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發(fā)生巨變!收到這封回信后,村民們更有干勁了

下黨鄉(xiāng)位于寧德的大山深處,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全鄉(xiāng)還沒有一條公路,交通十分不便,
素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
但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
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
今天我們記者也走進了
下黨鄉(xiāng)的“幸福茶館”,
傾聽茶館主人王光朝講述三十年下黨鄉(xiāng)巨變。
下黨鄉(xiāng)矢志不渝的脫貧攻堅故事 CELEBRATION
老王在寧德壽寧下黨鄉(xiāng)
經營著一家小茶館,
如今的下黨鄉(xiāng)店鋪林立,游人如織,
老王自制的手工茶也頗受游客青睞,
日子越過越殷實。
?
別看下黨村民如今生活不錯,
但在三十年前,下黨既沒路又沒電,
窮到什么地步呢?
老王向我們回憶起了
當年苦日子的幾個片段……
?
老王:我們下黨鄉(xiāng)建鄉(xiāng)的時候,就是特困特困的鄉(xiāng),沒路。我形容是井底的蛙、籠子的鳥,見不到市面,走不出大山。我們群眾的生產生活通通都靠肩挑背馱,非常辛苦。我們年輕的時候就一件衣服,不能換洗。虱子長在衣服里面,那有人癢得非常厲害,沒辦法,就這樣過。
?
?
在和老王交談過程中,
我們發(fā)現下黨鄉(xiāng)的脫貧離不開修路。
而最為關鍵的第一條路,
是習總書記帶來的。
?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
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
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
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
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
冒著酷暑到下黨鄉(xiāng)訪貧問苦,
幫助解決發(fā)展難題。
?
總書記來了不到一年,我們下屏峰開到下黨的9.3公里的路? 就動工了,有了總書記幫我們開第一條路,這個是最關鍵一條路,這條路是走上脫貧致富的目標。
?
接著,第二條,第三條路也修了起來,
下黨的鄉(xiāng)親們和外界有了更多接觸。
?
有路了,我們農副產品就能銷出去,我們縣委縣政府,鄉(xiāng)黨委政府考慮要把農民弄點經濟來源,茶苗送我們鄉(xiāng)來,發(fā)到我們茶農手上。茶種上去,我們大家就好多了。
?
慢慢的,村民的收入也多了起來,
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
下黨鄉(xiāng)漸漸脫了貧。
?
2017年,我們兩個老人家凈收入有三萬了,2018年已經達到四萬了,2019年可能有四萬八左右了,疫情減了一點,不然五萬多,一年比一年好,客流量一年比一年多??傮w來說,下黨越做越好。
?
脫貧之后,大家就琢磨著,
要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
匯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表達了對黨中央和總書記的感恩之情。
?
2019年,受鄉(xiāng)親們的委托,
老王和下黨鄉(xiāng)5位黨員干部群眾
就寄出了一封感恩的信。
?
想到去年的回信,
下黨鄉(xiāng)的群眾們激動不已,
也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奮斗,
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