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放棄最后的生機:陳昌浩與徐向前爭論后,回到倪家營子
西路軍的來龍去脈之八
作者:桅桿
就在紅5軍襲占高臺的第二天(1936年1月3日),隨紅9軍行動的西路軍總部在夜間行軍時,在甘州(今張掖)西南的甘浚堡突遭馬家軍騎兵襲擊,損失慘重。尤其是總部,參謀和情報人員傷亡甚多,偵查電臺等通訊器材大多散失,通訊系統(tǒng)大部癱瘓。
無線電偵聽是情報的重要來源,也是紅軍的強項,作戰(zhàn)不可或缺。這次損失,對西路軍后續(xù)作戰(zhàn)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只能請求遠在河東的紅軍總部提供偵察情報。
甘浚堡遭襲,西路軍在4、8、9日三次向總部報告戰(zhàn)損情況,可見損失和影響之大。并且電臺損失的惡果很快就顯現(xiàn)了。
紅5軍占領(lǐng)高臺后,馬家軍上萬步騎跟蹤而至,并在4日包圍了高臺,隨即發(fā)動猛烈進攻,同時分兵牽制駐臨澤的紅9、紅30軍。當時紅5軍只有1部電臺,由政委黃超所掌握,與西路軍總部(駐臨澤)在一起。因此,紅5軍被圍后,無法與西路軍總部電臺聯(lián)絡(luò),軍長董振堂數(shù)次派人出城報告,均被馬家軍截殺。
直到18日,西路軍總部破譯馬家軍電報,才得知高臺被圍,紅5軍情況危急。當時西路軍已經(jīng)沒有機動兵力,只得派騎兵師在19日一早出援。途中,騎兵師遭敵1個騎兵旅和2個步兵旅圍攻,損失殆盡,師長董彥俊、政委秦賢道以下大部犧牲,僅1團團長徐國夫率100多人馬撤回。
董振堂率紅5軍(2個團、軍部及直屬隊)孤軍奮戰(zhàn)半個月,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近3000勇士大部壯烈犧牲,僅極少數(shù)突圍。
很多文章說紅5軍在高臺全軍覆沒。這不準確的:當時紅5軍有4個團,政委黃超率另外2個團在臨澤。但紅5軍基干盡失,西路軍再遭重創(chuàng),人數(shù)已減員一半,此時戰(zhàn)斗人員只有7000多人。
(二)最后的東返機會,因內(nèi)部爭論而喪失
徐帥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從16日起,中央即連續(xù)來電,指示西路軍準備東進。”并說這“與西安的緊張局勢密切相關(guān)”。但總部16日電報是這樣說的:“你們必須從提高信心……求得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二馬,才能保證創(chuàng)立甘北根據(jù)地,及在可能時派一部占領(lǐng)安西的勝利。”
這個電報的意思很明確,是要西路軍在現(xiàn)地擴大根據(jù)地,而不是東進。實際上,東進是西路軍主動提出的。在此前后,總部并沒有要西路軍東返的電報。
21日,徐、陳致電總部:“以十天行程到達古浪、上門地區(qū),爾后向平番或靖遠集中。”并說“士氣正旺,沿途相機抗擊”。
23日,電報詢問黃河的開冰期以及“到古浪、土門后,究取何路渡河、何地集中”;24日在報告馬家軍企圖“堵我東進,迫我西進”等情況后,表示“我方基本上堅決執(zhí)行東進計劃”。從這些電報可以看出:西路軍提出沿原路返回河東,并且決心很大。
對西路軍東返,總部一面數(shù)電指示與南京方面談判的周副主席、潘漢年等,設(shè)法通過各種渠道,要求馬家軍不要攔截;一面在24、25日兩次致電徐、陳:“你們行動方針以便利擊敵、保存實力為目的,行動方向由你們自決。如你們決定東進,我們是贊成的”;并準備派紅28軍、紅32軍適時到靖遠河邊策應(yīng)及“以各方用力設(shè)法援助”。從這些內(nèi)容可以看出:一是行動方向由西路軍自己決定,總部并無明確指示;二是如果西路軍決定東進,中央明確贊成,并準備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應(yīng)當說,這個決心和決定是正確的。此時西路軍實力尚存,如果橫下一條心,堅決向東打,或許還是有一線生機的。這也是西路軍最后的機會,但西路軍內(nèi)部又起紛爭。
(三)困守倪家營子,決定了西路軍的最終命運
西路軍東進途中,一路上與堵截的馬家軍展開激戰(zhàn)。23日進至龍首堡、西洞堡一帶,“暫休整一兩天,備擊來敵”。27日,西路軍在西洞堡消滅馬家軍1個憲兵旅、擊潰1個騎兵旅,殲敵800多人,取得進軍河西走廊以來最大的一次勝仗。
可令人費解的是,此時西路軍的東進信心卻開始動搖,在當天(27日)21時致電總部,認為馬家軍“已備于東,馬上東進不易,宜在甘州以西周轉(zhuǎn)一時,求各個擊敵。萬一東北地區(qū)受阻,可否在現(xiàn)地區(qū)爭取時間”。并要求“實情望今夜速實告,以便可東則東,可西則西”。
可未等總部回電,西路軍即于28日晚西返臨澤,進駐倪家營子,爭取休整和殲敵,“為東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此后,西路軍被動應(yīng)戰(zhàn),困守倪家營子。由于子彈幾乎耗盡,此后西路軍將士基本上是用大刀、棍棒等冷兵器作戰(zhàn),已經(jīng)十分疲弱的兵力逐漸被消耗。
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和危險局面,2月中旬,徐向前提議討論行動方針。在西路軍的會議上,基于外援無望,徐建議自救突圍東返,并得到一致贊成。21日,西路軍撤出倪家營子,向東突圍。當進至威敵堡地區(qū)時,遭馬家軍攔阻。
見東返受阻,陳昌浩的信心再次動搖,提出返回倪家營子。對此,徐向前堅決反對,兩人大吵一頓。開會討論時,陳昌浩不惜祭出“逃跑”等大帽子。這樣,西路軍于當晚返回倪家營子,最后失敗的命運就此決定。
西路軍返回倪家營子后,馬家軍跟蹤而至,血戰(zhàn)5個晝夜,瀕臨絕境。27日,西路軍不得不再次從倪家營子突圍,準備沿祁連山東返。此時,西路軍實力已經(jīng)消耗殆盡,失敗已成定局。下文繼續(xù)為您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