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野安心做EVA,都多虧他會投資?從另一個角度看EVA

3月13日,從2020年一路延期到2021年的《新·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終》終于上映了。在觀眾的支持下,這部電影的票房很快突破了33億日元。

這一成績,不僅是文化上的創(chuàng)舉。從現實來看,也為艱難維持的日本院線帶來了活力。其實,從“錢”這個角度來看EVA,也能發(fā)現許多有趣的地方。
另外,本文基于總導演“庵野秀明”往年的相關報道與訪談。沒有涉及EVA劇場版劇情,所以不必擔心劇透。
GAINAX時代:年少輕狂,管花不管賺
上世紀80、90年代,初出茅廬的庵野秀明,在吉卜力學習原畫。后來轉向監(jiān)督職業(yè),在GAINAX當導演。
這一時期的GAINAX,制作了許多高質量動畫。但是高質量,基本上也就等于花錢多。1987年,GAINAX第一部劇場版動畫《王立宇宙軍》,制作費8億,發(fā)行收入卻只有3.4億。

接下來,庵野秀明首次當監(jiān)督的《飛躍巔峰》OVA,勉強給GAINAX續(xù)了命。但公司整體的經濟狀況,還是沒有多大改善。

GAINAX的轉機,發(fā)生在1995年。庵野拍了《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TV版,雖然成本依然不菲,但受歡迎的程度,也是社會現象級。EVA這個作品,終于開始讓GAINAX賺了很多錢。

這段時間,EVA的流行,讓傳統(tǒng)公司發(fā)現動畫的潛力,競相投資做動畫。分散投資的“制作委員會”制度,在EVA影響下,逐漸成為制作動畫的主流模式。
按照庵野的說法,他年輕的時候,秉持“作品至上主義”。認為“經營公司”與“搞創(chuàng)作”兩件事南轅北轍,無法同時做。
所以庵野秀明,雖然身為GAINAX一員,卻不管經營方面的事,埋頭在作品制作中。但當甩手掌柜,也產生了相應的后果。
EVA成功后,躺著不干活都能拿到錢的GAINAX,開始沒規(guī)劃地亂投資。開了很多沒前景的項目,把賺到的錢都打了水漂。除此之外,還引起各種問題,鬧了很久才解決。
KHARA時代:拋棄幻想一試,居然是出色的投資家
2006年,吸取過往教訓,庵野創(chuàng)建了新公司Khara,逐步收回EVA版權。當了老板后,庵野像換了一個人。采取的策略,和大手大腳的年輕時代大不相同,非常地精于計算。

首先,他沒有學習吉卜力,做一部又一部新電影。畢竟動畫電影票房波動很大,長久維持,需要超凡的運氣。

同時,庵野也拋棄了通過制作委員會制度,引入投資、分擔風險的方案。
畢竟這一策略,收益按照實現投資份額來決定。做動畫的公司,大多只能投到10~20%。也就是成功的收益,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綜合以上兩點,庵野在Khara時代,選擇制作《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新劇場版:序》。這一電影,完全是自家公司100%投資。從發(fā)行到宣傳,自己都能控制。

第一部電影,發(fā)行收入超過20億,回收了制作成本。有了這些錢,他才繼續(xù)做第二部《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新劇場版:破》。
EVA破,也拿到了40億日元的好票房。接下來,才有《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新劇場版:Q》。第三部的發(fā)行收入,進一步來到了53億。

庵野賺到的錢,一方面用來聘人做動畫、改善員工的的福利。一部分的現金,甚至也投資了地產。然后相關者的透露,這些投資,幾乎都取得了成功。

庵野秀明接受財經雜志《BRUTU》的采訪,部分片段被誤讀為“能夠拍新EVA,都多虧了房地產”
庵野說,地產的好處,是不用做事也能有收入。對于旱澇不定的動畫業(yè)者來說,有這么一筆收入還是很值得慶幸的。
從GAINAX到KHARA,庵野似乎變得“吝嗇”了。但他賺錢的目的,依然符合“以作品為中心”的原則。個人的志向,并沒有發(fā)生根本的改變。
畢竟拿錢的人最大。100%自費的EVA宣傳很自由。電影推出之前,在官方頻道上,Khara直接放劇場版開頭12分鐘。

然后劇中的音樂、設定與資料也能收集到一起,做成官方APP免費讓粉絲看。那些權利關系復雜的主流作品,很難如此靈活。

與之相似,任天堂會做非常冒險的創(chuàng)新,也是因為“就算企劃失敗公司也不會倒”的充足資金。
庵野說:“和食物或居所不一樣,文化這種東西,在危難時刻可有可無。但反過來說,工農業(yè)發(fā)達之后,人們也就有了休閑的需求。我要做能讓人們覺得值得花錢的東西”。
做好東西需要基礎與成本。庵野實踐后的結果,就是創(chuàng)作與經營,并不會相互扯后退。不如說正因為會賺錢,EVA才能夠繼續(xù)拍續(xù)篇。
他的投資,也是為了“在一條生產線停頓的時候,有另一個生產線做后盾”。正是因為有這種規(guī)劃,他才能連續(xù)創(chuàng)作出那么多備受喜愛的作品吧。