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就讀體驗(松江校區(qū))


前言:大家好,我是剛剛經(jīng)歷過秋招卒論雙重摧殘的研三生夜闌,目前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我和上外的緣分,最早要追溯到我高三的時候。某天午休,我在閱覽室刷知乎,偶然看到有人提問“在上外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位日語專業(yè)前輩的回答瞬間點亮了我的世界??戳四俏磺拜叺幕卮?,我才后知后覺日語專業(yè)的存在。我從小就是個二次元,人生最大的愛好就是ACG三件套。如果能學會日語,那豈不是什么生肉都可以隨便啃了?也是那時我下定了決心,能不能去上外暫且不論,至少一定要去日語專業(yè)。
高考結束后,我考入了內蒙古大學。雖然與上外失之交臂,但如愿以償進入了日語專業(yè)。在這里,我結識了許多可愛優(yōu)秀的老師同學,也逐漸擺脫了高中時期的敏感自卑,真正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大三暑假,我參加了上外的推免夏令營,成功拿到優(yōu)秀營員并保研到上外。彼時的我,滿心只有夢想成真的喜悅,對未來的坎坷研途還一無所知。
不過,在聊坎坷前,還是先跟大家聊點開心的吧~相信每位跟我一樣對上外懷有憧憬的同學都會好奇上外的生活,我會結合自己近三年的實際體驗,盡可能全面地為大家介紹一下。

上外共有兩個校區(qū),分別在松江和虹口。就研究生而言,學碩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屬于日本文化經(jīng)濟學院,位于松江校區(qū);專碩日語口譯專業(yè)屬于高級翻譯學院,位于虹口校區(qū)。我本身是學碩,因此本次分享主要圍繞松江校區(qū)。
松江校區(qū)位于松江大學城,建成于2003年,校園面積廣闊、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極佳,時不時有各種野生動物出沒,包括但不限于松鼠、刺猬、戴勝、螃蟹(?)等。教學樓設計也很有特色,結合了不同國家的建筑風格。日院的話雖然整體是簡潔現(xiàn)代風,但正門設計似乎透著幾分神社鳥居的影子。學院周圍種有櫻花樹和小竹林,竹林中還藏有驚喜。語言比較貧瘠,直接上圖,邀請大家欣賞美麗SISU。
PS:入學后發(fā)現(xiàn)上外的愛稱是“西索”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懂的都懂。
·
一些校園風景美圖及生物(?)的放送
·
·一些美圖及各種生物(?)的放送

松江校區(qū)共有8個食堂,其中7個位于西門南側的同一棟樓里(合稱大食堂),1個位于研究生公寓附近(小食堂)。
大食堂一樓1A、1B主要為打菜窗口,素菜約1-4元,肉菜約4-10元,米飯2毛一兩,湯免費。1B除了炒菜,還提供湯面、餛飩、小籠包、牛羊肉粉絲湯等。菜色偏清淡,基本沒有辣菜。逢年過節(jié)會出現(xiàn)季節(jié)限定,如青團、月餅等。
二樓2A有兩個餐廳,一個是西餐廳,一個是清真餐廳。西餐廳就學校食堂而言略貴,但比起校外還是要便宜一些,適合懶得出門又想換換口味的時候。清真餐廳有炒菜和面食兩個檔口,面食檔口提供拉面、砂鍋、新疆炒米粉等。2B快樂食間應該是最受歡迎的食堂,目前有水餃、刀削面、燒臘飯、漢堡炸雞、蓋澆飯等,飯點永遠爆滿。小食堂和2B同屬一家外包,與2B相比種類略少。
三樓3A頤谷餐廳跟2B類似,提供麻辣燙、輕食、石鍋飯、米線等。3B比較神秘,研究生三年基本沒去過,據(jù)說適合多人聚餐或校方接待賓客。
總的來說,個人感覺對不吃辣的同學比較友好,價格的話跟我本科學校差不多,但有不少同學都覺得一樓偏貴。
除了學校食堂,西門對面的文匯路也是平時逛吃的好去處,很多深藏不露的小館子口味都很不錯,而且價格跟市區(qū)比有很大優(yōu)勢。學校附近有印象城和萬達,西門的有軌電車可以直達,平時購物逛街也很便利。
·
食堂&文匯路美食
松江校區(qū)的本科生基本都住在西門對面的二期學生公寓,但近幾年二期裝修,學校將部分本科生安置到校內研究生公寓。由于宿舍數(shù)量有限,每年的研一新生需要先住到校外六期公寓,研二時再搬回校內。
六期距學校約4公里,早午晚均有班車接送。宿舍為1.5米寬的上下鋪,每間房四個床位,但只住3人。沒有陽臺,有獨衛(wèi)、空調、電梯,單層or雙層有公用洗衣機、烘干機、飲水機,外賣和快遞可送到宿舍樓下或園區(qū)菜鳥驛站。
宿舍費陽面一年1600、陰面1500,與校內宿舍費用一致,電費自付,熱水器需要刷校園卡。六期園區(qū)內有羅森、小超市、飯店等,門口有公交站,生活還是比較便利的。園區(qū)北側就是廣富林公園和廣富林文化遺址,南側有泰晤士小鎮(zhèn),很適合喜歡散步溜達的同學。
與六期統(tǒng)一的宿舍條件相比,搬回校內研究生公寓時就要經(jīng)歷驚險刺激的拆盲盒環(huán)節(jié)了。研究生公寓位于校園東南角,緊挨東南門,距地鐵站約2公里。校內宿舍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空間富足的上床下桌,一種是大通鋪既視感的并排單人床。
兩種宿舍分布沒有規(guī)律,全靠運氣。宿舍有半開放陽臺、獨衛(wèi)、空調和電梯,一樓有公共衛(wèi)生間和洗衣房。我所在的二號樓各層均有飲水機,但單層為去年新裝的機器,需單獨充錢,冷熱水均有;雙層為老機器,刷校園卡接水,只有熱水。外賣會送到東南門外賣柜,需要走個800米??爝f目前統(tǒng)一送到西門菜鳥驛站和順豐,菜鳥驛站有AI小車可以送到宿舍樓下,順豐只能自己過去拿,以及從研究生公寓到西門來回約3公里。
PS:二號樓樓下有幾只常駐貓貓,上外有愛貓協(xié)會專人喂養(yǎng),還會帶貓貓做絕育。
就居住體驗來講,研一課最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來回做班車or公交通勤,研二研三基本沒課的時候搬回了校內,去趟大食堂都得長途跋涉,二者可謂不相上下。六期的好處在于床鋪寬,宿舍空間大,拿快遞外賣方便。校內宿舍則相對更安全,有貓貓治愈心靈,離地鐵站近,適合需要經(jīng)常跑市區(qū)的同學。另外,作為一個北方人,我成功在六期實現(xiàn)了ゴキブリデビュー。當然,沒有說校內沒有蟑螂的意思(?)建議搬回校內后,給陽臺門裝個防蟲門簾,不然會在大晚上跟一些不知名蟲子殊死搏斗。最后,南方的冬天真的有魔法攻擊,陰面宿舍不開空調or電熱毯真的會凍到睡不著覺。
·
宿舍&貓貓

我所在的2020級碩士班共有37名同學,其中推免約占65%。今年的招生簡章寫的擬招31人,去年夏令營錄取了21名推免生,比例與往年持平,但總人數(shù)減少,估計跟幾位老師退休有關。
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下設三個主要研究方向,分別為語言學、文學、日本學(文化)。雖然學院官網(wǎng)還有東亞跨文化研究這一項,不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其中,語言學方向的老師是最多的,可以做到一位導師帶一名同學。但文學和日本學方向的導師大多需要帶兩名同學。如果想選文學或日本學的人過多,甚至會有同學被調劑到語言學。注意,雖然推免錄取時是帶著研究方向的,但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最終定方向要等入學后的導師學生互選。希望同學們選導師前,不要單憑眼緣或官網(wǎng)幾行簡短的介紹判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知網(wǎng)搜索老師的論文,尤其是近幾年的,看是否與你未來期望的研究方向相匹配,或者你自己是否對老師的研究感興趣。
課程需修夠34學分,包括外語和政治。是的,研究生還得上英語課和政治課,還得搞政治課的小組作業(yè)和課程論文orz。如果入學前英語六級過500分可以申請外語免修,不過除了英語也可以新學其他語種,算是語言類學校的特色吧。
日院有幾門語言學和文學的課是必修課,不管自己是什么方向都得修。除去必修課,剩余的專業(yè)方向課是隨意選的,包括語言學、文學、文化、翻譯口譯等,只要最后修夠學分就可以。另外,除了畢業(yè)論文和學分,日院目前沒有其他硬性畢業(yè)要求。對于沒什么學術追求的同學來說,只要熬出畢業(yè)論文基本就勝利了。
再來談談研究生的獎學金制度。學業(yè)獎學金第一年全員統(tǒng)一8000元,直接抵扣學費(學碩學費為一年8000)。第二年起按照綜測排名分三檔,一等12000元占20%,二等8000元占30%,三等4000元占50%,覆蓋全員。
除去學業(yè)獎學金,研究生國家助學金也是全覆蓋,每年6000元,分10個月發(fā)放。研究生階段的綜測,績點其實發(fā)揮不了太大作用,一是大家都很優(yōu)秀,二是期末多為課程論文,老師打分根本拉不開差距。所以,發(fā)表過論文、競賽獲過獎、擔任班委或學生會職務的同學會有很大優(yōu)勢。另外,如果未來想考公或進國企,最好盡早入黨,多參加學生工作。
除了學習生活,日院平時也會舉辦很多活動,如配音大賽、飯團大會、紅白歌會、和風盛典、跳蚤市場等(雖然熱鬧大多是本科生的)。至于國際交流,之前受疫情影響,留學項目基本被迫中止,只有法政大學和東京女子大學的雙學位項目還健在。如果不考慮疫情,原本還有不少名校的交換留學機會,如東京外國語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同志社大學等,自費公費各占一半,公費要求相對更高。
最后,想再夸夸日院的老師們,遇到的每位老師都很認真負責、可愛幽默。不考慮課程論文的話,上課其實有種單純的快樂。

原本想起的小標題是“關于就業(yè)”,但總感覺就業(yè)這個詞不足以概括我想說的內容,最后定為“未來”。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想要讀研?我先說說自己的情況吧。我其實一開始是想出國的,因為我本科時沒去留學,心里一直有點遺憾。但后來了解到推免保研流程后,發(fā)現(xiàn)原來保研是需要參加目標院校的考試的,而不是安排你去哪就得去哪。我大學時成績一直很好,拿推免資格基本沒有問題,所以就想給國內唯一的夢中情?!贤膺f交申請材料試一試。之后材料過審,我參加夏令營并通過了筆試面試,就這樣保研了。
想必大家能看出來,我考上研究生的過程完全沒有任何規(guī)劃,充滿著隨機性。我也并不清楚讀研到底意味著什么,這也成了我日后的痛苦根源。
之前在上文提到過選導師的一些建議,其實就是我本人踩過的坑。當時互選結束后和導師聊起論文想法時,她明確表示,以她的研究方向無法指導我目前想寫的內容,希望我能換一個主題。上了一年多的課,結果再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最后只是開題前草草定下題目,一路兵荒馬亂寫完了,過程之艱辛不愿回想。還好我對學術本身也不是很熱衷,我更喜歡本科時單純的語言學習,而不是就某個語法點或語言現(xiàn)象進行深挖。
重回剛才的提問,如果你讀研的目的是想做自己喜歡的研究、是想找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導師作為領路人、是想未來繼續(xù)讀博深造,那么選導師一事務必慎重,除非你對學術的熱愛和科研能力足以支撐你獨立完成研究。
既然無心搞學術繼續(xù)升學,擺在面前的就只有就業(yè)了。每年都在說就業(yè)難,這個難只有當自己深入其中時才能真正體會。我不想考公,也不想做老師,排除了這兩個選項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在求職時似乎沒有任何優(yōu)勢。我本以為只要語言能力過關,日后總能找到理想工作,但事實證明自己太天真了。凡是叫得出名字的大廠,基本暑假就陸陸續(xù)續(xù)開始秋招,一般都要經(jīng)歷筆試和三四次面試。
其中筆試內容以行測題為主,不提前刷題背題大概率無法通過。當你終于跨過筆試門檻見到面試官,你會發(fā)現(xiàn),簡歷上最重要的內容其實是實習工作經(jīng)歷。如果你有和投遞崗位工作內容相近的實習經(jīng)歷,成功的概率會大幅提升。建議大家,課不多時盡量抓住機會找到實習,最好是跟未來就業(yè)方向相一致的實習,找工作時才會少一點狼狽(說多了都是淚)。另外,想清楚自己未來想在哪里發(fā)展也很重要,是否想回到家鄉(xiāng),是否想留在學校所在城市,是否了解理想城市的生活水平和房租情況,都需要好好確認。
洋洋灑灑寫了一堆,個別內容甚至看上去像勸退指南。但我確實發(fā)自內心地希望,每一位同學在做選擇前都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而不是單純人云亦云或熱血上頭。研究生三年,我數(shù)不清有幾次瀕臨崩潰,但也是這三年,讓我的內心越發(fā)強大。
END
感謝夜闌學姐來稿,分享研究生生活見聞,祝學姐事事順心~

也歡迎其他在讀研究生的同學給日語專業(yè)考研投稿,分享屬于自己獨特的研途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