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西線無戰(zhàn)事
西線無戰(zhàn)事(同名電影原著)
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
168個想法
◆ 卷首
>> 本書既不是控訴也不是自白。 我只是試著描寫被戰(zhàn)爭毀掉的一代人—— 即使他們躲過了炮彈。
◆ I
>> 卡欽斯基說得沒錯:只要能多睡會兒覺,戰(zhàn)爭也不算太糟。
>> 光天化日拉屎撒尿已然是種享受。如今我已不明白當(dāng)初我們?yōu)楹螘Υ烁械胶﹄?。它不過是和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蛟S它本來就不值一提。要不是它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大事,又讓我們感到新奇——而那些老手兒,早已對其視而不見。
>> 對士兵來說,他和他的胃、他的腸比旁人與之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他們四分之三的語言來自這一區(qū)域。無論表達(dá)巨大的喜悅,還是表達(dá)深切的憤怒,他們總能在此找到他粗俗濃重的底色。以其他方式,斷不能如此貼切,如此精準(zhǔn)。
>> 對我們來說,這件事自從被強制公開后,就重新獲得了純潔的特質(zhì)。再說,它們本來就明擺著。在我看來,能順暢地解決,不亞于拿到一手必贏的同花順。
>> 將五花八門的廢話冠以“糞坑謠言”,的確不無道理。在部隊里,這個地方確實是流言制造地和公共休息室。
>> 風(fēng)戲弄著我們的頭發(fā),也戲弄著我們的語言和思想。
>> 死離我們真近!為此一切都顯得那么新鮮強烈——美味的食物,火紅的罌粟,香煙和夏日的風(fēng)。
>> 教育者們的感情往往裝在他們的背心口袋里,隨時取用,按時兜售。但那時,我們并不懂這些。
>> 大家對未來一無所知。而最明智的,反倒是些貧窮樸素的人,正當(dāng)那些日子過得更好、本該更早清楚戰(zhàn)爭后果的人為戰(zhàn)爭歡呼時,他們視戰(zhàn)爭為不幸。
>> 世上有成千上萬個康托列克,他們都堅信,他們正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做著最好的事。這正是我們感到失望的地方。
>> 他們本應(yīng)引領(lǐng)我們這些十八九歲的年輕人走向成人世界,本應(yīng)成為我們走向職業(yè)、職責(zé)、文化,走向進步世界和未來的領(lǐng)路人。
>> 由他們所代表的“權(quán)威”,在我們心目中,和更偉大的判斷力、更合乎人性的知識緊密相連。而我們見到的第一個死人,粉碎了我們的信念。
>> 我們必須認(rèn)識到,我們這代人比他們誠實。他們只在空談和圓滑方面超過了我們。第一陣猛烈的炮火,讓我們認(rèn)識到我們的錯誤,而他們教給我們的世界觀也隨之崩塌。
>> 他們還在寫作和演講時,我們已經(jīng)見識了野戰(zhàn)醫(yī)院和死亡——他們還認(rèn)為效忠國家是最偉大的事業(yè)時,我們已經(jīng)知道,對死亡的恐懼更為強烈。
>> 盡管如此,我們絕不會叛變,成為逃兵,成為懦夫——這些詞他們信手拈來——我們跟他們一樣,熱愛我們的國家。
>> 每次進攻時,我們都英勇地往前沖——但我們現(xiàn)在明辨是非。我們學(xué)會了觀察。我們突然孤單得可怕——我們還將孤單下去。
>> 這種線條我們已見過百次。確切地說,那不是線條,而是征兆。皮膚下的生命已不再律動。它已出走,到了身體的邊緣,而死神正在體內(nèi)持續(xù)地工作,甚至控制了他的雙眼。
>> 是啊,成千上萬個康托列克,他們都這么認(rèn)為!鋼鐵青年。青年!我們還不滿二十歲。但年輕?青年?那是許久以前的事了?,F(xiàn)在,我們老了。
◆ II
>> 年歲大的人和他們的往昔關(guān)聯(lián)密切。他們有家,有妻子和孩子,有職業(yè)和需求。這一切強大到無法被戰(zhàn)爭摧毀。
>> 而我們,只有父母,或許還有個姑娘。這并不算多——在我們這個年紀(jì),父母的影響微弱,姑娘又虛無縹緲。除此之外,我們再沒什么別的了。也許有些熱情、愛好,還有學(xué)校。就算這些,現(xiàn)在也蕩然無存了。
>> 康托列克或許會說,我們正站在生活的門檻上。說得沒錯,我們還沒扎根。戰(zhàn)爭的巨浪席卷了我們。
>> 對年長者來說,戰(zhàn)爭不過是生活中的一次暫停。戰(zhàn)后的日子仍舊可期。而我們,卻被戰(zhàn)爭緊緊捉牢,結(jié)局不得而知。
>> 我們唯獨知道,眼下我們以一種特殊而令人痛心的方式變得粗魯野蠻,雖說我們并不時時為這事兒感到難過。
>> 我們早就不考慮那么多了。考慮太多太不實際。對我們而言,唯有實際的,才是正確的、重要的,而好靴子太少了。
>> 能考慮到事業(yè)、職業(yè),乃至生活方式的人寥寥無幾——我們滿腦子混沌念頭。在我們眼中,生活、戰(zhàn)爭都充滿理想色彩,甚至這一切都被我們浪漫化了。
>> 我們先是驚訝,接著痛苦,最終,我們冷漠地認(rèn)識到,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精神,而是鞋刷,不是思想,而是制度,不是自由,而是訓(xùn)練。
>> 我們帶著熱情和良愿成為士兵,但他們卻想盡一切辦法,來遏制我們的精神、思想和自由。
>> 我們年輕而覺醒的雙眼看到,老師們對祖國的傳統(tǒng)觀念,此刻在這里,化為對個性的扼殺,即便對最卑微的奴仆也不會如此苛刻。
>> 敬禮,立正,分列行進,舉槍致敬,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鞋跟相撞,謾罵以及千百種刁難:我們想象的任務(wù)并非如此?,F(xiàn)在我們卻發(fā)現(xiàn),我們像馬戲團里的馬一樣,接受著英勇精神的訓(xùn)練。但我們很快就習(xí)慣了。我們甚至領(lǐng)悟到這些事情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在這方面,士兵們總有出色的嗅覺。
>> 我們變得冷酷、愛猜忌、無情、滿懷仇恨、殘忍粗魯——但這樣很好,因為我們正缺乏這些特質(zhì)。假如不經(jīng)過這場訓(xùn)練,就直接把我們送進戰(zhàn)壕,那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瘋掉。這正好讓我們能對預(yù)料之中的事做好準(zhǔn)備。
>> 重要的是,我們心中滋生出一種牢固而實用的團結(jié)精神。而這種精神,又在戰(zhàn)場上升華為戰(zhàn)爭中最好的戰(zhàn)友情誼!
◆ III
>> 你看,你要是訓(xùn)練一條狗吃土豆,之后再丟給它一塊肉,它還是會不顧訓(xùn)練,逮住肉吃掉,因為這是它的天性。要是你給一個人點兒權(quán)力,他也一樣,會抓住這點兒權(quán)力。特別自然,因為人本來首先是個畜生。
>> 軍隊是建立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發(fā)號施令的基礎(chǔ)上。糟糕的是每個人的權(quán)力都太大。士官可以折磨士兵,中尉可以折磨士官,上尉可以折磨中尉,一直到把人折磨瘋為止。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可以這么干,也養(yǎng)成了這么干的習(xí)慣。
>> 紀(jì)律是要有,但紀(jì)律不是故意刁難。
◆ IV
>> 此刻,第一批炮彈發(fā)出尖銳的轟鳴,爆炸聲炸裂了空氣,在我們的血管里、手掌間,在我們眼中,突然現(xiàn)出了屈服的等待,暗中守候的強烈覺醒和感官特殊的敏銳。整個身體在聲浪中徹底待命。
>> 但在這里,他的這句話就像月夜中的一把尖刀,鋒利地刺穿我們的思想。它更密切地以一種模糊的含義,與我們蘇醒的潛意識說話:“有一場惡戰(zhàn)”——或許這就是我們內(nèi)在的、秘密的生活,顫抖著奮起抗?fàn)幍纳睢?/p>
>> 對我來說,前線是個可怕的漩渦。即便遠(yuǎn)離漩渦中心站在平靜的水中,我仍能感覺到它的力量正將人吸走:緩慢而難以抗拒,掙扎也是徒然。但從大地中、空氣中——主要來自大地——又有一股防御的力量向我們涌來。大地對任何人都不比對士兵意味著更多。
>> 當(dāng)士兵們持久而有力地緊貼大地,當(dāng)猛烈的炮火令他們極度恐懼,他們將臉和四肢深深地埋進大地時,大地是他們唯一的朋友,是兄弟,是母親。
>> 他們的驚恐和呼喊輾轉(zhuǎn)在大地的沉默和安謐中。大地接納他們,再釋放他們,讓他們再奔跑十秒,再活十秒,再逮住他們。時常,他們永恒地回歸了大地。
>> 大地,我們縱身跳入你的褶皺、你的洞孔、你的洼坑,蹲伏下來!大地,在恐懼的痙攣中,在毀滅性的噴射中,在充滿垂死哀號的爆炸中,你賜我們重新贏得生命的巨大反擊力!瘋狂的風(fēng)暴幾乎摧毀我們的生命,而經(jīng)由雙手,我們又從你那里逆流而回,于是我們——這些被拯救的人,埋入你的懷中,度過脫險的瞬間。沉默而僥幸地,我們用嘴唇啃噬你!
>> 這一部分,是我們身上蘇醒的動物本能。它指引我們,保護我們。它并非來自意識。它更快,更迅捷,比意識更安全、更可靠。無法解釋。
>> 正是這一部分,正是我們身上有預(yù)見性的嗅覺,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時候推倒我們,挽救我們。從弗蘭德[4]到弗格森[5],假如沒有本能,早已無人生還。
>> 出發(fā)時,我們是怏怏不快或興致勃勃的士兵——我們來到前線的邊界地帶。我們變成了人形野獸。
>> 我從未聽見過馬的哀嚎,幾乎無法相信。這聲音就像悲嘆著人間。它來自一個遭受折磨的受造物,來自一種狂野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疼痛。它們正在呻吟。
>> 我告訴你們,讓動物上戰(zhàn)場,是最卑劣的勾當(dāng)。
>> 但炮火的猛烈超越了一切。它毀滅了直覺。我只能更深地躲在棺材里,它保護我,盡管死神就躺在里面。
>> 墓地已成廢墟。到處是棺材和尸體。他們又被殺死了一次。但每具破碎的尸體都救了我們一條命。
>> 迄今的疼痛比起他死前將要遭受的痛苦,根本不值一提?,F(xiàn)在他正失去知覺,意識凌亂,而一小時后,他將由于無法承受的劇痛,成為一件尖叫的行李。對他來說,他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瘋狂的折磨。他活著,又對誰有益處呢?
>> 雨落在我們頭上,也落在死者的頭上,落在受傷新兵稚嫩的身體上。對他的屁股來說,他的傷口未免太大。雨也落在克默里西的墳?zāi)股?,落在我們心上?/p>
◆ V
>> “一個上過戰(zhàn)場的人,怎么會把那些廢話當(dāng)真?!?/p>
>> 一聽到‘和平’這個詞,我就想,以后去做些難以想象的事,或許我真的會這么做。這個念頭沖進我的腦袋。你知道,只有能做那樣的事,我們才不算白白在這兒受苦。
>> 我們一致認(rèn)為,我們的處境大同小異。不僅是我們幾個,戰(zhàn)場上的每個同齡人,都或多或少面臨著同樣的局面。這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命運。
>> “戰(zhàn)爭把我們的一切都?xì)Я恕!?/p>
>> 我們已不再年少。我們不再想征服世界。我們是逃兵。我們既逃避自己,又逃避生活。
>> 我們才十八歲,剛開始熱愛世界,熱愛生活,卻不得不對這一切開炮。
>> 第一顆榴彈,第一次襲擊射向了我們的心臟。我們與行動、追求和進步斷絕了關(guān)系。我們再不相信這一切:我們只相信戰(zhàn)爭。
>> 我們是兩個人,兩個微弱的生命火星。外面是黑夜和死神的地盤,我們坐在它的邊緣,既危險又安全。
>> 鵝油滴下來,我們的心靠得很近,而這個時刻就像這個空間:溫暖的火苗跳動著,感情的光影激蕩著。
>> 他了解我嗎?——我又了解他嗎?從前我們沒有任何思想上的共鳴——但現(xiàn)在,我們坐在一只鵝前,感受著彼此的存在,如此靠近,乃至根本無須多話。
>> 我,一個士兵,穿著軍靴,系著腰帶,背著行囊,高遠(yuǎn)天空下的一個小身影,朝著眼前敞開的大路走著,除了難得的憂傷外,很快就忘了一切,只顧在寂寥的夜空下朝前走。
>> 一個小兵和一個慈愛的聲音。要是有人想撫摸他,他恐怕無法理解。
>> 一個穿著軍靴的士兵和一顆遲鈍的心。他向前走著,因為他穿著軍靴,因為除了前進,他忘了一切。
>> 士兵,難道天邊的花和美景如此寧靜,不叫他落淚嗎?難道那不是他從未遺失的景象,因為他從未擁有?令人迷醉,又在他眼前轉(zhuǎn)瞬即逝?難道那不是他二十年的生命嗎?
>> 營房的輪廓像個黑色的美夢,在拂曉的光中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 VI
>> 前線是只獸籠?;\中人只能緊張地等待將要發(fā)生的事。趴在槍林彈雨中,活在持續(xù)的焦慮中。懸浮在我們頭頂?shù)氖桥既弧?/p>
>> 假如一顆子彈射過來,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趴下。至于子彈射向何方,我們既不知道,也無從左右。
>> 我是被炸死,還是繼續(xù)活著,同樣出于偶然。在掩蔽壕里,我可能會被壓得粉身碎骨,而在空地上,我可能會承受十小時的炮火而毫發(fā)無損。士兵們只有扛過上千次偶然才叫活著。每個士兵都相信和信賴偶然。
>> 我們沒有肉體,沒有肌肉。由于害怕突如其來的恐怖,不敢對視彼此。于是我們咬緊牙關(guān)——一切都會過去——會過去——或許我們能活下來。
>> 我們已變成兇險的野獸。不是在戰(zhàn)斗,而是在保衛(wèi)自己免遭毀滅。我們不是將手榴彈擲向人——在那一刻,我們對人一無所知。
>> 三天來,我們第一次看清了死神的臉。三天來,我們第一次與之抗?fàn)?,滿腔怒火。我們不再無力地躺在絞架上等待,而是為拯救自己去摧毀,去殺戮。不僅是拯救,還有復(fù)仇。
>> 我們的喘息是羽毛的顫抖,嘴唇干裂著,頭像喝了一整夜的酒,昏昏欲裂——我們就這樣連滾帶爬地挺進,而我們像篩子一樣被打得稀爛的靈魂中,則鉆進一幅折磨人的強烈畫面:黑色大地上,一抹油膩的光,躺著陣亡的士兵。我們跳過他們,而那些垂死的人,則無助地抓住我們的腿,嘶吼著。
>> 我們失去了對彼此的一切感覺。假如一個身影落入我們逐獵的視線,我們幾乎無從辨識。我們是無知無覺的死人,由于耍了手腕,或動用了危險的魔法,才能奔跑和廝殺。
>> 吃飽的價值相當(dāng)于一條堅固的掩蔽壕。我們之所以貪吃,是因為吃飽能救命。
>> 奇異的是,潮涌般的回憶總有兩種特征。它最強大的特征是永恒而徹底的安寧。
>> 盡管它實際上并非全然如此,卻總以安寧的面目顯現(xiàn)。它沉寂地來,以眼神和手勢與我交流,沒有語言,緘默無聲——而正是它的緘默令人震驚,逼我整理衣袖,握好步槍,以免沉湎于解脫和誘惑中,伸展身體,舒坦地潮解在往事寂靜的巨力中。
>> 它的寂靜令人費解。因為前線從來不得安寧,而前線的魔力如此廣袤地延展著,乃至即使身處遙遠(yuǎn)的軍需房和宿營地也無法擺脫。
>> 掃射的蜂鳴和低沉的炮火始終回蕩耳畔。我們從未到過遠(yuǎn)得聽不見槍炮聲的地方。尤其是最近這段日子,更是叫人難以忍受。
>> 而正是這種寂靜,讓記憶喚醒的不是渴望,而是悲傷——一種巨大的、難以言表的沮喪。
>> 我們曾經(jīng)渴望它,但不會再渴望了。它已成過去,成為另一個世界,一個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消逝的世界。
>> 在練兵場上,對往日的回憶曾喚起叛逆而野性的渴望。那時我們還和它相連。盡管已經(jīng)作別,但我們屬于它們,它們屬于我們。它們出現(xiàn)在唱響的軍歌中,當(dāng)我們齊步走在朝霞和黑色的樹影間,去荒野操練時,它們是深埋在心中、發(fā)自心中的強烈懷想。
>> 而在戰(zhàn)壕里,我們失去了它。記憶已不在我們身上——我們死了,而它在遙遠(yuǎn)的天邊,成為一種現(xiàn)象,成為神秘的輝映。
>> 然而它糾纏我們。我們既怕它,又絕望地愛著它。它很強烈,我們的渴望也很強烈——但它不可企及,我們知道,它就像我們想當(dāng)將軍的心愿一樣,無法成真。
>> 我們可能活在其中,出沒其中。我們可能會回憶它,愛它,想到它就動容。但就像我們在亡友的遺像前沉思——那是他的樣子、他的面容,而那些我們一起度過的日子,成了記憶中虛假的生活。照片上的他,已經(jīng)不再是他了。
>> 吸引我們的不是對它的美和情緒的理解,而是共同情感,是對生活中的事物和變故的兄弟般的感同身受,這種情誼為我們劃了界限,讓我們對父母的世界不再理解——因為不知何故,我們曾溫柔地迷失在那個世界,沉醉其中,哪怕最細(xì)微的東西也流入永恒之河。
>> 也許這是年少時的特權(quán)——但現(xiàn)在,我們看不到邊界,也不認(rèn)同哪里是終點,我們的血液中有期待,它使我們與一天天的經(jīng)歷融為一體。
>> 今天,我們像旅人般漫游在年少時的風(fēng)景中。我們被事實焚毀,像商人般懂得辨識,像屠夫般清楚利害。我們不再無憂無慮——我們的冷漠令人生畏。我們樂意徜徉其中,但我們能活著嗎?
>> 我們像被遺棄的孩子,像老道的年長者。粗暴、悲傷、淺薄——我想,我們迷失了。
>> 疾風(fēng)掃射,掩護炮火,狙擊炮火,地雷,毒氣,坦克,機槍,手榴彈——這是些詞,但這些詞涵蓋了全世界的恐怖。
>> 我們四處臥倒,既軟弱又麻木,而支撐我們的唯有那些更軟弱、更麻木、更無助的人。他們大睜著雙眼,視我們?yōu)闀r常死里逃生的諸神。
>> 然而我們身下這塊翻騰著的土地,卻在強大的攻勢下保住了。我們只犧牲了幾百米。而每一米上都躺著一個死人。
◆ VII
>> 但實際上,我們什么也無法忘記。只要還待在戰(zhàn)場上,前線那幾天一旦過去,那些經(jīng)歷就會像塊石頭,沉入心底。它太沉重,我們根本無法立即思考。假如那么做,它會立即殺死我們。
>> 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人只要屈服,就能躲避打擊,忍受恐懼——但去思考,就立即活不下去了。
>> 就像上了前線,只有變成野獸才能活命,同樣,休息時我們會變成懶散而膚淺的兵痞。毫無辦法,我們根本由不得自己。
>> 我們要活,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在這里,我們無法承受感情。盡管和平時期感情或許是種點綴,但在這里,它是個錯誤。
>> 我們并不畏懼——可能怕死,但死是另一回事。死關(guān)乎肉體。
>> 要是視而不見,前線的恐怖就會消失,或者,我們把它說成下流而憤怒的笑話。有人死了,我們就說他屁股夾緊了。為了不致瘋狂,我們這樣調(diào)侃一切。因為只要還能說笑,我們就能抵抗到底。
>> 但我們沒有忘記!戰(zhàn)地報紙上寫的那些部隊里的幽默趣聞,說軍人們剛下火線,就開始籌備舞會,純粹是胡扯。我們這么做,并非因為幽默,而是因為一旦失去幽默,我們就會崩潰。這種偽裝不會持續(xù)太久。我們的幽默,正一個月比一個月更為苦澀。
>> 我知道:所有發(fā)生的一切,只要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都會像石頭,沉入心底。戰(zhàn)爭結(jié)束,它們就會蘇醒,開始闡釋生與死。
>> 前線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都將重來。死去的戰(zhàn)友會重新站起來,和我們并肩前進。我們將頭腦清醒,心懷目標(biāo),死去的戰(zhàn)友們就在身邊,前線的歲月在我們身后——可到那時,我們?nèi)シ磳φl?反對誰?
>> 我們已經(jīng)好幾年沒見過這般光景:不僅是遙不可及的愉悅、美和幸福,還有和平。這必然是在和平年代才有的光景。我們一陣激動。
>> 人們相信奇跡,但事后才知,奇跡不過是塊面包。
>> 我們家人間從不說溫柔的話。窮人為生計奔波、操勞,大抵如此。他們不明白那么做的意義,也不愿重復(fù)本來就知道的事。所以,比起那些懂得客套的人,母親口中的“親愛的孩子”意味著更多。
>> 多彩的書脊上飛升的意愿之風(fēng),該再次席卷我,熔化我心中那塊沉重而了無生氣的鉛錠,喚醒我對未來的迫不及待,喚醒思想世界中振翼的愉悅——帶回我失去的年少時代的蓬勃朝氣。
>> 我要傾聽它,好叫我再回到前線時能記?。簯?zhàn)爭會過去,會消逝,當(dāng)回家的浪潮襲來時,戰(zhàn)爭已成往事。它不會侵蝕我們。除了外在的示威,它無法向我們行使任何權(quán)利!
>> 書架里的書一本挨一本。我熟悉它們,仍記得是如何排序的。我用眼睛請求它們:對我說話吧,收留我——收留我,往昔的生活——無憂無慮的美好往昔——再收留我吧——
>> 同時,過多的祈求又讓我感到恐懼。對于將會發(fā)生的一切,我一無所知。我必須牢記,我還是個士兵。
>> 休假是什么?——是打了個趔趄,只能讓往后的日子更艱難?,F(xiàn)在,離別已介入假期。
>> 一個見慣了死亡的人已經(jīng)無法理解,為何僅僅因為一個人死了,就會有那么大的痛苦。
>> 在前線,我麻木冷漠,時常絕望?,F(xiàn)在我再也做不到了。我本是個士兵,現(xiàn)在卻只是個為自己、為母親、為無休無止而不得安慰的一切感到痛苦的人。
◆ VIII
>> 要是他們不用那種目光看人——那兩個拇指就捂得住的地方,究竟藏著多少不幸:那雙眼睛。
>> 除了知道他們是戰(zhàn)俘外,我對他們一無所知。而正因為如此,他們才令人感動。他們一生無名,清白無辜——假如我認(rèn)識他們,知道他們的姓名,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愿望、他們的憂愁,或許我的感動會有目標(biāo),會轉(zhuǎn)為同情。但現(xiàn)在,我只感到他們身后蕓蕓眾生的痛苦、人生可怕的愁緒和人類的冷酷無情。
>> 一道命令就能讓這些沉默的身影變?yōu)槲覀兊臄橙?,或變?yōu)槲覀兊呐笥选?/p>
>> 某張桌子上放著一份我們無從知曉的某人簽署的文件。于是本該遭世人蔑視、受到最高制裁的罪惡成了我們持續(xù)多年的至高目標(biāo)。誰能分清敵友?
>> 每位新兵的軍官,每個學(xué)生的老師,都比他們更像兇惡的敵人。而他們一旦獲得自由,就會朝我們開槍,我們也會射向他們。
>> 我感到害怕,不敢繼續(xù)想下去。這條思考的路通向深淵?,F(xiàn)在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但我不會放棄。我會守護它,保存它,直至戰(zhàn)爭結(jié)束。
>> 我的心在跳動:難道這就是我曾經(jīng)在戰(zhàn)壕中想過的唯一而偉大的目標(biāo),是人類經(jīng)歷了一切災(zāi)難后,為了生存而尋找的目標(biāo)?難道這就是為了不辜負(fù)這段殘酷的歲月,為戰(zhàn)后生活找到的使命?
>> 它們安慰著我,就像漆黑鄉(xiāng)舍間的一扇扇小窗,露出每扇窗內(nèi)一間間庇難的小屋。
◆ IX
>> 不。那是掌權(quán)者的意愿。上前線以前,我從沒見過法國人。大部分法國人之前也從沒見過我們。沒人問過他們對戰(zhàn)爭的看法,就像沒人問我們。
>> 軍人的民族感情就體現(xiàn)在他上了戰(zhàn)場??烧驗樯狭藨?zhàn)場,他的這種感情終結(jié)了。
>> 這些嘈雜聲,這些微少的低語,我身后戰(zhàn)壕中的腳步聲,猛地把我從幾乎置我于死地的極度恐懼中,從可怕的孤獨中拉出來。這聲音比我的生命更珍貴,比母愛和恐懼更重要。它比一切都強大,比一切都更能保護我:它是我的戰(zhàn)友們發(fā)出的嘈雜聲。
>> 我不再是一塊黑暗中孤單發(fā)抖的物件——我屬于他們。他們也屬于我。我們有同樣的恐懼、同樣的生活。我們以一種簡單又沉重的方式聯(lián)系在一起。我想把臉埋在他們中間,埋在他們的聲音中,埋在拯救我、援助我的低語中。
>> 差點被自己的炮彈擊中,氣得我發(fā)瘋。我罵著,牙齒咬得嘎吱響,鉆進污泥:這是爆發(fā)的狂怒,最終卻只能以抱怨和祈求收場。
>> 然而每次呼吸都暴露著我的心。這個瀕死的人有自己的時間。他有把無形的刀。他用這把刀刺死我:時間和我的思想。
>> 時間會洗刷這一切。他的姓名會像根釘子,釘進我的心里,永遠(yuǎn)拔不出來。它有著喚醒記憶的力量。它會常來,站在我面前。
>> 它們像些亂碼,以我的法語,大部分都無法看懂。但每個我能破譯的詞都像一顆子彈,射向我的胸膛——又像一把刀,扎入我的胸口——
>> 這個死人跟我的生命連在了一起。為了救贖自己,我必須做一切,承諾一切。我盲目地發(fā)著誓:我將只為他和他的家人而生存——為了讓他信服,我說破了嘴。
>> “只是因為我不得不和他一起躺了那么久?!蔽艺f。戰(zhàn)爭畢竟是戰(zhàn)爭。
◆ X
>> 我們必須利用每個機會,盡可能輕松地看待我們的處境,直接、無情、毫無過渡地依傍著愚蠢的恐懼。我們改變不了。
>> 人們無法理解,這些殘破肢體上的一張張臉,仍舊過著日復(fù)一日的生活。
>> 如果這一切都能發(fā)生,那么書寫、行為、思考,全是徹底的徒勞!如果幾千年的文明根本無法阻止血流成河,阻止痛苦的徒刑,那么一切都是謊言,都無足輕重。唯有野戰(zhàn)醫(yī)院,指明了什么是戰(zhàn)爭。
>> 我很年輕,才二十歲。我對生命的認(rèn)識,唯有絕望、死亡、恐懼和聯(lián)結(jié)著痛苦深淵的失控的淺薄。
>> 我看見民族間被迫為敵。人民沉默、無知、愚蠢、順從,無辜地互相殺戮。我看見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在制造武器和言辭,好讓這一切更精妙、更持久地延續(xù)下去。
>> 而在這里、那里,在全世界,我的同齡人都和我一樣,看著這一切;我們這一代人都和我一樣,經(jīng)歷著這一切。
>> 如果有一天我們站起來,走到父輩面前,要求清算,他們該怎么辦?如果一個沒有戰(zhàn)爭的年代來臨,他們還對我們有什么指望?幾年來,我們的工作是殺戮——這是我們?nèi)松牡谝环萋殬I(yè)。我們對生的認(rèn)識局限于死。以后會發(fā)生什么?我們會變成什么樣?
◆ XI
>> 戰(zhàn)爭不過是種死因,就像癌癥和肺結(jié)核、流感和痢疾,只是死得更頻繁,更多樣,更殘忍。
>> 我們的思想是黏土,被日月的更迭揉捏。休息時,它還算好,上了戰(zhàn)場,它就死了,里里外外遍布著滿是彈坑的荒野。
>> 所有人都是如此,不只我們——早年的東西已沒有價值,我們也真的不再熟悉。
>> 修養(yǎng)和教育塑造的差異幾乎消失,無從辨識。它有時對充分利用某種情境是優(yōu)勢——但它的劣勢是,它總是喚醒我們必須克服的拘謹(jǐn)節(jié)制。就好比我們從前是各國的硬幣,有人把它們?nèi)刍?,壓上同樣的印模,要想?yún)^(qū)分,必須仔細(xì)檢驗其中的材質(zhì)。
>> 我們是士兵,只有日后,才可能以特殊而羞恥的方式成為一個個人。
>> 這是種偉大的兄弟情誼。它以奇特的方式,糅雜著民歌中的友誼、囚犯們的團結(jié)情感、死囚們絕望的相依相伴。
>> 它發(fā)著微光,照亮身處險境的生活,祛除死亡的劇烈與蒼涼,以毫無感傷的方式倉促消耗著贏得的時間。評判它的價值?它是英勇的、平凡的——可誰要這種評判?
>> 對我們來說,這些事情是問題,要緊問題。它們不會改變。在死亡的邊緣,生活畫了條殘忍而粗暴的線,圈定了最必要的事件,其他一切都在遲鈍的酣眠中——這是我們的蒙昧,我們的救贖。
>> 做個懂得區(qū)分的人?那我們早就瘋了,逃跑了,陣亡了。就像去征服一座高聳的冰山——每種生命的表達(dá)都只為繼續(xù)生存服務(wù),都要不可避免地做出調(diào)整。其他一切都因它只會不必要地耗盡精力而必須被驅(qū)逐。這是拯救我們的唯一方式。
>> 寂靜時,過去歲月的神秘反光,像面黯淡的鏡子,在我之外,映出我存在的輪廓。我常坐在自己對面,像面對一個陌生人。我感到震驚,那不可名狀的活力,那稱之為生命的東西,竟以這般樣貌做出了適應(yīng)。其余的全部表現(xiàn)都處于冬眠之中。
>> 生命僅僅是持續(xù)的窺伺,以應(yīng)對死亡的威脅——把我們變成思考的動物,好把一種叫本能的武器交給我們——把麻木不仁安插在我們身上,好叫那在我們清醒時、能有意識地思想時襲擊我們的恐怖,不致粉碎我們——在我們中喚醒戰(zhàn)友情誼,好叫我們避開孤寂的深淵——授予我們野蠻人的冷漠,好叫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嗅出積極因素,并作為儲備保存起來,應(yīng)對虛無的來襲。
>> 這是些最危險的時刻。它向我們指明,適應(yīng)不過是種造作。那根本不是安寧,而是劇烈地繃緊著,為求得安寧。
>> 表面看,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中美洲叢林里的野人幾乎沒有差別。但他們始終如此,本來如此。他們通過精神力量的強度,獲得巨大的發(fā)展。而我們恰好相反。我們的內(nèi)在力量不是致力于發(fā)展,而是致力于倒退。他們是松弛的,自然的;而我們的,是極度緊張和造作。
>> 我們恐懼地意識到,我們的支柱和將我們與黑暗分隔的界限如此脆弱——我們是小小的火苗。
>> 幾堵單薄的墻,勉強保護我們免受死亡和瘋狂的風(fēng)暴。我們不安地顫抖著,有時幾乎熄滅。隨后,戰(zhàn)爭的咆哮衰減為一個環(huán),將我們團團包圍,我們蜷縮在里面,大睜著眼睛凝視黑夜。戰(zhàn)友們熟睡的呼吸聲是我們唯一的安慰。我們就這樣等待天明。
>> 每一天,每小時,每顆榴彈,每個死人,都磨損著我們脆弱的支柱,而歲月則迅速損耗它。我看見它已逐漸在我周圍坍塌。
>> 農(nóng)民激動起來往往表情獨特。一半像牛,一半像仰望神;一半愚癡,一半像在憧憬。
>> 一輛噴著煙的裝甲車。堅不可摧,碾碎死人和傷者的鋼鐵猛獸——在它面前,我們蜷縮在薄薄的皮膚里。面對它的巨力,我們的胳膊成了麥稈,我們的手榴彈成了一根根火柴。
>> 榴彈,毒氣,坦克——碾壓,腐蝕,死亡。
>> 痢疾,流感,傷寒——窒息,燒傷,死亡。
>> 戰(zhàn)壕,野戰(zhàn)醫(yī)院,群葬墓——沒有其他可能。
>> 希望的風(fēng)吹過燒焦的田野。焦躁和失望的狂熱沖動,對死亡最痛苦的毛骨悚然,難解的疑惑:為什么?為什么還不結(jié)束?為什么流傳著結(jié)束的傳言?
>> 泥濘、潮濕而油膩的大地上,是一個漂著血色漩渦的黃色池塘。死者、傷員和尚且活著的人,都慢慢深陷進去。
>> 密集的子彈從一片混沌的灰黃中撕開受傷者凄厲的孩子般的叫喊。到了夜晚,破碎的生命吃力地呻吟著歸于沉寂。
>> 我們滿手沾土,渾身泥漿。我們的眼睛是蓄水池。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活著。
◆ XII
>> 人人都在談?wù)摵推胶屯?zhàn)。人人都在等待。假如又是一次失望,那么人人都會崩潰。希望太強烈了,沒有爆炸,就不會被徹底清除。假如沒有和平,就會爆發(fā)革命。
>> 我的思想凝固在這里,不能繼續(xù)前行。以其優(yōu)勢吸引我、等待我的是感情,那是對生的貪戀,在家的感覺,是熱血,是對得救的陶醉,但我沒有目標(biāo)。
>> 如果我們1916年回家,我們會出于痛苦和經(jīng)歷賦予的強大力量掀起一場風(fēng)暴。但現(xiàn)在回去,我們倦了,崩塌了,耗盡了。無根,無望。我們再也認(rèn)不清路了。
>> 人們不會理解我們——先于我們成長的那代人,雖然和我們在這里共度了幾年,但他們還有張床,有份工作,他們會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不久將忘記戰(zhàn)爭——而后于我們成長的一代人,跟我們從前一樣,對我們感到陌生,把我們推到一邊。
>> 我們對自己來說也是多余的。我們將繼續(xù)成長,一些人會適應(yīng),一些人會融入,很多人會無所適從——年華將化為烏有,我們終有一死。
>> 非常平靜。讓月月年年來吧,它們帶不走我什么了,它們不會帶走我什么了。我如此孤獨,如此毫無指望,面對它毫無懼色。這些年我所經(jīng)歷的生活,仍在我眼中、手中。是否我已戰(zhàn)勝它,我不知道。只要它仍在,它就會去找它的路,無論我心中的“我”說什么,是否愿意。
>> 他于1918年10月陣亡。那天,整個前線寂靜無聲。軍隊指揮部戰(zhàn)報上的記錄僅有一句:西線無戰(zhàn)事。
>> 他向前倒下,像是趴在地上睡著了。如果把他翻過來,會看見他大約并沒遭受太久的痛苦——他臉上表情鎮(zhèn)定,就像他對這樣結(jié)束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