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小說素材】6.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這個系列了,今天就帶著大家淺顯地了解一下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的區(qū)別和理定方法。


“烏托邦”和“反烏托邦”是現(xiàn)如今許多幻想類作品中常用的世界觀核心思想,對于小說世界觀的架構,不管是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起到的作用也僅限于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并且可以讓作者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的這么一個東西。
也就是說它兩本身起到的作用也就是輔助構建的作用,并不能直接拿來套用。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也是可以直接成為小說的一大分類,成為小說的一個標簽。
那么“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具體都是些什么內容呢?我們又應該如何運用呢?讓我們一一解析認識。

烏托邦
從名詞解釋上來看,“烏托邦”是個復合詞,“烏”指的烏有,即沒有的意思;“托”是寄托;“邦”是國家的意思,連起來理解就是“空想的國家”,提出者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對于烏托邦更細致的解釋就是一個“空想社會主義”的國度,在那里,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tǒng)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由公眾選舉產生。

烏托邦相關的文學作品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而現(xiàn)階段我們對于烏托邦的理解以及塑造描繪也就是指的十分美好的社會,你在這個社會上看不見人性的七宗罪,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想寫出或者塑造出一個烏托邦的世界背景,那么就把一切往最美好的方向去寫,去塑造。
烏托邦也是常用于諷刺。
其實烏托邦的運用十分少,現(xiàn)階段幾乎很難出現(xiàn)烏托邦式的文學作品,畢竟相比起“反烏托邦”來看,烏托邦更偏向于政治制度,而“反烏托邦”則更是一類文學風格。

反烏托邦
“反烏托邦”是最常用的一類,比起“烏托邦”,“反烏托邦”更容易駕馭,也更容易塑造,也是許多游戲以及小說經常用的背景模式。
“反烏托邦”顧名思義,就是與“烏托邦”是完全相反的存在,你“烏托邦”是指的好的,十分完美的文明社會,那我“反烏托邦”就指的完全骯臟扭曲的社會,法制是花瓶擺設,貧富差距嚴重,總之只要是壞東西就使勁加上去。

“反烏托邦”最常運用在科幻領域,以及各類幻想文學。
反烏托邦常常表征為反人類、極權政府、生態(tài)災難或其他社會性的災難性衰敗。這種社會出現(xiàn)在許多藝術作品中,特別是設定在未來的故事。反烏托邦出現(xiàn)在許多虛構作品的亞流派中,常用于提醒人們注意現(xiàn)實世界中的有關環(huán)境、政治、經濟、宗教、心理學、道德倫理、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被人忽略,有可能導致出現(xiàn)反烏托邦的狀況。
像一些影視作品,如:《環(huán)太平洋》、《饑餓游戲》、《地球百子》這類的。
還有一些游戲作品,如:《輻射》系列、《最終幻想6》、《最終幻想7》等等。
而相關的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了。

對于反烏托邦的運用,肯定要比烏托邦方便許多,這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運用才能突出反烏托邦的特點,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反烏托邦中,核心是世界觀,世界觀的處理尤為重要,因為烏托邦本身會涉及政治,因此作為它的反義詞,反烏托邦也應當如此。
我們常常會為其創(chuàng)建一個政府,這一政府一直用著什么樣的法律,是如何統(tǒng)治自己的國土的,究竟是因為什么才導致這個世界變成這般模樣的?這些都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應當去思考的,而這些往往都會和政治掛鉤,因此但凡是運用到了這兩種,都必須為你的世界理定一較為詳細,并且邏輯通順的政治體系。
反烏托邦有時候也不一定就是純粹的被毀滅的世界,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一類反烏托邦是披著烏托邦的外皮而制定的反烏托邦。
這類就是看著這個世界似乎非常完美非常發(fā)達,人人都能吃飽喝足,人人都享受上流待遇,但這只限于高層,底層通常會出現(xiàn)貧民窟,等級劃分嚴格,低等級的人每日都想著如何填飽肚子,如何生存,而高層高等級的人永遠都在浪費。
這樣頗有差距感的社會模式,也是一類反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