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小數加減法》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 2、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把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學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這一教學內容與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計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選擇學生感到有興趣的“克隆牛”為計算教學的背景,讓學生感到計算學習同樣是生動、有趣的,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把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再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于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3、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學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掌握新舊知識。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法則。 5、教學難點: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的道理。 二、說教法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的教學預設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嘗試練習 充分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克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第二層,總結方法 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層,鞏固應用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設置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首先根據教材(自主練習第三、第四、第六、第七題等)提供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遷移、點撥、滲透、對比、反饋等多種指導方法,突出“四讓”的特色:(1)問題讓學生提出;(2)算理讓學生發(fā)現;(3)疑難讓學生研討;(4)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四讓”,既符合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也體現了自主探究課堂教學的特色。 四、說課時安排:本內容共安排2課時 五、說教學程序 第1課時 為達成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出示一個整數加法算式:7680+274= 師:同學們,你們這是一道什么算式?(學生回答) 師:對,這是一道我們早已學過的整數加法算式,你們能很快列豎式計算嗎?算出結果后,你怎樣證實你算的結果是正確的。學生獨立計算,并選其一展示。 師:同學們,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點一名學生說說算理。) 【設計意圖】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復習導入為學生后面利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掃清了障礙。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回憶。 1、師: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在克隆技術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2003年克隆牛的后代健健和壯壯也順利出生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兩頭可愛的克隆牛的情況,看他們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2、出示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情境圖,你們能發(fā)現什么信息? 生:健健出生時,胸圍是0.77米,壯壯出生時的胸圍比健健多0.03米。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壯壯的胸圍是多少? 師:了解了健健和壯壯出生時的胸圍,你們還想了解他們出生時的其他信息嗎? 來源:易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