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想借助與中國合作來挽救其支持率,或許很難

作者:刺客
日前,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拜登政府將“制造業(yè)回流美國”當成宣傳口號,并試圖通過打壓中國發(fā)展,推動美國企業(yè)將工廠搬回美國。但事實證明,拜登此舉就是忽悠底層選民的一種慣用手段,原因在于,美國人的痛苦其實源于美國政策制定者。因為他們找錯了目標,制定的政策早已注定失敗的結果。
該報告還指出,所謂“中國沖擊”論調中,指的是中國制造業(yè)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比重不斷飆升,對美國產業(yè)鏈所構成的沖擊。但因為美國無力應對中國在產業(yè)鏈方面的沖擊,以至于他們把中國描繪成為對手。
美國精英在所謂“政治正確”思想的驅動下,中美之間正常的雙邊貿易,被硬生生地涂上政治底色,成為了特朗普政府發(fā)動對華貿易戰(zhàn)的借口。而拜登上臺后,受制于美國內部的政治掣肘,也不得不走上特朗普失敗的反華道路。
美國的決策者們因受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禁錮,無法用正常的心態(tài)看待中國的崛起,以至于華盛頓的對華政策發(fā)生嚴重偏差?,F如今,美國被其發(fā)起的全面挑釁所反噬,被多重危機折磨得遍體鱗傷。而供應鏈斷裂和通貨膨脹等危機的爆發(fā),等于在美國還在流血的傷口上撒鹽,加劇美國危機的蔓延。
特朗普就是因為把美國搞得一團糟而無法實現連任,拜登卻沒有吸取其前任的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將特朗普極端對華政策“發(fā)揚光大”。所以,拜登政府正在步特朗普的后塵,被美國選民所唾棄。以至于他支持率的跌幅,創(chuàng)下自二戰(zhàn)以來歷屆美國總統(tǒng)的最高紀錄。
拜登的支持率一跌再跌,為民主黨在明年中期選舉中落敗埋下了伏筆。據觀察者網3日報道,盡管拜登認為民主黨的“優(yōu)勢很大”,但共和黨最終卻贏得了關鍵的弗吉尼亞州的州長選舉。對此,美聯社說:民主黨輸掉弗吉尼亞州選舉,或將會引發(fā)全線潰敗的恐慌。
該州的選舉結果,一直都被認為是美國明年中期選舉的方向標?,F在結果已經明擺著了,民主黨被共和黨給擊敗。拜登還在推卸責任,聲稱此次州長選舉失敗“和我執(zhí)政無關”,但他每況愈下的支持率,顯然成為了民主黨此次州長選舉失敗的一種關鍵因素。
弗吉尼亞州州長選舉的失敗,給拜登和民主黨敲響警鐘,提醒他們想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就需要捋順自身充滿混亂和矛盾的執(zhí)政方針。畢竟,美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54%的受訪者認為拜登不適合當總統(tǒng),另有超過71%的受訪民眾直言,美國政府已經“走錯路”了。
已經“走錯路”的拜登政府,即便不為國家和人民利益著想,也需要為自己及所屬黨派的利益考慮了。所以,拜登也必須重新確定方向,按照美國選民的意愿走上一條他們認為是正確的道路,其中就有可能包括重新調整對華關系。畢竟,中美關系緊張導致兩國貿易關稅問題懸而未決,已影響到美國人的收入。
所以,拜登又開始尋求與中國進行接觸了。繼中美外長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晤之后,據外交部網站3日發(fā)布的消息稱,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當天應約與美國總統(tǒng)伊朗問題特使馬利通電話,就伊核協(xié)議問題交換了意見。
中方此前已經不止一次告訴美國,取消對伊所有制裁,是重返協(xié)議的最佳途徑。但美國卻一直沒有在取消對伊制裁問題上,做出實質性舉措,導致伊朗一再拒絕與美國進行接觸。所以,拜登需要中國利用對伊朗的影響作用,幫助美國解決重返協(xié)議問題,作為給自己政治加分的一種手段。
另外,在中美外長會面之后,馬利就主動約中方舉行電話會談,這應該是拜登維持對華接觸熱度的一種方式。原因并不復雜,中美關系長期高燒不退,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了美國爆發(fā)多重危機的一部分誘因,甚至對美國中期選舉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拜登必須在這關鍵按時刻保持中美接觸的熱度,為日后兩國重啟全面合作創(chuàng)造機會,至少也要讓美國選民看到他在“努力”。但問題在于,無論拜登使出什么花招,但在中國給出的兩份問題清單清零之前,拜登想要借助與中國重啟合作來挽救其支持率,估計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