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父母養(yǎng)出了自卑的孩子?【好文!】
從來不夸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貶低孩子的父母
?
有一個真實案例是這樣的:
?
上個月我給父母買了一對電動牙刷,想讓他們晚年有個好牙齒。我以為他們會非常開心地接受,可沒想到他們剛拆封了一個,就劈頭蓋臉地罵了我一頓:“就知道亂花錢,你那錢要是沒處放就給我,別看見什么都買!”另一支牙刷他們說什么也不用,非讓我退掉。其實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讓我輾轉(zhuǎn)失眠快一周了。從小他們就是這樣,一直在貶低我否定我,不管我做什么,他們都會用不同的詞匯打擊我。我習(xí)慣用討好的方式跟人相處,卻很難認(rèn)可自己。那對牙刷就像一個刺一樣在我心里,為什么獲得父母的認(rèn)可這么難?
?
其實,很多“中國式父母”覺得夸獎孩子是燙手山芋,貶低孩子才是信手拈來。
?
你并不孤單,多少人一生都在與父母的否定做斗爭,哪怕是李宗盛、姜文這樣成功的人,都是過了知天命之年,還無法與父母和解。
?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被夸獎的時候是幸福的,是自信的,一個人被貶低的時候,是失落的,沮喪的,那么為什么有些父母不喜歡夸獎孩子呢?

首先,因為父母本身沒有嘗過鼓勵的“甜”
?
不懂得鼓勵孩子是一種代際傳遞,他們本身就是沒有被夸獎過的孩子,自然不知道那種被愛的感覺有多爽。
他們只能用自己的經(jīng)驗,尤其是成年人社會的法則來對待孩子,也就是激勵你是為你好,受打擊才能奮起直追。
?
其次,貶低孩子的時候,父母是有掌控感的
?
一個足夠獨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能做的事情是非常少的。相反,如果一個孩子能力比較弱,父母反而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提升自己的掌控感。父母總是嘴上說希望孩子好,可潛意識里害怕孩子遠(yuǎn)走高飛,于是就用打擊的方式,降低孩子的自尊。
?
就像韓劇《請回答1988》中,正煥的媽媽出門三天后,發(fā)現(xiàn)家里三個大男人生活得很好,她有巨大的失落感。當(dāng)正煥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又開始扮演“生活巨嬰”的時候,媽媽反而迸發(fā)出活力。

?
第三,夸獎別人,本身就需要巨大的能量
?
如果把我們每個人都比作一個容器的話,那么內(nèi)心有陽光的人,才能給別人散發(fā)溫暖。內(nèi)心只有黑洞和匱乏的人,很難說出夸獎的話。
?
父母不信任孩子,不信任給孩子自由、尊重、贊美能讓孩子變好,相反,如果不斷貶低孩子,他們才能看到孩子變得“聽話”。
?
而那些沒有被夸獎過的孩子,都怎么樣了?
?
一個人是需要從別人的口中認(rèn)識自己的,那些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會認(rèn)同父母的想法,從來看不到自己的好。
?
孩子是天生不會責(zé)備父母的,如果父母對自己不好,他們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是自己不夠努力。不愿意去恨父母,只能恨自己,自我攻擊,也就產(chǎn)生了焦慮抑郁的情緒。
?
同時,一個沒有被父母夸獎過的孩子,也是一個不能接納自身不完美的孩子。他們覺得做錯事是丑惡的,必須做別人認(rèn)可的事才是對的。久而久之,他們形成了討好型人格,而且還會畏手畏腳不敢嘗試任何事。
?
沒有被溫暖過的孩子,也活成了一個內(nèi)心只有黑洞的瓶子,不認(rèn)可自己,一味追求別人的認(rèn)可,認(rèn)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
遇到了這樣的父母,并不是我們的錯,而是他們本身的匱乏感,投射到了我們身上。人生還長,我們還有大半生的時間,可以與自己和解。
?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足夠獨立。可以與父母保持一些距離,不管是分開住,還是精神上。如果原生家庭給你帶來了創(chuàng)傷,那么每次回到原生家庭,都會出現(xiàn)退行的狀況。
?
平時做出的999步的努力,可能因為父母的一盆冷水,就回到了原地。所以不要總是去討好父母,不要總是去尋求他們的認(rèn)可。
?
第二,做自己的父母,給自己認(rèn)可。
?

?
一個成年人還在渴望父母的一個微笑,本質(zhì)上最需要的是自己給自己肯定。我們期待的父母,不是真實的父母,而是理想中的父母的原型。
?
會對我們笑、會給我們無條件接納的父母是很少存在的,我們必須給自己力量,做那個給自己溫暖的人。
?
試著對著鏡子,沖自己笑,說出自己的好。
?
第三,狠狠心,對父母說不。
?
我們深陷自卑的漩渦,是因為一直認(rèn)同父母給我們的評價。雖然他們說的不對,可我們并不敢否定。
?
想要邁出與自我和解的那一步,就必須敢于對父母說“不”。
?
下次父母再否定你的時候,你可以直接說出“你說的是不對的”“你這樣說我很難受”。
?
可能第一次說不很難,但是真的開始說不之后,你就可能看到自己的力量。
?
很多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痛苦是別人帶給我們的,可是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
能拯救你的,也只有照鏡子時沖你微笑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