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zhàn)還是十四年抗戰(zhàn)?
? ? ? ? 幾年前,八年抗戰(zhàn)“改”成了十四年抗戰(zhàn),不過,我想說的是,自我們學習歷史以來,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一直是十四年,就沒變過,不知道為何有“改”這么一說。
? ? ? ? 所謂八年抗戰(zhàn),是自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我國戰(zhàn)場上的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個是八年的全面抗戰(zhàn),而對于日本軍國主義,就是全面侵華的開始。而所謂十四年,則包括了自918事變以來的中國人民局部的抗日戰(zhàn)爭和日本的局部侵華戰(zhàn)爭,而主要的代表就是侵占東三省,扶持偽滿洲國。而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又企圖策動華北五省“自治”,這樣一步步蠶食我國。而這期間,隨著危機的加劇,北平爆發(fā)了一二九運動,也涌現(xiàn)出了如馬占山,楊靖宇,吉鴻昌,姚子清等一批抗日英雄。在上海,也出現(xiàn)了19路軍在上海的抗戰(zhàn)。更有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最終在各方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我們開始全民族一致對外。
? ? ? ?而此時?,日軍也在不斷擴大侵華,先后調(diào)集海陸軍十萬多人進攻平津并最終攻占北平(現(xiàn)北京)和天津,而就在七七事變后,1937年7月17日的廬山講話中提到“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很明顯,這是要全面抗戰(zhàn)了,而日軍也在不斷增兵,擴大戰(zhàn)爭。
? ? ? ? 以上這些都只是高度概括,寥寥數(shù)語,而歷史課本,相對于文獻,也是高度概括的,但是,我國的歷史課本(除了某些歪屁股教材)?,核心,關(guān)鍵性的歷史事件,是不會含糊的,也是會重點介紹的。而我自己也記得很清楚,在上歷史課時,也一定要區(qū)分“抗戰(zhàn)”,“局部抗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即全面抗日戰(zhàn)爭就是始于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而整個抗日戰(zhàn)爭就是自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我們的認知一直是這樣,沒有任何變化,而區(qū)分“抗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也并不需要非?!案摺钡闹巧袒蛘叨喔叩牟湃A,純字面解讀并結(jié)合史實就很好區(qū)分。不過,重要的是,社會上,又有幾個社會人會思考這種“與我無瓜”的事情?當初說習慣了“八年抗戰(zhàn)”,我表示抗戰(zhàn)應該是14年,8年是全面抗戰(zhàn),得到了“憤青”,“學究”,“書呆子”的稱號,今天,如果去和一群社會人講14年抗戰(zhàn)和8年全面抗戰(zhàn),估計,就是“杠精”吧?
我知道,說這些,除了“浪費”我的備考時間,除此之外,也不會有什么作用。但是,我們對知識的不細致,不求甚解,恰巧給了偽科普極大的空擋可以鉆,這些偽科普可以利用我們對于知識點掌握的深度,廣度上的限制,有選擇性地對我們進行輸出,最終甚至可以從這種其實書上都有,課堂上講過,而且因為太簡單,考試的時候都不值一道選擇題中,包裝出一種“課本都學不到,只有我們才會告訴你,讓你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感覺,而對于這種為偽科普,我們把說別人“杠精”,“憤青”的精力,用來多看看高中教材,也不至于被回形針甚至比回形針段位更低的偽科普帶歪。但是,如果我們不思考,敵人就會替我們思考,我們不學習,敵人就會替我們學習。這一場打平就算輸?shù)膽?zhàn)爭,并不是我們想不想打,而是已經(jīng)被敵人堵門了,而打贏這場打平就算輸?shù)膽?zhàn)爭,除了讀書,學習,思考,別無他法。因為只有我們的知識水平越高,學習思維能力越強,知識面越廣,偽科普的生存空間才會被智慧壓縮,而現(xiàn)在,是秣馬厲兵奪回輿論陣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