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chron/京東京造機械鍵盤在Linux上的配置

支持?Windows?和?Mac?雙系統(tǒng)的某些機械鍵盤,如?Keychron(國內(nèi)的京東京造其實也是這個換了個馬甲),在?Linux(包括 RedHat系和 Debian系)上可能會有?SUPER鍵(也就是大多數(shù)鍵盤上的WIN鍵)失靈,F(xiàn)區(qū)功能鍵(F1~F12)無法切換默認(不按FN時)是功能鍵本身還是FN附加的額外功能?等問題。既然是在 Linux上碰到的問題,而Linux是完全開源對開發(fā)者友好的系統(tǒng),全世界用這個系統(tǒng)的大佬并不少,所以還是有探索出解決辦法:
https://gist.github.com/andrebrait/961cefe730f4a2c41f57911e6195e444

上面鏈接的文檔主要是以 Keychron?K系列機械鍵盤在?Debian系Linux(如Ubuntu/Linux Mint)上的配置為例,實際上?RedHat系Linux(如Fedora/CentOS)上的配置略有區(qū)別,
這里以 京東京造C1機械鍵盤在?Fedora 36?上的配置為例說明一下配置方法:
把鍵盤上切換系統(tǒng)適配的的實體鍵(京東京造C1的這個鍵在鍵盤左上角側面)從 Win/Android?撥到 Mac/iOS,然后打開終端開始搓命令:
注意看注釋,把命令中的<value>替換成數(shù)字0或1或2后再執(zhí)行,0表示禁用FN鍵;1表示FN優(yōu)先,舉例來說此時在瀏覽器頁面按F5生效的并不是F5本身(刷新),而是通常情況下FN+F5的額外功能(類似?切換靜音這種多媒體功能);2表示功能鍵本身優(yōu)先,按下FN+F功能鍵才是額外功能,一般推薦就設置為2,除非你額外功能用得比功能鍵本身多。?對IT開發(fā)者而言,一般還是使用F區(qū)功能鍵本身比較多,最好設置為2.
(1)手工掛載一個配置文件:
(2)使其在系統(tǒng)每次啟動后即生效:
這里注意看注釋,大班系 和 紅帽系 的啟動初始化參數(shù)加載刷新命令完全不一樣的,大班系的執(zhí)行上面兩行命令,紅帽系的執(zhí)行最后一行命令即可
(3)重啟系統(tǒng):
留意:除了以上配置,還需要注意看下鍵盤的說明書,鍵盤本身也有以FN+一到兩個組合鍵長按若干秒來切換F區(qū)功能鍵的特性,以及多種系統(tǒng)上切換使用后實體鍵的位置在 Win/Android?那邊還是在 Mac/iOS?那邊。

OK,這次有關?Keychron/京東京造機械鍵盤在Linux上的配置參考 就到這里。雖然關于機械鍵盤我個人根據(jù)五年以上的使用經(jīng)驗更推薦杜伽(DURGOD)K320銀軸白光版,但京東京造C1作為入門款帶背光的機械鍵盤,價格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也許對剛接觸機械鍵盤的新手來講更具性價比。關于機械鍵盤我個人最推薦銀軸,然后是粉軸(靜音紅軸),再是紅軸,其次茶軸,再次青軸,最后黑軸,基本上越往后按鍵壓力越大,使用起來手越累;另外新手要注意青軸和茶軸是有段落感的,雖然最初的機械鍵盤的老味道更足,但是咔噠咔噠的噪音也會明顯更大,如果在公司多人辦公室或大學寢室,最好先看下其他小伙伴用啥鍵盤,都用噪音鍵盤就無所謂,否則最好不要自己一個人弄個大青軸在那咔咔咔壞人品拉仇恨,別人當你面不一定說,背地里不知道罵你素質差罵成啥樣。
最后順便一提 Bilibili 專欄的原創(chuàng)聲明不代表我的真實意愿,它說的是"本文為我原創(chuàng),本文禁止轉載或摘編",我的意愿是"本文為我原創(chuàng),但本文在不用于商業(yè)盈利的前提下允許轉載或摘編,轉載請注明出處"。如發(fā)現(xiàn)任何錯誤(錯別字也算),也請不吝賜教于評論區(qū)指出,謝謝大家!祝各位編碼愉快~~ 贊美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