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嶺南女權(quán)先聲:康同薇與澳門《知新報》 劉文菊

2023-03-02 15:02 作者:澳大中國文化論叢  | 我要投稿

[劉文菊,博士,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摘 要:澳門是近代新聞與傳媒的發(fā)祥地。維新運動的“華南號角” 《知新報》于1897年2月22日在澳門創(chuàng)刊,近現(xiàn)代第一個女報人康同薇 擔任該報日文翻譯、編輯與主筆。康同薇在《知新報》上發(fā)表的長篇宏論 《女學利弊說》高聲疾呼“人有男女,未有軒軽者也。形質(zhì)不同,而為人 道則一也”,為興辦女學、倡導男女平權(quán)而吶喊,發(fā)出嶺南女權(quán)的先聲, 激起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女權(quán)思潮,可謂是振聾發(fā)饋??低迸c晚清時代的 女報人裘毓芳、陳擷芬、沈靜英、呂碧城、何震、秋瑾等,以女性群體形 象展現(xiàn)出男女平權(quán)革命的傳媒表達,以同聲合唱的時代最強音,合力在媒 介展開了性別政治的建構(gòu),逐步引發(fā)婦女報刊的高潮。 關(guān)鍵詞:嶺南;女權(quán);先聲;康同薇;《知新報》 澳門是中國近現(xiàn)代媒體的肇始之地,這與澳門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開 風氣之先的社會歷史地位密切相連。澳門地處南海一隅,是最早的通商 □岸,自16世紀中葉開埠以來,成為中西交通由陸路變?yōu)楹B?,由西?轉(zhuǎn)向西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明清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是東西文 化的橋梁和通道。早在16世紀,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以澳門 為橋梁,開拓出一條進入東方的開放大道,澳門成為西學東漸的金色橋 梁。與此同時,中華文化也持續(xù)不斷輸出到西方,澳門也是東學西漸的 通道,成為西方漢學的搖籃。澳門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個開埠的“租借 地”,是西方文明的遠東大門。在這個綿長的全球文明史互動發(fā)展中, 澳門歷史文化成為中西文化互動共生的典型范式,成為可以揭示文明互 動的“活化石”。[郝雨凡:《澳門學:互動相生的文化"活化石”》,《社會科學報》2010年5月27日, 005 版。]在澳門歷史文化發(fā)展中,既有超前性開風氣之先的諸 多第一,也并存著諸多悠久的文化遺產(chǎn),形成多元共存的文化光譜。 澳門有著報刊出版的悠久傳統(tǒng),是近代新聞與傳媒的發(fā)祥地。第一 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于1822年9月12日創(chuàng)刊;第一份中葡雙語報紙 《澳門憲報》于1838年9月5日創(chuàng)刊;第一份中文報紙《鏡海叢報》于 1893年7月18日創(chuàng)刊;維新運動的“華南號角”《知新報》于1897年2 月22日創(chuàng)刊,近現(xiàn)代第一個女報人康同薇擔任該報日文翻譯、編輯與主 筆,也是第一個在該報發(fā)表文章的女作者??低痹凇吨聢蟆返?2冊 (1897年9月26日)發(fā)表《論中國之衰由于士氣不振》為維新知識分子 登上時代舞臺而造勢,在《知新報》第52冊(1898年3月21日)發(fā)表 《女學利弊說》為興辦女學、倡導男女平權(quán)而吶喊,發(fā)出嶺南女權(quán)的先 聲,影響整個中國,可謂是振聾發(fā)饋。 澳門開放的人文環(huán)境為興辦女學和倡導女權(quán)提供了良好的時代契 機。最早的華人留學生澳門華籍修士鄭瑪諾于1650年到羅馬留學,比容 閑1847年出洋留學美國早了一百多年;女子教育為全國最早,基督教傳 教士郭士立(Charles Gutlatt)的夫人溫施黛(Wanstal) 1834年在澳門設(shè)女塾, 比中國內(nèi)地最早的寧波女塾早了十年,是基督教在華辦校之始,也是澳 門男女同校之始。全國第一個男女生同校的本澳私塾學校是1903年的子 褒學塾,該校在澳門率先招收女生,比經(jīng)元善在上海創(chuàng)辦經(jīng)正女學早了 五年。由于女子教育的進步,澳門培育出了一批先進的知識婦女,如, 嶺南第一才女洗玉清、著名女教育家廖奉基、辛亥革命同盟會女盟員趙 連成、梁定慧、梁雪君等,推動了婦女社會地位逐步提高。[劉羨冰:《澳門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澳門是孫中 山的第二故鄉(xiāng),是他最早的懸壺濟世之地,也是辛亥革命最早、最重要 的革命策源地。趙連城是澳門第一個同盟會女會員,也是澳門第一個新 詩女作家;冼玉清是澳門第一個新式學堂子褒學塾的杰出弟子,是嶺南 第一個女教授,開嶺南女性文學研究之先河,也是知名女詩人,她既有 深厚的國學底蘊,也聽過孫中山在澳門的演講,受到新民主思想的影 響;許廣平的母親出生在澳門,辛亥革命元年許家從廣州到澳門避居, 她深受澳門社會新思潮和新文化的啟蒙,為日后從嶺南走向津京滬新文 化前沿陣地打下思想基礎(chǔ),逐漸成長為中國現(xiàn)代婦女解放運動的杰出女 性。第一代嶺南女性先驅(qū)在不同的地理空間和文化領(lǐng)域發(fā)出女學和女權(quán)的先聲,從而拉開了現(xiàn)代嶺南婦女解放運動的序幕。 一、《知新報》:維新運動的“華南號角” 《知新報》被稱為是戊戌維新運動的“華南號角”,于1897年2月 22日在澳門創(chuàng)刊,報館地址在澳門大井頭第四號門牌。由康有為籌劃出 版,何穗田和康廣仁為總理,譯名為The Reformer China,至1901年1月 20日???,前后四年共出版133期。《知新報》列名的撰述人有梁啟 超、何樹齡、韓文舉、徐勤、吳恒輝、劉杠麟、王覺任、陳繼儼等,發(fā) 表文章的還有歐渠甲、康廣仁、康同薇、黎祖健等人,都是康有為的親 友、學生及忠實追隨者?!吨聢蟆钒l(fā)表維新言論,宣傳變法思想,大 力鼓吹維新變法。《知新報》與梁啟超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時務報》遙相呼 應,甚至“為《時務報》所不敢言者”,對清政府和帝國列強的抨擊更 大膽尖銳,是當時國內(nèi)唯一敢于同封建頑固派進行針鋒相對斗爭的報 刊。在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后,其他維新派的報刊被迫終刊,與上海 《時務報》形成南北呼應之勢的天津《國聞報》也在“視死如歸”的題 目下報導了六君子為國捐軀之事后,“奉旨停辦”'但由于澳門非清廷 屬地,廣東地方政府也無可奈何,唯有《知新報》仍繼續(xù)出版,揭露清 廷的黑暗與殘暴,對帝國主義侵略之下的民族危亡局勢,時有評議。同 時也刊登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奏折和活動,以及康有為在政變后的一些書 信,促進了變法的實現(xiàn)和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該報除暢銷華南地區(qū) 外,在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發(fā)行,更遠銷海外,如,舊金山、悉尼、安 南、新加坡等地。《知新報》為昔日影響中國華南風氣的大報,是華南 地區(qū)宣傳維新變法的一支號角,在南方起到了輿論先鋒作用,在中國新 聞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關(guān)愛和:《晚清:以報刊為中心的文學時代的開啟》,《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3期,第133頁。] [李濟琛主編:《戊戌風云錄》'第487-491頁,金城出版社2014年版。] 《知新報》選擇在澳門創(chuàng)刊,大有深意,梁啟超在《知新報敘例》 中分析了緣由:“濠鏡海隅,通商最早,中西孔道,起點于斯。二三豪 俊,繼倡此舉。公擬略例,屬為弁詞,蓋聞伐木之義,每感懷于友聲, 橫流之砥柱,或危凜于獨木,洛鐘見應'聞喜欲狂。若夫報章所關(guān),與 國消息,義具前論,靡取綴疣。謹依來書,略標義例。” [《知新報》(第1冊),澳門 上海:澳門基金會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影印本,1996 年,第3頁。]《知新報》選 擇澳門這個不屬清廷管轄、政治和言論自由開放的葡萄牙租借地,作為 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基地,不僅四通八達,而且進退有余,是辦報人的 前哨陣地和避風港,一旦變法失敗,這里就可以作為避風港,此舉具有 政治家的發(fā)展謀略。從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應時 勢之所需產(chǎn)生于近代中葉的《知新報》能夠在澳門立足并且傳播到海內(nèi) 外,產(chǎn)生廣泛而深遠的歷史影響,這一事實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文化象征 意味。[左鵬軍:《澳門<知新報〉所刊詩詞考論》,《嶺南文史》2006年第2期,第28-33頁。]同時,《知新報》還打通了澳門與上海的信息信道,形成澳???中信息網(wǎng)絡(luò),增強了傳播效應。當然,《知新報》選擇在澳門創(chuàng)辦也與 這里的富商大力支持維新運動有關(guān),得到了何穗田等人的熱心資助。 《知新報》在澳門創(chuàng)辦、出版,但其辦刊人員、宗旨、風格,均脫胎于 上海《時務報》,帶有濃重的上海文化氣息,其發(fā)行也是借用《時務 報》原有網(wǎng)絡(luò)。上海開埠以后,與澳門一樣均處于中西文化交匯前沿, 風格相近,氣味相投,人員交往、信息流動相當頻繁?!吨聢蟆放c上 ?!稌r務報》形成一定的信息對流,也形成了上海與澳門這兩個城市之 間的信息走廊。[熊月之:《從<知新報〉看上海與澳門之間的信息走廊》,《南國學術(shù)》2018年第1 期,第75頁。]處在南海一隅的澳門《知新報》從嶺南向外輻射,沿著 中西融通的空中信息走廊,發(fā)揮了獨有的號角作用。 二、現(xiàn)代第一個女報人康同薇與《知新報》 維新革命時期,男性思想先驅(qū)的女眷大多跟隨丈夫或父兄投身維新 革命,成為近代婦女解放的先覺者。諸如,譚嗣同的夫人李閨,康廣仁 的夫人黃謹娛,梁啟超的夫人李端惠,經(jīng)元善的夫人魏娛,陳季同的夫 人賴媽懿(法籍),陳季同的弟媳薛紹徽,康有為的女兒康同薇和康同璧 等??低?1879-1974)與康同璧( 1881-1969)姐妹跟隨父親的腳步走到 了維新運動的前沿陣地,成為早期倡導女權(quán)和女學的女界先行者??低?薇擔任《知新報》的編輯、撰稿和日文翻譯工作,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第一 個女報人。晚清時代的女報人以群體形象展現(xiàn)出男女平權(quán)革命的傳媒表 達,以同聲合唱的時代最強音,合力在媒介展開了性別政治的建構(gòu),逐 步引發(fā)婦女報刊的創(chuàng)辦高潮。諸如,《無錫白話報》的裘毓芳,《女 學》的陳擷芬,《女學報》的沈靜英,《大公報》的呂碧城,《天義 報》的何震,《中國女報》的秋瑾等。有學者認為:“無論是改良意義 上的女性身體解放還是革命層次上男女平權(quán),都與近代輿論精英有組織 地努力分不開的。而女性報刊或女子辦報,成為近代女性身份認同的重 要標尺?!?[王緋:《空前之跡一一1851-1930 :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fā)展史論》,第162頁,商務 印書館2004年版。] [王天根:《清末民初報刊與革命輿論的媒介建構(gòu)》,第149頁,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010年版。] 康同薇,字文澗,號薇君,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長女。從小受到父 親良好開明的家教,不纏足,不穿耳,博覽全書,天資聰穎,勤學強記, 精通國學和英語、日語。她是父親最早的弟子、信徒與助手,幫父親編輯 《各國風俗制度考》,查找和翻譯《日本變政記》《日本書目志》所需日 文資料??涤袨榕囵B(yǎng)兩個女兒是要她們也參與到變法中來,做一個新式的 女權(quán)與女學推動者,為維新運動宣傳造勢、吶喊助威。1896年底他在澳門 考察辦報之時已為兩個女兒的事業(yè)做好了通盤安排,在給康同薇的家信中 寫道:“汝現(xiàn)在仍以多讀中書,學習中國文章,俾可充報館主筆之才為最 要……璧更以多讀書為先,西文從緩也,《時務報》可觀,即學之。” [康有為:《與同薇女書》(1896年11月),姜義華 張菜華編校;《康有為全集》(第2 集),第125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他 給康同薇設(shè)計的人生道路就是當一名報館主筆、記者與編輯。1897年《知 新報》創(chuàng)刊,康同薇跟隨康有為來到澳門,擔任記者、編輯、翻譯及撰稿 的工作?!吨聢蟆返挠⑽?、葡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各種外文都有專 門人才翻譯,康同薇承擔了該報的日文翻譯任務?!吨聢蟆返?2冊(1897 年9月26日)刊有《本館告白》:“近刊之日本報大半為南海先生之女公 子康同薇所譯,揭之于此,以免掠美。” [《知新報》(第1冊),第361頁。]《知新報》第43冊(1898年2月 11日)發(fā)《本館告白》:“本館去年所聘之日文翻譯山本正義、英文翻譯 陳君焯如皆已因故自行辭去。嗣后所譯日文擬請南??滴膫€女史任之。其 英文翻譯則添聘香山容君廉臣與舊聘之新會周君靈生總其事。此布。”[《知新報》(第1冊),第540頁。]康 同薇的翻譯幾乎囊括日本有代表性的新聞報紙及政論性報刊,她還幫助康 有為搜集和翻譯日文著作,成為維新變法中傳播日本新政舉措的文化舵手。 不僅如此,康同薇還在《知新報》發(fā)表政論文章,《論中國之衰由于士氣 不振》發(fā)表于第32冊,《女學利弊說》發(fā)表于第52冊(1898年3月21 日),均為頭版文章。 《論中國之衰由于士氣不振》署名“南??低保ㄔ本?, 該文縱橫扌卑闔,大氣磅礴,酣暢流利,慷慨陳詞,強調(diào)變法以振士氣的 重要性,可謂是維新派知識分子向世人宣告自身時代使命的宣言。這篇 洋洋灑灑兩千四百余字的長篇政論文,出自一個19歲的女子之手,這在 當時的社會是極具沖擊力的。自古女子不言政,更妄談國家大事,縱論 治國方略,表達參政議政之權(quán)利,以及同男子一樣的憂國憂民思想和振 興士氣的強烈愿望,“吾也漆室抱憂,投梭而起,杞人之念,益用拳 拳,天下士其同此衷”這種天下興亡,女子亦有責的振臂高呼,對引領(lǐng) 婦女參與社會變革極具號召力。文章的論說觀點、邏輯推理、文體風 格、文氣修辭,皆得康有為之真?zhèn)?,顯示出扎實的家學風范: 重矣哉,士之于國也,強弱系焉,興廢系焉,教化系焉,風俗系 焉……若夫士則仰觀造化,俯察宗教,綜覽今古,橫審中外,以圣人之 學,治天生之民。故國家隆替,視士氣之昌微;奸佞之乘權(quán),因士氣之 衰靡。蓋士氣之是非,眾所繩準也,豈不重哉……夫合天下之士氣,乃 心王事,日美之所以興隆也;士與國離,自私自利,波斯、土耳其、印 度之所以衰微也,寧孰樂焉。吾也漆室抱憂,投梭而起,杞人之念,益 用拳拳,天下士其同此衷,否耶? [《知新報》(第1冊),第346-347頁。] 1896年梁啟超《變法通議》在上?!稌r務報》連載,創(chuàng)造了一種 “時務文體”,廣采新知、文白雜糅、平易暢達、感情豐沛,開啟了中 國“報章興”的新時代。[關(guān)愛和:《晚清:以報刊為中心的文學時代的開啟》,《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3期,第135頁。]康同薇的文章也深得這種文風的氣韻,淺顯易 懂,婦孺易解,實現(xiàn)了 “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宣傳鼓動作用。 《女學利弊說》署名“南海康同薇”,是一篇兩千五百余字的長 文。發(fā)在頭版,用了整整兩個半多的報紙版面,足見份量之重,該文集 中闡述了康同薇的維新學說之女學觀和女權(quán)觀,為興辦女學與男女平權(quán) 吶喊鼓吹。在行文風格上是經(jīng)典的、極具宣傳和召喚力的康梁新文體即 “時務文體”,文辭精煉、句式整飭、章法明晰、邏輯嚴密、文氣酣 暢: 凡物無能外陰陽者矣,光有白黑,形有方圓,質(zhì)有流凝,力有吸 拒,數(shù)有奇偶,物有雌雄,人有男女,未有軒軽者也。形質(zhì)不同,而為 人道則一也……豈女子寧非人,固天生之戮民,而親之棄體哉?毋亦未 加之意焉耳……波斯、印度恥其國之有女也,不敢以示人,美利堅睹其 女之多也,群喜而賀之。夫亦猶是人也,而輕重若此,乃知男女之軒 軽,良有所因,而國家之盛衰,亦非無故也。夫歐美之強,度越前古, 而考其制度之美備,人才之眾多,智慧之浚發(fā),風俗之敦實,泱泱乎雄 視萬國者,胥成于學校?!毡静轿涮┪?,亦重女學。其女學之制, 約分十三科……夫女學者所以端本也,本端則萬事理,故太姙胎教,厥 產(chǎn)圣子,孟母三遷,乃成大賢,此又人才之關(guān)系也。夫孝以事父,賢以 相夫,義以訓子,大義弗明,三從之道阻矣……今女學廢馳,流弊無 既,不得已乃嚴其防范……今而欲為起化之漸,行道之先,必自女教 始……而我文明之邦,圣教之澤,神明之裔,山川之秀,二萬里之地, 二百兆之女,曾未有一女學以教育婦女,此何故耶?且西人在我通商之 地,分割之境,皆設(shè)學校教堂,以教我女子,我有民焉,而俟教于人, 彼所以示辱我也,無志甚矣……若欲擴其俅人之心,非先遍開女學以警 醒之啟發(fā)之不可。曰:女學如此其亟亟也,然神州之大,行省之遠,流 風所官,未易遍及,有其舉之,務理奚在?曰:遍立小學校于鄉(xiāng),使舉 國之女,粗知禮義,略通書札,則節(jié)目舉矣。分立中學校于邑,講求有 用之學,大去邪僻之習,則道德立矣。特立大學校于會城,群其聰明智 慧,廣其材藝心思,務平其權(quán),無枉其力,則規(guī)模大立,而才德之女彬 彬矣。起二萬萬沈埋之囚獄,革千余年無理之陋風,昌我圣道,復我大 同,于嗟中國其毋塞才雍智而自窮。1 康同薇首先指出男女平等是自然法則,女子接受教育是天賦之權(quán), 廣為流傳的名句是“人有男女,未有軒軽者也。形質(zhì)不同,而為人道則 一也”。2國家盛衰與否,與重男輕女關(guān)系密切,波斯、印度以女子為 恥,而美國卻以女子為榮。歐美強大的關(guān)鍵原因在女學興盛,各行各業(yè) 中的男女無差異。日本效仿西方重視女學,建立十三科女學制,人盡其 才,逐步富強起來。西方女學的發(fā)蒙教師多為女子,唯有婦人能發(fā)揮天 性因勢利導,母教對幼學有決定作用,故“女學者所以端本也,本端則 萬事理”,如果女學廢弛,三從四德盡失,嚴刑峻法,反而是去害興 利。提出個強有力的興女學、重視女子教育的口號,“今而欲為起化之 漸,行道之先,必自女教始”。追根溯源到孔佛之道及古圣人之言,皆 重視女學,批判近世女學之衰落。接著又批判了舊時閨閣女學批風抹月 之無用、民間拜佛信教之愚昧,倡導投身民族國家革命運動之中,走進 社會政治的新女學。這樣的論述打開了女性書寫的歷史新篇章,自覺融 入經(jīng)世致用的社會通道。全文的論述始終圍繞維新思想之保國、保種、 保教三個中心。最后提出興辦女學的具體方案,構(gòu)建三級辦學的女學體 《知新報》(第1冊),第669-670頁。 《知新報》(第1冊),第669頁。 制,從鄉(xiāng)村、縣邑到省會;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從舉節(jié)、立德、開智 到平權(quán),分級、分層、分段實現(xiàn)女學的目標“才德之女彬彬矣”,最終 實現(xiàn)維新變法大同社會的終極理想:“……曰:遍立小學校于鄉(xiāng),使舉 國之女,粗知禮義,略通書札,則節(jié)目舉矣。分立中學校于邑,講求有 用之學,大去邪僻之習,則道德立矣。特立大學校于會城,群其聰明智 慧,廣其材藝心思,務平其權(quán),無枉其力,則規(guī)模大立,而才德之女彬 彬矣。起二萬萬沈埋之囚獄,革千余年無理之陋風,昌我圣道,復我大 同,于嗟中國,其毋塞才雍智而自窮。”[《知新報》(第1冊),第670頁。] 三、康同薇的女權(quán)先驅(qū)意義 康同薇的這篇女權(quán)與女學的宏論,基本上是踏著父親的思想足跡, 認同和追隨父親的維新思想,雖然自我的獨立意識并不鮮明,卻在當時 產(chǎn)生了極大的震撼力。在康梁一代男性維新思想先驅(qū)的政治謀略中,女 學的經(jīng)世致用目標仍然是造就新式賢妻良母,“孝以事父,賢以相夫, 義以訓子”,女學是關(guān)乎人種改良、救國圖存的大業(yè),是一舉而獲數(shù)善 的方略。如,鄭觀應在1892年的《女教》一文中寫道:至于女塾章程, 必須參仿泰西,整齊嚴肅,庶他日為賢女,為賢婦,為賢母,三從四 德。童而習之,久而化之,紡繡精妙,書算通明,復能相子佐夫,不致 虛糜坐食。[朱有礙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 第1輯》(下),第866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6年版0]康有為在1902年的《大同書》戊部之《去形界保獨立》中 分九章論述婦女歷史、現(xiàn)狀與發(fā)展,提出了女學、保種、強國之謀略: “學問者,所以廣人才識,增人見聞,內(nèi)以養(yǎng)身,外以用世,人人不可 缺者也。婦女之需學,比男子為尤甚……蓋為人類自立計,女不可無 學;為人種改良計,女尤不可無學。” [康有為:《大同書》,姜義華 張菜華編校;《康有為全集》(第7集),第118頁,北 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梁啟超在1887年《創(chuàng)設(shè)女學堂 啟》中指出興辦女學的目的:“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 善種。婦道既昌,千室良善,豈不善哉?豈不然哉? ” [朱有席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 第1輯》(下),第883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6年版。]維新派的婦女解 放思想基于民族國家的政治本位,提出戒纏足、興女學的主張,是為了 救國圖存、強國強種、興國智民,并不是性別政治本位,更不是純?nèi)坏?女權(quán)主義運動。所以,這個時期的婦女解放先覺,是帶著與男性維新革 命精英同步的民族/國家的政治參與意識(參政議政意識)一一而非婦女“執(zhí) 業(yè)”、討生存,以及單純爭取女子的教育權(quán)、參政權(quán)等步入社會的。[王緋:《空前之跡一一1851-1930 :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fā)展史論》,第183頁,商務 印書館2004年版。]到 了辛亥革命時代的女權(quán)先行者那里,將開啟更加激越的革命斗爭,甚至 不惜用鮮血和生命換取婦女應有的平等權(quán)利,諸如,杜清池、張竹君、 秋瑾等等。 澳門《知新報》只是維新派在華南的一個宣傳喉舌和管道,康有為 更大的政治舞臺還是在京城和上海。1897年9月,康同薇又跟隨父親到 了上海,她要代替父親完成在上海辦女學堂、女學報、女學會、不纏足 會等事務。已經(jīng)歷練成熟的她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興辦女學的運動中,展 現(xiàn)了過人的才干,這是她一生中的事業(yè)高峰。經(jīng)正女學1898年6月1日 開學,《女報》1898年7月24日創(chuàng)刊,在當時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力???是,僅僅只有兩三個月,康梁變法失敗,維新黨派及家族皆四散逃亡海 外,興辦女學的大風潮也驟然而停??低北芫酉愀?,與康有為的弟子 麥仲華結(jié)婚后,忙于照料家族瑣事,忙于應付父親的掃尾事務,忙于生 育11個子女,迅速從社會活動中隱匿消退,結(jié)束了短暫而輝煌的婦女革 命生涯° 但是,女學堂與女報激起的女權(quán)思潮,所開創(chuàng)的女子進入公共言說 空間、社會公共化教育的歷史,并沒有倒退與停滯。在此后十年的辛亥 革命婦女解放運動中,新一代婦女先知有了更大的超越與發(fā)展。在這個 意義上說,康同薇開嶺南女權(quán)先聲的歷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澳門大學中國文化論叢2022年第一期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發(fā)布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文化論叢

嶺南女權(quán)先聲:康同薇與澳門《知新報》 劉文菊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加查县| 县级市| 古丈县| 乌恰县| 泗阳县| 淮阳县| 九寨沟县| 阿克陶县| 麻栗坡县| 茌平县| 舒兰市| 青州市| 皮山县| 左云县| 吴川市| 吴堡县| 麻栗坡县| 莱阳市| 兴文县| 轮台县| 安乡县| 紫阳县| 二连浩特市| 津市市| 巴里| 德钦县| 普洱| 三明市| 喜德县| 长治县| 新泰市| 梓潼县| 扬州市| 江门市| 富源县| 遂宁市| 德保县| 澄城县| 焉耆| 辉南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