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楓何以為“丹楓”?

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
難忘真情難忘你,只為情癡只為真。
毫無疑問,張丹楓是梁羽生筆下的第一名俠,梁老在創(chuàng)作中也為其傾注了幾乎是最多的心力(僅有金世遺可與其伯仲)。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張丹楓為什么會叫張丹楓。
眾所周知,在《萍蹤俠影錄》中,張丹楓身兼向大明復仇,興復大周的家族使命,卻在土木堡之變這樣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反而幫助大明度過難關,是標準的投降主義行為,所以梁羽生參考法國地名“楓丹白露”,加之張楓丹、張白露、張丹白都不好聽,就起名叫張丹楓了,以諷刺其和法國一樣的投降行為。
咳咳,上面那段僅為玩笑,接下來才是正文。
張丹楓的“丹楓”之名應當出自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的“西風吹老丹楓樹”一句: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較鮮為人知的是,梁羽生是納蘭容若的忠實粉絲,他曾在散文集中有一篇《才華絕代納蘭詞》和一篇《翩翩濁世佳公子,富貴功名總等閑——再談納蘭容若的詞》,可見其對納蘭性德之喜愛。
同樣,他成名作《七劍下天山》中,納蘭性德也被列為主角團成員,多次協(xié)助七劍們,還與女二號冒浣蓮有一段令人遺憾的愛情,書中不時出現的納蘭詞亦為這部小說有不少增色。盡管我歷來黑《七劍》名不副實,水準平庸,但也認可《七劍》結尾部分冒浣蓮新婚,納蘭性德對月懷人一段,大概是《七劍》中最好的一部分。
冒浣蓮剛才的確是別有所思,不過,若說“心事”則嫌“嚴重”了些,她只是想起了一個人,想起了遠在京華的納蘭容若。想起了那天晚上,在邊城的帳幕里,她和納蘭容若也是對著燭光,品茗清談,藉新詞而表心意。
“莫續(xù)京華舊夢,請看黃沙白草,碧血尚陰凝。驚鴻掠水過,波蕩了無聲。更休問絳珠移后,淚難澆,何處托孤莖,應珍重,瓊樓來去,穩(wěn)泛空溟?!彼闹心钪峭韺懙倪@幾句詞想道:“人生哪有十全十美,仲明純真戇直,得婿如此,夫復何求!如今我已是孤兒有托,但愿納蘭公子也能夠早日重續(xù)鴛緣?!彼樕系男θ葜匦戮`開,與桂仲明同入羅帳。
萬里之外,京城相府的白玉樓中,納蘭容若正在對月懷人。他當然不會知道這晚正是冒浣蓮的洞房花燭夜,更不會知道冒浣蓮也曾經想到了他。
他是因為日間聽到大軍已經從回疆撤退的消息而為冒浣蓮祝福的?!盎筛甓鵀橛癫?,雖然言之尚早,但最少她在回疆是可以有一段平安日子好過,我也可以放下一塊石頭了?!卑?,但又不知要待到何時,方始能夠,滄桑換了,并轡數寒星?”
愁思難道,他不知不覺又念起那首題為“塞上詠雪花”的“采桑子”來。這首詞既是他的自陳抱負,也是為了思念冒浣蓮而寫的。自與冒浣蓮分手之后,他已不知念過多少次了。
非關癖愛輕模樣,
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
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
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
萬里西風瀚海沙。
倘若同時讀過《七劍下天山》和《萍蹤俠影錄》,那么應該會發(fā)現,納蘭性德和張丹楓的人設是存在相似性的,就是梁羽生自己在散文集里說的“翩翩濁世佳公子,富貴功名總等閑”,張丹楓在《萍蹤》中也多次吟誦過和納蘭性德類似理念的句子:
一擲乾坤作等閑,神州誰是真豪杰?
浮萍飄泊本無根,落拓江湖君莫問。
世人偏愛寶,我意獨憐才。
微軀原可歸塵土,其奈恩仇未了何。
拂袖京華來又去,布衣劍客傲王侯!
一片苦心君不識,人前枉自說恩仇。
堪笑世人多白眼,蓮花原自出污泥。
同樣,在梁羽生武俠宇宙的構建中,張丹楓這個角色也凸顯著梁羽生的特別偏愛——
原本只是明代的一位天下第一劍客,結果成了風華絕代、俠名威震數百年的梁書第一名俠,幾乎稱霸清系列武林的天山派的創(chuàng)派人霍天都,都成了他的弟子,作了他的陪襯,起初由霍天都、岳鳴珂(晦明禪師)等人開發(fā)的天山派劍術,在后續(xù)的調整中全部變成了張丹楓所創(chuàng)。到梁羽生寫出金世遺這位清系列第一名俠后,梁羽生又擔心他超越張丹楓,不僅削低了金世遺的年齡,還為了張丹楓將梁書中的最高境界由“正邪合一”調整為“重拙大”,又令張丹楓晚年創(chuàng)出梁書第一武學“無名劍法”,特地寫了一本《廣陵劍》來凸顯“宗師凋零、絕學失傳”的悲涼感,金世遺哪有這待遇?
凡此種種,都彰顯著張丹楓就是梁羽生欽點的梁書第一名俠,就是待遇好,梁羽生就是喜歡他,張丹楓這一角色形象基本是《七劍》納蘭性德的延伸,納蘭性德正黃旗出身,張丹楓是沒落王族(張士誠之后),均是標準的貴公子,所以張丹楓的名字出自納蘭詞也便有了合理性。
至于為什么姓張,大約是陳丹楓不好聽吧,不過話又說回來,梁羽生本名不就是陳文統(tǒng)么?這部分就需要對明史有研究的朋友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