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紅后被造黃謠,16年才翻身,第一個吃螃蟹的她到底有多慘?
這個端午節(jié)可真是給觀眾們忙壞了,多個綜藝接連搶占假期檔,我朋友圈里一度出現(xiàn)了接連好幾條嘮的都不是同一個節(jié)目的奇景。
在這種情況下,《姐姐》依然有在努力,昨天下午放出了長達160分鐘的一公舞臺內(nèi)容,還是留住了不少觀眾的心。
正片內(nèi)容量很大,姐姐們的舞臺各有各的亮點,但是光論完成度來說,我選擇pick《大碗寬面》組。

這組配置是真的強,兩個歸國舞擔,還有能飆花腔的大vocal。不過如果這賽制允許給個人投票的話,我和很多人一樣,會投張含韻。
畢竟她在舞臺上實在太亮眼了,即便是難駕馭的雙丸子頭也被她撐了起來,整個人仍然保有著花季少女的明艷感。來,跟我一起把"甜妹屆鼻祖"打在公屏上!
節(jié)目播出之后,觀眾們也都躍躍欲試,把她代入到現(xiàn)在的選秀體系里好一番討論。
如果是沒吃過偶像這碗飯的演員咖,被這么代入還會有點兒新鮮感,但張含韻就實在不必了。她自己當年就是被一票一票短信投出道的、首個從選秀里脫胎而出的全民偶像。這是第一口吃"偶像"這口螃蟹的人,她不用被代入,她自己才是后來人的范本。

很多人還拿張含韻跟現(xiàn)在的女團成員對標,說她當年也是花瓶廢物人設(shè),實力不夠,拿漂亮來湊。
我只能說,確實有相似之處,但也僅止于相似這一點吧?

04年的超女里,張含韻確實被質(zhì)疑過實力是否不如同期其他成員。但現(xiàn)在對實力這一標準的考量,和當年相比也差得太遠了。
當年哪有什么半開麥不開麥,只有真唱和假唱兩條路走。那時的選秀也沒磨練出現(xiàn)在的"百萬修音師",能在殘酷考核下走到最后的,都是有真本事的。
我為了破自己的"時代濾鏡",特地又找了張含韻賽時的舞臺出來看。15歲女生的聲線,的確沒有鐵肺唱將那樣醇厚,但她的唱商很好,聲音也的確是璞玉。

這把嗓子只要再經(jīng)過訓練,是能吃得開唱片這碗飯的。再加上形象上有過人之處,有人氣也不虧吧?
在一年里能有多部選秀輪番轟炸的現(xiàn)在,大家可算能稍稍讀懂選秀的邏輯了,那就是:憑觀眾投票決高低的選秀,永遠要以人氣為王,但是這個模式初初誕生時,大家顯然不懂這些。

張含韻那一年以全國第三名的身份出道,外加大熱廣告曲的加持,她的人氣比當年的第一第二還要高得多。一夜之間,什么陪睡論,潛規(guī)則的誹謗全都有了。包括偶像低齡化等問題,也一股腦地被安到了她的頭上。
有多嚴重呢,張含韻去上節(jié)目時,甚至被專家當面咄咄緊逼讓她回去讀書,不然會給父母蒙羞,她當場被說哭。

2007年,張含韻因為工作方面的安排最終沒能參加高考。
放到現(xiàn)在,有小偶像因為工作安排沒法參加高考,網(wǎng)友評論大概都是:心疼小偶像,狗公司不做人,等等等等。
但張含韻,直接被媒體扣了個"高考逃兵"的稱號。能理解那時輿論想要強調(diào)學業(yè)的重要性,但其實不必犧牲一個女孩的口碑來換。

不過跟她當年被造的黃謠相比,以上批評都是小巫見大巫了。網(wǎng)絡(luò)上流傳著她在學校時期的各類謠言,說她男女關(guān)系混亂,然而都沒有實錘。
這種"我有一個朋友"開頭的爆料,放到現(xiàn)在什么人都騙不到,但在當年可太吃得開了。

還有黑子把她的頭和日本女星的身子p在一起,造謠她想要搏出位。有主持人甚至把不雅的圖片打印了出來,在采訪時問她本人,還美化成"雖然面對這些很痛苦,但希望含韻也能學著去接受。"

當年的15歲妹妹面對這個陣仗,崩潰大哭還要努力控制表情。她反復(fù)說道,圖片上的人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這種荒唐事是萬萬不可能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然而當年,她都經(jīng)受了一遍。張含韻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的時候,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都不認識你的那些人,為什么會這么刻意地傷害你?"想維權(quán),然而受當時的條件所限,根本無從維權(quán)。

爆紅后要擔負代價,但也總能分到更大蛋糕。結(jié)果這在張含韻身上,也不全然成立。
當年那首唱遍大街小巷的廣告曲,為廣告主帶來了20億的收益,大家都以為張含韻也會因此猛賺一筆,結(jié)果她本人十幾年后澄清:一分錢沒拿到。

不僅如此,公司之后也運營不當,最終倒閉,她也就此被雪藏。藝人身份給她帶來了無盡的波折,就連正常生活都處處面臨困難。張含韻就讀的高中里,有家長舉報她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秩序,最后校方只能勸她退學。

她是被觀眾們捧出的神,后來又被觀眾們所拋棄,新人后浪層出不窮,全民偶像的光環(huán)也就此落寞了。
公司倒閉后,張含韻一直沒有曝光,銷聲匿跡四、五年,大家都以為她的花期就此結(jié)束了,她自己后來po到網(wǎng)上的長文里,字字句句都是對那段時光的恐懼。

在那段時間里,她選擇去中戲進修,努力嘗試轉(zhuǎn)型。她后來提到,那時一直處在被迎面而來的巨浪打來、不知所措的階段,她只能逼迫自己精進,為自己多謀一口飯吃。

幸好,沉淀下來總是沒錯的。張含韻最近一次出圈,就是因為她在《聲臨其境》里的表現(xiàn)。
看過這期節(jié)目的人,基本不會再對她抱有偏見,張含韻接連演繹了幾個不同的影視人物形象,給《夏洛特煩惱》中的馬冬梅配音,臺詞功底簡直了得,也被在場的嘉賓們盛贊。網(wǎng)友們也發(fā)現(xiàn),她從16年開始就經(jīng)常用手機軟件給影視片段配音,早就在配音和臺詞上下了苦功。

張含韻在《姐姐》里帶來的初舞臺,也給了我同樣的感覺——她選了首英文歌《Wonderful U》,不論是英語咬字和演唱技巧都能聽出功底,這是經(jīng)過很多練習和積累的。
有的努力是放在臺面上的,有的努力則不易被看出來。她如今能獲得輿論的反轉(zhuǎn),重新顛覆自己的"花瓶"形象,一點一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

當年在舞臺上看到這個嶄露頭角的青澀女孩時,大家大概都以為她此后會接受完善的包裝,像她的歌一樣,活成一個甜蜜的夢。
是,她后來的成長歷程確實像童話,只不過是恐怖童話,是海底沙礫在蚌殼里磨成珍珠的真人版本。雖說想要成就自我必須要經(jīng)受磨礪,可大家給她挑選的這條路也太幻滅了。
"翻身仗""逆風翻盤"這種詞,總能讓人聯(lián)想到爽文,在她身上我實在無法聯(lián)想。畢竟這戰(zhàn)線拉得太長,差點就等不到重振自我的機會,捫心自問,如果換成我們自己,沉寂多年無曝光,離出道時的全盛期也已過十年,還會覺得自己等得到翻盤的時機嗎?
幸好,張含韻終于等到了。掰開這顆珍珠容身的蚌殼,她依然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