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愛,成長,分別
《海洋之歌》是一個關于“愛,成長,分別”的奇異傳奇,奇幻色彩濃郁,但本質上是一個很治愈的故事。湖南企發(fā)文化的李同學說,整部電影就像影片名一樣如海般純凈,空靈悠揚的音樂,如夢如幻,即使是連續(xù)循環(huán)幾個小時也不會感到厭煩。影片精致到幾近完美,它的每一幀都是藝術品!

影片根據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改編。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海中小島,小男孩本和懷有身孕的母親布羅娜度過了最后一個快樂而難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西爾莎出生,而母親卻撒手人寰。轉眼過了六年,他們的父親康納始終未從喪妻之痛中走出,而充滿幻想的西爾莎偶然發(fā)現媽媽留下的貝笛,結果險些溺斃大海,最終導致奶奶強制性地將兩個孩子帶離這座小島。兄妹倆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他們在街道游走的時候,意外遭遇了三個奇怪的小精靈。他們希望借助“海豹女”西爾莎的歌聲回到故鄉(xiāng),神奇的冒險就此展開……

全片最感動的一個地方在,歌聲打破了女巫的罐子,各種情緒被釋放出來,進入女巫的身體里,巫婆開始會笑,會哭,會難過會痛苦…她跌倒在螺旋樓梯上,抱著兒子的肖像,對他說對不起。她把他的痛苦,他的情感禁錮起來,讓他變成冷冰冰的不再感覺一切感覺的石頭。她以為這是為了他好,但事實上卻剝奪了他情緒的權利,痛苦的權利,感覺的權利。她連同自己的感覺和痛苦也一并禁錮起來,把自己變成一個半石頭人,讓自己再也無法感受痛苦…可這樣真就能幫助她擺脫痛苦嗎?一旦情感的閥門被打開,她會被情緒的洪流淹沒。這時候那個看起來冷酷、壞得透頂的女巫最終也不過是個可憐又脆弱的老母親。

影片以古老傳說作引,講的還是心靈成長的故事。全片結構非常簡單寓意也集中:我們不能放棄流淚,無法停止受難,人們必須鑿開巖石,傾倒山根,我們不能拒絕眼淚,需去體會,需要去愛,到最深重的死亡中涅槃,因為如果想發(fā)生愛,就必須承擔流淚的風險。但“哪怕天與地消失,圣徒的眼淚也會長存。嶄新的世界會從光與淚中誕生,一個我們可以在其中恢復記憶的世界。”這正是人類做了幾千年的痛苦的夢,在爐灰里掙扎的約伯的夢,沒有這個夢,我們將只能停留在野獸的階段。

導演采用了簡單純粹的傳統(tǒng)手繪,整個故事植根于愛爾蘭民間傳說,匠心獨具又不失生活細節(jié)。海洋的寧靜與質樸下,以兄妹的冒險來拉近他們原本疏遠的關系,同時帶來成長,情感層次分明。值得一提的是,奶奶/漁夫的設計與貓頭鷹夫人/巨人互成鏡像,無論是古老傳說還是當代現實,人與人的關系何嘗不是?“驚人的相似”呢?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整部影片,畫似夢中幻影,幀幀唯美純凈;樂如天籟之音,聲聲清澈空靈??此坪唵蔚墓适鲁休d著氣質非凡的情感主題,明亮歡快的基調暗含著若有似無的淡淡愁緒。這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絕非滿身工業(yè)氣息的流水貨物可比。作為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動畫,我實在不知道還能再去苛求些什么。

我是很喜歡這種文藝氣息的電影,精致到無可挑剔。它沒有商業(yè)大片的假大空,而是摻雜著現實生活當中的哀傷與惆悵,但依然給人希望,很容易引起共鳴,甚至能夠引發(fā)如同親身經歷般的感觸。在經歷過飽含親情的生死離別,才能最理解感情的珍貴,也最能打動人心。另外,那首民謠則是這部電影的靈魂,它升華了整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