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心理醫(yī)院西安腦康心理醫(yī)院:常感到焦慮,到底算不算一種病
偶爾的焦慮是完全正常的,它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手段之一。
然而,經常的擔憂也會失控。
為何我們如此容易焦慮?
焦慮是一種正常、必要且有用的心理狀態(tài)。
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注意危險的可能,督促我們做好準備以保護自己。
適量的焦慮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很有益處——能刺激人們克服挑戰(zhàn)并提高效率。
研究表明,焦慮會激活特定的大腦中樞,例如前腦島,從而增強預測未來傷害并學會避免傷害的能力。

人們在焦慮中發(fā)揮作用的大腦節(jié)點的閾值和激活程度自然不同,經驗也可以改變設置:容易焦慮或容易被憂慮淹沒。
什么時候焦慮成了一種?。?/strong>
當擔心可能出現的危險或負面結果,不知不覺地出現時,焦慮就會變成一種心理障礙。
或者是,所焦慮的想法與是實際情況完全相反,比如明明考試的成績很好,但覺得自己的預期卻很差。
還有就是持續(xù)時間過長,我們沒辦法將它很好的解決。
雖然一點焦慮可以提高動力和表現,但過度的焦慮就會干擾活動和表現,甚至會讓人喪失正確行事能力。

焦慮了,該怎么辦?
首先要了解引起焦慮的原因和機制。
除了這些基本信息之外,這里還有3種焦慮治療方法。
第一種是心理療法,最常見的是認知行為療法,這已被發(fā)現對廣泛性焦慮、社交焦慮和恐慌有用,大多數來訪者尋求臨床幫助的焦慮情況。
心理治療的目的不是根除焦慮,而是提供鎮(zhèn)靜、包括身體喚醒、糾正認知扭曲和減少對恐懼的回避。
然而,治療需要時間,而且焦慮的痛苦可能非常嚴重,許多來訪者可能沒有什么耐心等待。
第二種便是藥物療法,它通常單獨開處方或與心理治療結合使用,但并非所有用于治療焦慮的藥物都能立即緩解癥狀。

第三種則是生活方式的調整和改善,如多參加鍛煉、練習呼吸技巧和正念訓練等,可作為其他療法的輔助手段。
任何情緒的存在都不可怕。
只要合理利用,它們就是我們體驗人生的關鍵道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