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讀者》
說到《讀者》,總有一些夢回中學的感覺,雖然這是面向很多讀者的刊物,雖然作者們一直在進行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

今天是2020年12月3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
早上沒有直接去上班,來到圖書館坐下,路過玻璃門時居然很想要看一本雜志,于是一本《讀者》2020.21出現(xiàn)在我的桌上。

一直焦慮中的自己居然開始氣定神閑地坐了下來,看到了茨威格的選段,還看到了賈平凹、張曉風老師的作品,突然覺得其實時間一直在向前,大家一直在創(chuàng)作,很多現(xiàn)在看到的作品,可能已經(jīng)是他們歷經(jīng)時光的見證。看到很多新銳作家(ps:可能只是我不認識罷了)的文章感覺他們也很幸福,或許安安靜靜地坐下來看書寫字才是我一直所追尋的事情吧,我覺得作家是幸福的職業(yè),無論收入,至少心中真的很滿足,我很向往可以把寫作當職業(yè)的生活,不像是現(xiàn)在,只能在慌亂中抽出一點點時間抒發(fā)內心小情緒。

封面就是北島的詩,一個生活在我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里的詩人,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71歲了。我享受著這片刻的開心,又開始了對畢淑敏老師職業(yè)生涯的念想。
還是回歸主題,剛剛在說《讀者》,其實中學時期看《讀者》還是比較少的,青蔥懵懂,總覺得這些書是寫給大人看的,每每心情低落,哲學思考難以解決時,才會靜下心來看看書中的道理。初中時最喜歡的還是《瘋狂閱讀》吧,當時班上若是誰有一本這樣的閑書,大家一定會爭相傳閱的,那時的我看到姐姐買了一本《瘋狂閱讀》,居然內心便對她充滿了贊嘆。比較狗的是,看這書的時候,也有很多個欄目嘛,居然常常先去看愛情故事的欄目,然后等同學過來討論時,又一臉冷靜地假裝翻看星座故事??也是個憨批
再后來喜歡《格言》,理由很簡單,還是因為姐姐買了一本,要知道《格言》全都是彩色印刷,而且上面總是有一些鼓舞人心的話,自己便覺得每一句都是格言,比方說,成功沒有偶然,失敗也沒有偶然,都是自己作的(ps:這不是格言,是我自己信口胡謅的)
關于年少時的雜志,除了這些,還有《青年文摘》也是很喜歡的,現(xiàn)在家里還放了一本高中時候買的,珍藏了起來,《特別關注》講的東西也太寬泛了,對于我這種不關心軍事政治的少女??來說,終究不是很合胃口。

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卷首語進行投稿,然鵝好像至今也沒有做到,或者說是因為自己沒有行動。
我記得那時候最愛看故事了,催淚親情文也是雜志中常見的爆款,有時候在想難道這是真實,但是其實就是經(jīng)過語言處理的故事構想,可是卻也常常讓人淚目,還有連載校園劇,跟著主人公的心思去體察各種場景。連載或許也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了吧,暴露年齡的存在。

這插畫倒是很適合剪下來做手賬,可是這并不是我的書呀,嘎嘎嘎。

誒,這個部分居然叫做意林,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剛剛的盤點漏過了《意林》,對對對,這也是常常見到的雜志,不知道現(xiàn)在的中學生看課外書的時候,會選擇怎樣的高深理論。之前對《意林》沒有深厚感情,似乎也是因為它大多是黑白印刷,讓我心中少了幾分斑斕(ps:笑死我吧,一個大學生寫作文沒有詞庫,還得硬把小學作文水平拿出來),emmmm,剛剛說《意林》,嗯,但是感覺內容還可以吧,比較淺顯,所以中學時期也會看一些。
最終呢,也不是一個忠實的《讀者》粉,但是還是很感謝它帶給我們幾代人的回憶和知識的灌溉,讓我回首往事時……

2020年最后一天,希望一切順順利利,平安順遂,2021要更加成熟勇敢和堅定不移,六月加油,我們加油,故事講完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