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xiàn):貓咪不聽話,是信任主人的表現(xiàn)!
小一在沖浪時,看到這樣一種說法:
十斤的貓咪九斤都是反骨

圖自:貓研所
你不讓TA做的事,TA偏要做,包括但不限于:


所以貓咪的體內(nèi)是真的有反骨嗎?

一,全世界的貓咪都叛逆
不僅咱們有這個困惑,在國外的論壇中,也有不少鏟屎官發(fā)出疑問,并且猜想“貓咪是不是和人類一樣,也存在青春叛逆期”,所以才會如此反骨的表現(xiàn)...

圖自:quora
有人贊成,還給出了貓咪具體的“叛逆期”時間:



圖自:quora
有人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貓咪的一生都在叛逆,不存在青春期才開始叛逆的問題:


難道說小貓咪真有這么叛逆,還是說只是一些鏟屎官看到的表相呢?

二,實驗來了
2020年羅蘭大學生物研究所做了關(guān)于貓咪A-not-B錯誤測試的研究,在其中還意外發(fā)現(xiàn)了貓咪真正“叛逆”的證據(jù)...
A-not-B實驗:最初被用于探究嬰兒的空間認知能力,后來也被用于狗狗、狼等。
共有38只貓咪參與了這項實驗,小到6個月,大到10歲。
為了減少環(huán)境對貓咪的干擾,每只貓咪的實驗都由研究人員上門進行。
① 實驗流程
STEP1:研究人員準備了兩個不銹鋼的杯子(能隔絕氣味),標號“A”和“B”,并讓主人準備了貓咪最愛的食物。
STEP2:將食物按固定順序依次放入“A”或“B”杯中,并通過“陌生人/主人”+“暗示/非暗示”來吸引貓咪注意力,讓貓咪目睹整個放入食物的過程。
STEP3:然后讓貓咪進行選擇,正確選擇后可以吃掉食物,最后記錄貓咪選擇的情況并分析。
食物放置順序如下:

圖自:引文1/貓研所
!注意看,因為在第三次測試時,初次改變了食物位置,所以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重點分析。
② 實驗結(jié)果
實驗結(jié)果非常出人意料...
在前兩次測試中,各位貓咪的正確率都比較高,但當?shù)谌螠y試(換了食物的位置)時,就開始出現(xiàn)差異了...
所有情況中,在“陌生人+口頭暗示”下,貓咪第三次正確選擇的概率最高。
并且在主人的測試回合中,加了暗示后,貓咪正確選擇的概率反而還降低了...

圖自:引文1/貓研所
這這這...!小貓咪你真的好叛逆!不僅更理解陌生人的暗示,還和鏟屎官的暗示反著來..
③ 為什么貓咪會有這樣反骨的表現(xiàn)呢?
研究人員推測,和熟悉的鏟屎官在一起時,貓咪可能更傾向于“規(guī)則學習”(即第三次實驗時依舊選擇“A”杯子),而不是靠注意暗示、觀察線索,自己來解決問題。
這與早期在狗狗和嬰兒身上發(fā)現(xiàn)的情況類似。
還有一種可能是,貓咪壓根就不在意選擇,因為就算沒有選對,你最后也會給TA吃的…
所以小貓咪的不聽你的指令(一身反骨),可能是出于對你的熟悉和信任,以及有恃無恐…

圖自:tenor
不過也有的小貓咪叛逆,是因為你給了TA錯誤的信號...

三,被誤解的叛逆
▌貓咪叛逆行為1 非要霸占鍵盤

有的鏟屎官在家使用電腦時,總是苦惱于貓咪的“占道行為”。
貓咪總是鐘情于鍵盤,或躺或坐,總之就是要占,就算強行把TA抱開,也會堅持不懈地回到原點。
? 其實這是因為鏟屎官發(fā)出了不停回應(yīng)的錯誤信號,比如強行抱開、大聲聲討等,加強了貓咪對“占有鍵盤”能吸引鏟屎官注意力的肯定。
▌貓咪叛逆行為2 非要去“禁區(qū)”

貓咪第一次到家時,讓TA隨意走動,所有房間都對TA開放。
但之后因為各種原因,鎖上了某個房間,這時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越不讓貓咪去的地方,TA越想進去...
? 這其實是因為鏟屎官犯了中途改變的錯誤...
在貓咪將整個家都劃成是自己的地盤后,突然部分地盤不能去巡邏了,TA能不急嗎...
▌貓咪叛逆行為3 堅持翻垃圾桶

貓咪愛翻垃圾桶、愛舔塑料是很多家長都苦惱的事情,強行把貓咪帶離“犯罪現(xiàn)場”后,TA依舊我行我素繼續(xù)翻、繼續(xù)舔,叛逆得讓家長頭疼。
? 這種情況其實是,家長雖然阻止了這一次貓咪的行動,但沒有解決根源的問題,比如垃圾桶中殘留的雞骨頭沒有處理、塑料袋沒有及時收納起來等...
所以,可能世界上并不存在“叛逆”的小貓咪,都是世人對TA們的誤解...【doge】

【今日所長互動】
你家貓咪叛逆嗎?
//////////
參考來源:
[1] Péter Pongrácz, Dóra L. Onofer. Cats show an unexpected pattern of response to human ostensive cues in a series of A-not-B error tests[J]. Animal Cognition, 2020.
[2] 貓も験擔ぎ(げんかつぎ)をする?~直近の記憶より成功體験と結(jié)びついた過去の記憶を優(yōu)先する[ED/OL] https://www.konekono-heya.com/karada/memory-win-stay-strategy.html
[3] Topal J , Gergely G , Erdoehegyi A , et al. 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to Human Communication in Dogs, Wolves, and Human Infants[J]. Science, 2009, 325(5945):1269-1272.
責任編輯:LNS
本文為貓研所原創(chuàng),謝絕任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