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豐寧發(fā)現(xiàn)雞一樣大的恐龍,個頭為亞洲最小,性情兇猛只愛吃肉
說到恐龍,我們都會想到那是一種龐然大物,大部分恐龍也的確都是身軀巨大,比如我們常說的霸王龍,重量可超8噸,體長超過10米,肩高在6米以上,比現(xiàn)在的非洲象還要大一些。而一些梁龍和腕龍的身軀就更大了,比如我國出土的馬門溪龍,體長達22米,體重達40噸,阿根廷龍和易碎雙腔龍就更大了,預估體長超過50米,體重都在100噸以上。

那么恐龍都是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嗎?實際上也并非如此,恐龍也有個頭很小的種類,比如很多似鳥類恐龍的個頭都不大,體長都在1米左右,重量基本在10公斤以下,還有盜蛋龍、迅猛龍等,都是比我們人類體型更小的恐龍。

近日,一個中外考古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個頭極小的恐龍,發(fā)現(xiàn)地點是河北豐寧地區(qū),這種恐龍是美頜龍類的一個新物種,我國古生物學家邢立達、鈕科程、美國芝加哥大學宮下哲人博士、著名古生物學家,加拿大埃爾伯塔大學菲利普·柯里院士將這種小型恐龍命名為英良迅猛龍。

美頜龍類典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如今的鳥類很相似,很多軀體上都有羽毛,也被認為很可能是如今的鳥類的祖先,其體長多在1米左右。英良迅猛龍被古生物學家們認為屬于美頜龍的一種,發(fā)現(xiàn)于河北豐寧四岔口盆地花吉營組,迅猛龍的“迅猛”一詞表達的是這種小恐龍行動迅速,性情兇猛,一種不好惹的肉食性恐龍,而“英良”之名是收藏該標本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名字。



這種恐龍被認為大約生活在1.2億年前,體長大約60厘米左右,但是身體細長,頭部和尾部長度占了一大部分,所以體重在0.5-3公斤左右,最大的也就相當于一只雞的體重,它與其他的美頜龍類的區(qū)別為一種獨特的骨骼形態(tài),其趾骨IV-4比IV-3長,并有獨特的顱后骨骼特征組合,還有超長的小腿等,古生物學家們認為它是亞洲美頜龍類中最早出現(xiàn)的,也是該類群中最小的物種。


像雞一樣大的恐龍,是不是顛覆了我們已有對恐龍的認知呢?實際上恐龍的種類有很多,體型大小和樣式也是差別很大的,正如我們常見的哺乳動物一樣,可以有體型巨大的大象藍鯨,也有體型很小的老鼠,有可以在水中游泳的海豚海豹,也有會飛的蝙蝠,所以要看某一類型的動物還是要全面去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