、寫的形式更加得豐富和多元了啊!對比于我們小時候的紙、筆、念書、請家教學習法,小孩子們如今學外語的形式鋪展到了游戲和因特網。 (進步/倒退) 孩兒們喜歡玩手機游戲,這是大部分家長所不能夠禁止的。為什么?! 因為作家長的,自己呀!你們自己就癡迷于手機,你怎么可能禁止自己的孩子不玩呢? 即便我們做父母的人很少玩,小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會玩手機---這樣子的話,小孩子即便在你身邊玩裝得很乖,回頭他也會找隔輩人的手機玩。 那么,如此一來呢,兒童游戲、歌謠里面的“語言市場”就慢慢地打開了… … (有競爭的喔!) 看,只要我們稍微觀察一下就可以知道:孩子們唱的歌是外國歌,游戲模型(比如娃娃)是金發(fā)碧眼、高鼻梁的角色,在上網的時候,他們越來越明顯地被培養(yǎng)成新一代的對岸消費者。(他對世界市場友好) 這就是我們如今的兒童網絡體驗。 那么再回頭看外語的另一個領域---學習班。(我們這里不談學校,因為那已經變成了一個個大型的補習班,所謂時雨既至,猶浸灌不已。) 學習班的外語學習應該是多元的;即說,小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多種學習形式,自由選擇多門外語。 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搭配自己的那一門外語。或者少數民族語言。 因為我們國家是多民族國家,學了一門少數民族語言就相當于學了一門外語。比如朝鮮語,再比如蒙古語,再比如維吾爾語。 將來,無論這個仔走到我們國家的邊疆還是出國鄰邦,學習了少數民族語言都有大幫助。 所以,出于我們國家國民的根本需要,我們的國人學習一到兩個少數民族的語言是必要的,也是好玩的,它增進兄弟民族互相溝通玩耍的需要,我們如魚得水。 本著語言需要,我們國家的事業(yè)、個人的工作都會變得容易一些了。 就像一臺機器,它內部因為有了潤滑油而運轉靈活;我們學習了民族語言,就在生活中產生這樣的如潤滑油一樣的效果。 到此為止,一個人的人格會慢慢地造就,他從一個只會念書的宅男宅女,變成社會活動家、教育者、商人、運輸隊車主、旅行家、媒體人等等。 人格具相起來了,也立體起來咯。 而目今幾年呢? 人們對外語的單一的、抽象的、無聊的反復,則是判斷為一種精神污染。具體地說,那是把小孩變成一個個復讀機。 其中典型的,不可取的,把復制別人的成就當成自己的能力,則是人格的降低。因為那是拙劣的模仿,東施效顰。 所以,我們學習外語,在成年之后,偶爾拿出來念一念,為的是鍛煉靈活的舌頭,并不能使我們人格變得更優(yōu)越。 如果再刻意來炫,則如小兒之見,大方之家,一笑置之! 概念: 溝通,民族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學外語,語種多元化,多元的學習和拙劣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