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文字和聽到的文字,哪怕是一樣的,你也會感覺是不一樣的
看的文字和聽到的文字,哪怕是一樣的,你也會感覺是不一樣的
2021-09-30
前段時間,看書看的比較累,主要是看的有點多,而且同一類的書籍比較集中,到最后有點反感來,所以就開始用聽書的方式,但是感覺卻很不一樣。
有時候聽著聽著,感覺和我看的好像有點不一樣,不光是細(xì)節(jié),還有很多其他的哪怕不是細(xì)節(jié)的也有所不同。
我就開始對比這里面有什么不同。
首先,看書要比聽書快,雖然很多時候聽書已經(jīng)2倍速度了,而且已經(jīng)聽不清楚說什么了,但是依舊還是感覺看書快一點,或許是因為我看書的時候只是默讀而不是讀出來,或許有這樣的感覺吧。
其次就是很多時候我感覺我看到的和我聽到的并不一樣,這里面并不是說每次聽到的都很多,只是不一樣,因為有時候會感覺聽到的好像要全面一點,但是有時候又感覺,不對啊,剛剛看書的時候還有那個事情來啊,怎么聽的時候沒有聽到呢?
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最后沒有辦法,還是看書吧,我習(xí)慣不了聽書,太慢,而快的又聽不清楚,所以也就開始放棄了……
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才開始真的明白為什么口述和書寫是兩個概念的事情,為什么word和ppt會有那么大的區(qū)別,就是因為一個是偏書寫的,而另外一個偏口述。
口述匯報工作和直接提交報告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也就是說,直接匯報的時候,用的是一種話術(shù),而在提交報告的時候,因為是書寫,就要換成另外一種方式!
記得我以前就說過類似的話題,也就是說口語寫的日志,和我真實想表達(dá)的日志并不一樣,雖然我并沒有完全分開嘗試過,但是每次事后我在閱讀的時候,明顯的感覺不一樣。一開始我以為是我的問題,后來我才知道并不是如此,特別是看了很多短視頻和脫口秀之后,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很多人的視頻話語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樣知識的視頻,我們卻只會喜歡其中的某幾個的原因所在,并不是什么好看不好看,而是語言表述。
記得我和我的一個朋友說過,我以前也以為淮揚(yáng)菜不怎么樣,怎么還會有那么高的評價,后來我才知道,主要是因為我窮,吃不上真的好的淮揚(yáng)菜。而當(dāng)我吃到之后,我突然感覺,原來“舌尖”
的表述是如此的無力,甚至可以說是已經(jīng)拉低來真實。
但是真的是表述不力嗎?
顯然不是,畢竟當(dāng)我沒有吃的時候,我認(rèn)為表述就已經(jīng)讓我咽口水了,只是現(xiàn)實是,當(dāng)我吃了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表述的蒼白無力。
扯遠(yuǎn)了,但是文字和語言所表達(d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至少是不能通用的,如果想要兩個表述是一樣的意思,至少是類似的意思,就一定需要不同的展現(xiàn)形式。
為什么很多人喜歡聽報告,就是因為看的時候,很多時候會忽略很多東西,而有些人就是喜歡寫,因為寫的時候,可以表述清楚。
而我其實是一個喜歡口述的人,只是我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形式是書寫。如果不緊張,且很放松的情況下,我口述甚至可以說上一整體,還可以融會貫通。
所以我喜歡找陌生人聊天,因為那個時候,我就可以整合我所知道的發(fā)展出新的,然后就可以融會貫通……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