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提升了片酬,之后......
目前“一年合約”經(jīng)由日本眾議院的通過,在日本國會通過的概率看這情況應(yīng)該也不低。
然后本月15日將再次進行其他條例的商討(這都是一條一條討論的),而一直想推動對某業(yè)立新法的團體,在近階段也一直在放出一些消息,基本就是一些“利好消息”,當然這個事我們就不細說了,我們就說其中一條消息:針對于某業(yè)的立法,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女演員的片酬,改善表演者的待遇。

這個說法正不正確我不好說,反正最近我是挺經(jīng)??吹揭惶岬竭@個事情,那些處于行業(yè)中底層的演員發(fā)的朋友圈都是:你們怎么自說自話,為什么不聽聽我們說的。
而目前這個“新法可能讓出演費的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說法,在一些論壇上也是直接被開大招嘲諷了,只要是多少了解點片酬標準的,幾乎沒有人會認為這個新法會讓片酬有上漲的空間,包括我自己在看到這個“利好消息”的時候,我都摸不清說這話的人到底是不了解他想要改變的市場,還是真的張口就來。
今天我們大致就來說一下,這個片酬有沒有可能提升?
我的結(jié)論是不可能,除非說把這個片酬待遇問題列入提案并通過立法,但即使立法了,估計也就是一個終結(jié)的時候。

之前我也很細致的講過了片酬的變化,差不多就是一條逐級遞減的下劃線 ,因為從業(yè)者多了,而市場確實在縮水,也就導致了片酬越來越卷,一塊蛋糕越來越小,但是吃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能分到的蛋糕也就沒有原來的那么多了,大家的工作量是上升的,但是片酬是一路下滑的。
那么這種情況下,如果把片酬提升的話,會引發(fā)什么情況呢?

答案肯定不會是利好這些表演者的答案,真正的答案是,那些中底層的演員,那些本來就不好接工作,沒那么多工作機會的演員,會被很快的被淘汰掉。
片酬計算主要是根據(jù)項目計費,每個項目有對應(yīng)的價碼,只是說有時候價碼因人而異,對制作商來說,每個人的價值標準是不一樣的。
這在人權(quán)方面來說是物化的,我也不喜歡這樣,我也覺得不應(yīng)該這樣,但這就是她們選擇的生存的方式,以人權(quán)的角度說應(yīng)該提升她們的價碼,但實際上提升價碼只會收割她們的工作機會。
因為這就是一個有限的市場,20%的頭部和中部演員占據(jù)了80%的市場,80%的底部演員分割那20%的市場
原本的底部可以說靠片酬的性價比和頭部演員區(qū)分開來,現(xiàn)在價碼一提升,等于把最后那20%的市場成本增加了,那么底部的演員只會迎來更離譜的洗牌,很快的被淘汰掉。

然后就是,處于中部位置的演員,她們職業(yè)壽命會進一步縮短,我預估不到市場的動向,但我多少了解點制作商,片酬提升之后,這部分成本是全由制作商和經(jīng)紀公司提升的,制作商想求穩(wěn),經(jīng)紀公司想多簽片酬。
而市場最具備銷量保障的,除了那些頭部的頂流,剩下的就是新人市場了,然后新人的片酬通常會高一些,所以制作商和經(jīng)紀公司在增加成本之后,重心大概率,會偏向新人市場(其實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新人的市場了),那么這個洗牌的節(jié)奏會變得很快,可能這個合約期就會越簽越短,因為這是雙方比較折中的一個選擇,但這并不是什么好事,這等于是把這個價值壓榨得更快。
而這些被洗掉的人,她們最終的去處,估計在意的人并不多吧。

最后,應(yīng)該會有不少制作公司選擇倒閉或流向某2
因為增加的所有成本都是制作商去承擔的,經(jīng)紀公司并不會做出很大的讓步,然后市場又一直在縮水,與此同時又提議說要針對性立法,現(xiàn)如今某業(yè)被吊起來打,針對性的新法提案非常的嚴苛,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如果說這些提案通過了。
然后又說片酬漲了,那小型的制作商基本上只能關(guān)門了,一方面他們在新人場中根本搶不到什么人,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市場占有率,他們根本撐不起成本。
很多小型廠的單部制作成本都控制在200萬円以內(nèi),甚至有那種100萬円以內(nèi)的,一旦這個片酬提升之后,以他們的條件,那只能選擇關(guān)門或者脫離監(jiān)管。
而隨著一部分小型制作商關(guān)門,那些底部的演員就越來越難混了,因為工作機會更小了。

這更像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當然這些前提都是建立在“片酬大幅度提升”之后的假設(shè)。
現(xiàn)在的片酬低不低呢?
說實話我覺得非常低,之前聽說某位專屬新人,?出道作制作商給了55萬円,她到手35萬円,以當時的匯率差不多就是到手兩萬多點,我當時也覺得奇怪,這價格怎么開的,跟企畫都沒差別了,就這還專屬新人??

但這就是事實,上圖是【日本映像ソフト協(xié)會】去年5月份發(fā)的關(guān)于2020年日本媒體的市場報告,其中就說了2020年整個日本影音媒體業(yè)的市場6874億日元,實體市場+租賃市場是2901億日元,而后因為各大視頻服務(wù)商的發(fā)展和會員政策,付費市場(包含配信+會員開通+線上郵購通販)大約有3973億日元。
這個是指所有的影音媒體創(chuàng)造的年數(shù)據(jù),包含的是日本電影、進口電影、電視劇、音樂、動畫、動漫、MV等媒體的市場報告。

整個付費市場份額是3973億日元,就這樣FANZA也只有一個7.9%的占比,而且FANZA也有音樂和游戲還有常規(guī)電影,攏共也就7.9%的占比,這些加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分給FANZA的份額也就是313.8億日元的市場,扣除游戲、寫真、音樂等等,我估摸著應(yīng)該能剩個兩百多億円的市場。

上圖是SOD整個集團今年的業(yè)界表,2020年整個大寶大概是做了125億円的市場(FANZA、MGS\NEXT\SOD PREMI\DUGA\實體店等),而這業(yè)績有一大部分,是和FANZA重合的,因為FANZA是SOD的主要渠道,至于MGS、DUGA、日亞以及實體店鋪這些,我們往多了加,整個市場的份額也不會超過550億,這個水分已經(jīng)很大了,實際上可能500億都不到。
那500億日元,制作公司要分一點吧,經(jīng)紀公司要分一點吧,導演組們要分一點吧,制作成本要分一點吧,能拿來做片酬的有多少呢?
目前整個市場的從業(yè)者,明面上說有一萬二三的人數(shù),實際上活躍的可能就六七千,真正能賺到錢的可能就三四千人,好像不太多的樣子,但是目前整個市場一年的營業(yè)額,扣掉成本,扣掉經(jīng)紀公司抽傭,還能剩多少給這三四千人分?
我們做個不客觀的假設(shè)(確實不客觀,就大概舉個假例子),假設(shè)有3500名活躍的從業(yè)者,她們平均年薪到手300萬吧(平均的話應(yīng)該不止這個數(shù)),這就是105億的片酬,?這個數(shù)實際上已經(jīng)占據(jù)了整個市場GDP很大一部分了,也沒有什么增加的空間了。

所以目前的片酬,大致也就是維持在一個“再低就招不到人,再高也沒辦法”的程度,這時候如果說要再提高什么片酬,提高什么待遇問題,市場沒法拓展,那就只能減少吃飯的人,也就是市場變得更加的卷,競爭更加的激烈,淘汰率變得更高。
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如今有人說“針對某業(yè)的新法可能會讓片酬大幅提升”會讓一部分敏感的從業(yè)者感到很生氣的原因,套用下論壇有個人說的,飯碗都被掀了,還說什么這可能提升她們的待遇,把人當傻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