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
原文http://t.cn/R7CSAwi袴-113519

日本大百科全書(Nipponica)“袴”的解說?
?
和服的一種,下半身衣。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的衣服,由于是下衣,有胯,雙腿分穿的衣服叫做“袴”,沒有胯的衣服叫做“裳”。日本古墳時代(3世紀中葉から6世紀末葉までの約300年間)男子是“衣褌”,女子是“衣裳”服裝。之后,由于服制,從褌變成了袴。從古代到近世,到今天可以看到多種變遷。?
?
女子在公家社會,由于裳的倒退出現(xiàn)了袴,作為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以后的女子服裝構(gòu)成要素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以后裳逐漸衰落,宮廷的女子以衣(袿)袴形態(tài)為正裝。在武家和普通女子中,隨著小袖的發(fā)展,打掛小袖形態(tài)作為正裝,不再用袴。今天的女子和服與此有關(guān)。[藤本安]?
?

男子?
?
古墳時代的男子的褌是寬松粗褲形式。飛鳥時代(592年-710)的袴根據(jù)《天壽國繡帳》中男子的樣子,在衣和袴之間穿著褶,之后不再穿褶。這是因為,由于漢族的形式,衣服的長度變長,袴變細了。這袴的形式在前面打開,腰(紐)是用一腰系的。作為男子束帶構(gòu)成要素的大口袴、表袴各自形態(tài)不同,大口袴是下袴用共布回做成的袷。襠是角襠,腰是用一腰綁在腋下。表袴是袷,表里的布料和顏色都不同。襠是長方形幅窄丈長,后面是左右一起縫合,前面是左右分別縫在腰上左右展開。腰是用一腰,將前面疊在一起,綁在腋下。684年(天武天皇13年)的服制的常服中有“括緒袴”,指貫是括緒的奴袴,無位男子的袴。這是用于鷹狩的“狩袴”,公家使用時用絲綢織物制成,衣冠、布袴、直衣等普遍穿著。指貫是八幅寬丈長,裾口用紐系起來會變寬,適合坐禮。一般綁在腳踝,不伸出腳,像袋子一樣踩著走。武家的指貫是前四幅、后兩幅、六幅,比公家的指貫要窄,所以活動起來也容易,而且袴的腰(紐)像今天的袴一樣,可以前后分開,系上繩子。這種指貫形式的袴因為起居動作容易,所以一般被使用,也被稱作“奴袴”。平民間使用前二幅、后二幅、四幅的細長袴。?
?
正倉院寶物的袴有袷、單、有的有襠、有的沒有、以及開股式和閉股式。腰是用一腰系在腋下縫制。這種腰的形式,束帶的大口袴、表袴和女子裝束的袴等被流傳下來。襠的形狀,正倉院殘留的白麻布袴的襠是方形的。方形的襠兩半對折成三角形,縫在前后胯。角襠被用于束帶的下袴大口袴、武家狩衣、直垂、大紋、素襖、裃袴。束帶的表袴襠,將長方形的丈長2張疊合,后面2張一起縫合,前面是左右分別在腰處打開,垂著的襠丈中央(下方)疊加2張。這種襠的形態(tài)只有“表袴”。?
?
平安時代表袴、指貫在上衣內(nèi)穿著,到了武家時代,上衣之上穿袴的形式開始。狩衣和前者一樣在里面穿袴,狩衣系的水干是衣的上面穿袴。把這叫做穿著“上下”,直垂、大紋、素襖、裃都是同樣的上下穿著形態(tài)。水干在平安時代作為勞動服,鐮倉時代幕府出仕時,室町時代作為禮服穿著。狩衣、水干、直垂、大紋的袴腰部使用白絹。素襖、裃袴的腰部使用共布。另外,武家裝束的袴和公家裝束的袴不同,前后紐分開,使用便于活動的小袴。小袴叫做“指籠”(指袴),是指貫的簡稱。為了調(diào)整小袴的后腰形狀,把腰板放進芯里。室町時代末期左右,直垂小袴也逐漸變長,作為殿中用的拉長下擺的長袴之風興起。?
?
進入江戶時代,長袴成為武士的禮服。武家公服中直垂的一種“素襖”,在背部和兩袖前后5處染上家紋,在上面加上菊綴。菊綴貼在各布的縫合處。長袴在腰部的中央和兩脇相引處3處加上紋,腋下的家紋之上加上菊綴。后腰使用芯凸顯腰板,過渡到現(xiàn)在的臺形腰板,調(diào)整形式,后腰的紐左右分離,腰板的兩端與“付菱”一起佩戴。?
?
室町時代出現(xiàn)了無袖的肩衣和袴,過渡到直垂,素襖成為禮服,之后過渡到素襖,肩衣袴成為禮服。隨著肩衣袴的禮服化,露出了以前從表面看不到的小袖。江戶時代,裃的正裝穿著熨斗目小袖,在上面穿著麻長裃。袴的寄襞從寬永(1624~1644)左右開始,正德、享保(1711~1736)以后在袴的中央,形式完備。上和下是肩衣和袴,穿著肩衣長袴的話,叫做“長袴”,穿著肩衣和小袴的話是“半袴”。半袴普遍化后,肩衣和袴的材質(zhì)不同,簡便穿著。這個叫做“繼裃”。不久半袴從袴分離獨立,穿在小袖之上。這袴叫做“平袴”(常袴)。武家和商人都穿袴,襠低的是町人縫制。起初武士沒有穿這種袴,但在天明(1781~1789)以后開始穿。但是如果沒有穿這個的話,就不能騎馬。寬文(1661~1673)時,江戶·芝神明町的松葉屋理右衛(wèi)門為騎馬設(shè)計縫制的特有袴,乘馬便利獲得一致好評被武士使用。這種附有高襠,似乎是由于騎馬而存在的,被稱為“馬乘袴”。馬乘袴的背上方放上薄板鞍越,因為是蟬的形狀,所以俗稱“蟬形”。走路時,袴在馬乘袴和平袴之間,襠的高度比馬乘袴低,比平袴高。這種叫“半馬乘袴”。由于襠的高度不同,相引的高度也不同。襠在高處的相引也高,襠低的平袴相引尺寸少。馬乘袴、半袴用緞子、織紋等做成袷,下擺上鑲黑色天鵝絨邊。除此之外,用唐棧做“袷”。簡陋的東西主要使用小倉木棉的豎條紋,這在夏冬也很簡便。?
?
在平袴上鑲邊使用的東西叫做“野袴”。緞子、錦等袷的野袴由前輩使用,后輩用條紋織。幕府御用們的商人平日出仕時穿羽織和條紋野袴。另外,士民一起消火時裝束,要穿野袴。踏入袴比野袴稍窄,下擺的邊布幅細。這個也叫“裾細”,是元文(1736~1741)出來的,武士穿的。裁著也叫“伊賀袴”、“輕衫”,是由于南蠻人移民受到南蠻風影響而制作的袴,膝關(guān)節(jié)以下是脛巾風,膝下和下擺用繩子系著,鹿皮、棉、繻子、唐織等制作而成。16世紀,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當時也使用過。?
?
裁著是江戶時代初期武士旅行時,番匠、樵夫、獵人等人使用,相撲的行司也用。之后,轉(zhuǎn)向民間。[藤本安]?
?

女子?
?
女子的袴,古時在貴族社會的服裝構(gòu)成上是必不可少的,在室町時代使用小袖、使用腰帶后形態(tài)就消失了。明治以后,隨著歐美文化的引入,頒布了學制,女子也上學。明治中期,改良了女學生上學時使用的和男子一樣的有襠的袴,使用了容易穿的沒有襠的袴。這種袴在男子中也開始平常使用,這也叫“襠無袴”,又叫“行燈袴”。?
?
現(xiàn)在,日常著裝已經(jīng)西裝化了,男子的和服禮服不能缺少“襠有袴”。作為七五三5歲男孩的祝賀服正裝,使用“襠有袴”。女子在學校的畢業(yè)典禮或演奏琴時穿的程度。在特殊面,日本獨特的技藝劍道、弓道、能、仕舞、素舞,以及神官的裝束、相撲的呼出、行司等,各自使用傳統(tǒng)的袴。[藤本安]?
?
《后藤守一著《服裝史概說》(1943·四海書房)》▽《喜田川守貞著《類聚近世風俗志(守貞漫稿)》(1928·文潮書院)》▽《喜多村信節(jié)著《修訂嬉游笑覽》(1927·六合館)》?
?
[參考項目] |行燈袴 |表袴 |馬乘袴 |大口 |裃 |指貫 |裁著?
?
行燈袴的各部名稱(男子)?
?
馬乘袴的各部名稱?
?
袴的穿法?
?
袴的折疊方法?
?

精選版 日本國語大辭典“袴”的解說?
?
袴【袴】?
?
?名??
?
1 下半身穿的衣服的總稱。根據(jù)衣服的構(gòu)成,有肌袴、下袴、表袴,根據(jù)質(zhì)地裁縫有四幅袴、六幅袴、八幅袴等。另外,根據(jù)形狀,有大口袴、小口袴、括袴、指貫袴,根據(jù)長短,有長袴、小袴、半袴、切袴等?!緫@懃袋】?
?
2 特別是,四寬下擺短的東西。?
?
5 “袴著”的縮寫。?
?

百科全書Mypedia“袴”的解說?
?
從和服的腰到下蓋住的寬松衣服。在左右分成的筒狀中,一邊穿進一只腳,腰部系著繩穿著。自古以來就被使用,近世以后發(fā)展顯著。男袴,有用束帶的表袴、大口、指貫、狩衣用的狩袴、指貫切袴的指袴、類似指貫的小袴、到膝蓋的四幅袴、作長裃用的長袴、半裃用的半袴、與半袴相同的平袴、襠高的野袴、下擺細的踏入、騎馬用的馬乘袴、共布帶腿絆的伊賀袴,現(xiàn)在也作為儀式服使用的“襠高袴”,簡式?jīng)]有襠的“行燈袴”等。女性的袴可以看到平安時代女子裝束紅袴、作袿袴用的“緋切袴”,很快衰落,明治以后女學生再次穿著女袴。除此之外,還有輕衫、裁付、條絨褲等山袴。?
?
→相關(guān)項目裃|直垂?
?
來源 株式會社平凡社百科全書 關(guān)于Mypedia的信息?
?

不列顛國際大百科全書 小項目辭典“袴”的解說?
?
和服的一種,從腰到下的穿著。西裝的褲子,配裙子。代表性的是正方形的襠在胯下,現(xiàn)在的并寬(約36cm)左右的布是前后左右附著的褌,從古代到江戶時代末期為止一直穿著到明治以后。之后的山袴是褲子的形狀,前后的股上綁成弧形。條絨褲,輕衫有菱形的襠。馬乘袴在明治時代以后,從平時穿到禮服都廣泛地被男性穿戴。這種袴使用條紋小倉、緞子、仙臺平、博多平等織布,成為學生用、禮裝用,明治初期女學生也使用。從大正后期開始,隨著西裝的普及,袴逐漸衰落,現(xiàn)在沒有襠的行燈袴除了藝能人和特殊職業(yè)人之外,婚禮(男子)和畢業(yè)典禮(女子)中可以看到。?
?

數(shù)字大辭泉“袴”的解說?
?
袴【×袴】?
?
《“穿裳”的意思》?
1 和服,從上面開始穿著的和服,從腰到下覆蓋寬松的衣服。用繩子綁在腰上。行燈袴、馬乘袴、近世作為禮服使用的長袴等種類很多。?
?

日本文化色葉事典“袴”的解說?
?
[男性用]袴主要有2種,像裙子一樣沒有隔斷的筒狀袴叫做“行燈袴”,像褲子一樣一分為二形狀的袴叫做“馬乘袴”。既婚、未婚、慶弔等無論狀態(tài)或環(huán)境都可以穿,和紋付羽織處于正裝、禮服位置。?
?

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袴」の解説?
?
像西裝的褲子和裙子一樣,和服的下半身穿著,從腰到腳覆蓋的衣服。由前后兩部分組成,下半部分左右分成筒狀縫合,這里雙腳相通,上部分分別系繩穿著。像山袴一樣,布幅少的是褲子狀的,像襠高袴一樣布幅多的東西非常寬松,也有像行燈袴一樣裙子狀的?!捌偶幽Α边@個詞早在《日本書紀》中可見,另外袴、褌的文字也早在《古事記》《日本書紀》中使用。?
?

世界大百科全書中的袴的提及?
?
【學生服】?
?
...女學生的情況,由于和服表現(xiàn)貞淑、順從等對婦德的拘泥,西服的采用比男子慢了很多。1872年文部省設(shè)立最初的女學校,穿著男袴(袴)波及到了女子師范學校,83年文部省禁止,以“異樣之裝”被禁止,接著從86年開始男學生采用西裝制服并行,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和一部分普通師范學校,西服成了制服。但是這種西裝化在短時間內(nèi)結(jié)束,90年代前期回歸和服,由于體操的需要而開發(fā)出了獨特的女袴,從20世紀初開始作為高等女學校、女師范等制服普及。...?
?
【服裝】?
?
...同時成為廣袖(寬袖)等,寬松長大的衣服。公家男子在上衣之上穿盤領(lǐng)、廣袖形式,內(nèi)穿垂領(lǐng)、廣袖形式,公家女性穿上著、內(nèi)穿垂領(lǐng)、廣袖形式長袴,作為貴族的象征穿著,此后持續(xù)了很長時間。新階級中世紀武家,既具備地方、庶民的性格,又保留了古代意識,參考公家文化,作為禮裝,利用公家服裝,將他們的勞動著“直垂”廣袖化作為公服。... http://t.cn/A66YBAAn[/cp]
*個人翻譯 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