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通用機槍發(fā)展
? ? ? ? ? ? ? ? ? ? 什么叫通用機槍
? ? ?通用機槍也叫輕重兩用機槍,是一種可由單人攜帶、氣冷設計、彈鏈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附有兩腳架亦可裝在三腳架上或車輛上的中型機槍。它既具有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連續(xù)射擊時間長的的優(yōu)勢,又兼?zhèn)漭p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優(yōu)點的一種機槍,是機槍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從20世紀50年代起,各國普遍用通用機槍取代了輕機槍與重機槍。如今,輕重兩用機槍已經是基本取代了重機槍的地位。
? ?輕重兩用機槍在處于輕機槍狀態(tài)時,主要殺傷、壓制800米內的有生目標;處于重機槍狀態(tài)時,主要殺傷、壓制1000米內的有生目標;一般情況下通用機槍都能高射架槍,實施對空射擊。通用機槍口徑通常為6.5~8毫米,槍身長1200毫米左右,發(fā)射步槍彈或機槍彈,理論射速600~800發(fā)/分,槍身重6~15千克,槍架重5~20千克。自動方式多為導氣式,閉鎖機構多為槍機回轉式或槍機偏轉式,擊發(fā)方式為連發(fā)。一般配有大、小彈箱和不同長度的彈鏈。作輕機槍使用時,彈箱可掛在槍身上,能實施行進間射擊,伴隨步兵戰(zhàn)斗。為了便于輕機槍射擊,通常配有槍托。同時配有兩腳架和三腳架。兩腳架裝在槍身前部,架桿多為可伸縮式,以便調整火線高和調正槍身。為保證有較長的持續(xù)火力和良好的射擊精度,通常配有備份槍管,可供更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德國設計了MG34通用機槍。此后改進成MG42通用機槍,1942年裝備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通用機槍得到各國軍隊的普遍重視,得到很快的發(fā)展。戰(zhàn)后各國新研制的機槍大部分是通用機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M60式7.62毫米通用機槍、比利時MAG通用機槍、蘇聯(lián)PKM通用機槍以及中國1967年式7.62毫米輕重兩用機槍、QJY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等。通用機槍未來發(fā)展是:研制高威力彈藥及特種彈,提高通用機槍對有防護有生目標及輕型裝甲目標的毀傷能力,特別是遠距離的毀傷能力;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小口徑,大幅度減輕重量,提高機動性;發(fā)展中大口徑通用機槍,兼顧車載使用和攜行使用。
? ? ? ? ? ? ? ? ?世界上最早的通用機槍?
世界上最早的通用機槍是丹麥生產的麥德森機槍,它首創(chuàng)了通用機槍的概念,該槍擁有多種口徑(6.5×55mm/7×57mm/7.62×51mm/7.62×63mm/7.92×57mm及其他),使用兩腳架時可作輕機槍,使用三腳架時可作重機槍,使用其獨創(chuàng)的軟式三腳架時則可作為高射機槍使用。但由于麥德森機槍采用彈匣供彈,在持續(xù)火力方面稍差,而且多數被當作輕機槍使用,所以多數人把麥德森機槍當作輕機槍而不是通用機槍。
? ? ? ? ? ? ? ? ? ? 二戰(zhàn)及二戰(zhàn)后的通用機槍發(fā)展
真正投入服役的通用機槍可以說始于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納粹德國最先用MG34通用機槍裝備部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生產的MG34機槍是最先投入服役的通用機槍,其是以MG13輕機槍改造而來,采用了精度更高的重型浮動式可更換槍管,由于《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在一戰(zhàn)后生產自動武器,所以MG34機槍在設計完成后是以輕機槍的名義投入量產的,由于它的外形更像輕機槍,所以并沒有引起英美等戰(zhàn)勝國的警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使用的通用機槍主要是德國7.92毫米MG42通用機槍。自二戰(zhàn)結束以后,通用機槍得到了飛速發(fā)展。20世紀50~70年代是通用機槍的盛行時期,例如1957年美國定型的M60通用機槍、1958年比利時定型的FNMAG式、1958年西德定型的MG3式、1961年蘇聯(lián)定型的PK通用機槍等,都是典型的通用機槍。80年代以來,由于部隊機械化、裝甲化水平提高,車裝機槍數量增多,以及大口徑機槍的重量大幅度減輕,導致通用機槍的發(fā)展速度減慢。
? ? ? ? ? ? ? ? ? ? ? ? ?中國的通用機槍發(fā)展
? ? ? ? ? 我國對通用機槍的研究始于1940年,當時正在英國軍隊服役的蔣緯國隨盟軍登陸北非,在考察英軍繳獲的德式武器時發(fā)現(xiàn)了少量的MG34型通用機槍,崇尚德式裝備的國民政府兵工署在收到蔣緯國寄回國內的兩支MG34機槍之后,如獲至寶,立即組織武器設計專家對其進行測繪,打算仿制MG34 ,但此時美國政府已將我國列入《租借法案》的受援助國家名單之中 ,且美國政府承諾加大對我國的武器裝備供應,迫使國民政府放棄了對MG34機槍的仿制。我國的通用機槍之路就此停滯不前。
? ?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開始自行研制通用機槍,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我國的第一支通用機槍——1967年式7.62mm通用機槍(簡稱67式通用機槍),設計完成投入小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在67式通用機槍小批量裝備部隊之后部隊官兵反映67式機槍存在一些問題,我國軍工科研人員在接受部隊意見之后,開始對67式通用機槍進行改進,正當改進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了。在一次戰(zhàn)斗中,我軍戰(zhàn)士繳獲了一支蘇制PKM型通用機槍,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我國軍工科研人員立馬進行了測繪仿制,并命名為80式通用機槍,而此時67式通用機槍已經完成了改進,改進后的67式通用機槍被命名為67-2式通用機槍,在討論部隊要裝備那哪種通用機槍時,意見產生了分歧,最后是總裝備部的領導決定對兩種通用機槍進行靶場測試,哪種機槍的性能更優(yōu)良部隊就裝備哪種機槍。在吉林白城的國家武器試驗中心,武器試驗人員對兩種通用機槍進行了淋雨、揚塵等各種各樣的試驗。除射擊精度略高以外,67-2式通用機槍全面落敗于80式通用機槍,但總裝備部還是決定將67-2式通用機槍作為制式武器大批量裝備部隊。進入上世紀80年代之后,各國的通用機槍都已實現(xiàn)了小口徑化,我國也開始了對小口徑通用機槍的研究。1985年,我國開始研制小口徑新型通用機槍,最終在1988年研制成功QJY-88式通用機槍,88式通用機槍是是世界上第一支列裝部隊的小口徑通用機槍,88式通用機槍現(xiàn)已大規(guī)模裝備部隊并迅速取代67-2式通用機槍。
目前我軍的主力通用機槍還是88式通用機槍,在2021年舉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下屬重慶建設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新一代通用機槍,有可能這款通用機槍已經裝備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