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照片都發(fā)了,或許可以把作業(yè)也發(fā)出來丟臉
這是上學期的課程作業(yè)
做得不怎么樣,但還希望能收獲一些評價/建議

作業(yè)題目是“書吧+”,我選擇的附加功能是植物工坊和茶吧。
在設計之初,因為我大一是經常帶著筆記本出來自習/討論,我就希望書吧的功能以自習為主。指導老師很不滿地問我們,大學生活是不是只有學習,在學習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么?
由此,我希望同學們可以在書吧閱讀、放松,而不是在書吧里繼續(xù)緊張地學習。讓書吧做一點別的常說做不到的東西,而不僅是成為下一個自習室。
校園里快節(jié)奏的生活總是充斥著咖啡、奶茶,它們雖然品質良好,但難以靜下心放松自己。結合個人愛好,我希望在茶吧里以精細的蓋碗沖泡替代粗放的茶包袋泡,以此讓同學們靜心慢行,享受一段閑適的時光。
同樣,閑暇時光難能可貴的校園生活總是難以親近自然,我希望可以通過插花制作、盆栽制作,以一捧花、一抔泥土的手工制作放松心情、裝飾生活。(植物工坊區(qū)域如有需要也可用于自習/社團活動)

想法說的差不多了,該放圖了
總平面圖畫得很爛就不發(fā)出來丟臉了
好吧 平面圖長得也挺草率的,但如果連平面圖都沒有還不如不發(fā)


再來幾張長得同樣有些草率的分析圖


可能產生噪聲的茶吧和植物工坊被設置在一樓,和需要安靜的閱覽區(qū)之間以討論區(qū)作為過渡,以盡可能減少噪聲對讀者的影響。
閱覽區(qū)所在位置相對獨立,室內通過討論區(qū)與其他區(qū)域連接,室外留有兩個相對安靜的次入口可以進入閱覽區(qū)。
植物工坊除了可以手工制作盆栽之外,也可以自習、進行社團活動;
討論區(qū)的樓梯邊有一組大臺階,可以坐在上面飲茶、聊天、閱讀;
露臺北側、西側有足夠的遮擋,可以避免過多的視線,東側、南側景觀較好也較為開放。露臺上布置了一些簡單的座位,天氣晴好時可以在此聽風飲茶。

然后是一些效果圖,我做了寫實和手繪兩種效果。因為電腦配置比較差且當時卡DDL趕著出圖,陰影、反射、超光、天空光、全局光等設置均調為最低值或關閉,也沒有逐張調整光照。
手繪風格效果圖我是第一次做,參數(shù)可能調得不太好,見諒。
















因為沒有發(fā)總平面圖,場地布置的介紹就寫在最后了。
場地周圍的主要道路人流量較大,所以在場地南側、東側留有較大的綠化區(qū)域和水域,使場地內外的公共區(qū)域保持足夠的距離,維持相對的獨立性。
考慮到場地北側小路在就餐時段人流量大,非常擁擠,為了給經過此處的同學留下良好的視野、避免加劇擁堵,場地東側三角地塊適當留白,僅設置了一條小路和幾個秋千。

一些指標
占地面積:231.2
建筑面積:388.5
建筑密度:28.2%
容積率: 0.474
綠地率:62.9%
室內座位數(shù):162

題外話:嘗試了兩種風格的生長動畫,不知道那個好看一點



做得不好,想要點意見,別罵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