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終究是夢,我也至死不渝”


李商隱的《錦瑟》堪稱是古代最難懂的詩之一。
【小序】
在上學(xué)的時候,你讀完以后覺得很美很傷感,讀完之后卻不太能懂它在說什么?
其實古文界有一個不成文的默契,如果你不能自圓其說的解讀《錦瑟》
那你就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詩詞。
今天我們會把他所有的典故和李商隱的生平一起串聯(lián)起來,我們一起試著解讀一下這個千年前留下的謎題。

正文:
“五十弦”出自《史記·封禪書》
太帝派素女彈奏五十弦瑟,因為太過于悲傷。太帝聽著淚流不止,所以下令?!?span id="s0sssss00s" class="ql-color-#004e80">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常見的弦樂器,也就是四弦,五弦,七弦,但是錦瑟偏偏需要五十弦。
有些人生下來就比別人更加敏感多情,大家都說放下吧,放下吧!但是有些人就是放不下,所以這一份多出來的情(弦)么一弦一弦追思華年。
錦瑟這個意象,李商隱以前就寫,就是寫給妻子的悼亡詩:
《房中曲》
李商隱(唐)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
嬌郎癡若云,抱日西簾曉。
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當(dāng)時他們在異地,等到李商隱回家,發(fā)現(xiàn)妻子已經(jīng)病逝。只留下了昔日一起彈奏的錦瑟。錦瑟,其實也是在自喻。
“莊生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
講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起舞,但是等了夢醒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周莊。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
蝴蝶之夢為周與
到底我變成了蝴蝶?
還是蝴蝶變成了我?
這是原本的典故。
李商隱重新詮釋了它的內(nèi)涵:
曉夢迷蝴蝶
破曉時分的夢,也就是處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界處,一切似真似假,美麗夢幻即將破滅,我卻依然癡迷不舍。
【背后臺詞】
我知道這終究是一場夢,是一場空,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入迷。
我知道人生終究會面對生與死別,我也知道這一切都已成空,但我還是忍不住思念。
“望帝杜鵑”出自《華陽國志·蜀志》
商周時期古蜀國的國王望帝,年輕時統(tǒng)治有方,后來禪讓隱居西山。相傳他晚年深陷悲憤之中,于是去世之后化成了杜鵑鳥哀聲啼哭。
李商隱通過這個典故,但是又突破了這個典故。
望帝是在講一種耿耿于懷,但它是一種“晚景”。李商隱卻用“春心”這種富有朝氣的詞來形成一種反差。他曾經(jīng)在他的其他詞里寫道: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爭,是因為這結(jié)局是相思成灰,所以說他明明知道“春心”的結(jié)局,但仍然要“托杜鵑”
縱然知道結(jié)局已經(jīng)注定,但我仍要至死不渝。
從第一句的天生多情追思,第二句的癡迷不休,再到第三句的李商隱又翻出一層意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
珠有淚出自《博物志》
海外有鮫人
水居如魚
其眼成珠
藍(lán)田是指長安附近的藍(lán)天山,因盛產(chǎn)玉而聞名。
所謂玉生煙,是指美玉在陽光下的照耀下,會蒙上一層朦朧的青煙
一個是滄海月明
一個是藍(lán)田日暖
一個明媚的夜晚
一個溫暖的白天
都是很美好的景象。
接著,卻是美珠有淚,梁玉生煙
有淚終究代表著意難平
生煙終究還是飄渺無依
所以之前的所有追思,最終化為了一種深深的無奈。
情緒是一層又一層的遞進(jìn),自然而然拋出了最后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事已至此,此時深情追憶還有用嗎?答曰: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詮釋】
李商隱迎娶王晏媄是完全改變了他的一生命運軌跡的一件事。因為王晏媄的父親王茂元和李商隱的恩師令狐楚,這兩個人是水火不容的對立派,相當(dāng)于李商隱背信棄義另投別門。事實證明,李商隱后半生不受重用,到處奔波謀生。夫妻倆即便情感深厚,但聚少離多。妻子去世的時候他都不在身邊,釀成了他一生的遺憾。其實這樣的悲劇是他一早就種下的。只是當(dāng)時惘然?。‘?dāng)時一定是比此時更快樂的,但這種快樂又透露著一股,有所失的悵然。連快樂都小心翼翼,怕它消散,但又知道他注定會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